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比较学者达姆罗什主编的《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是一部在编写理念和体例上有重要创新的世界文学作品选本:它践行了编者新的世界文学观念,打破东西方划分或文类区隔的惯常做法,以历史分期为主线,再辅以时代思潮、区域、专题、类型、作家等作品划类的依据;它冲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桎梏,具有真正的全球视野;它抛弃了只选名家名著的“潜规则”,对那些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反映了多种文化的联结、表现了跨国跨文化事件和国际经验的作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把世界文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设定在跨文化理解上,重视作品历史文化背景,强调关联阅读和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2.
1 赞恩·格雷(1872—1939)是美国通俗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在西部文学家中,没有一位象他那样拥有大量读者,但又不被人理解;第四版《牛津美国文学指南》中说他是“一角钱小说”在二十世纪的继承人;中国出版的《世界文学大辞典》中称他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些学者认为在1890—1930年间,他对西部文学广为流行所作的贡献比其它任何作家都多,还说当很多读者被问到如何对西部文学下定义时,他们都以格雷的作品来概括公式化的西部小说的因素;而美国学者John George-cawelti(1929—)在他的“通俗文学研究中程式概念”一文中就多次以格雷的程式化小说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30年文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文学经典化问题上却难以界定。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确立的过程和在新时期面临的颠覆和重置可以看出,文学经典化既是历史化也是当代化的过程。推进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对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现状、作家创作和读者鉴赏有着积极意义。新时期30年文学经典的构建,需要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章 成长期的左翼作家创作 这一章要求了解初期左翼作家的创作的概貌。 在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中,左翼作家便已开始最初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如郭沫若在一九二八年创作的《恢复》,就是一部无产阶级诗歌集。这些创作一般的特点是:一、在题材上多表现革命斗争和工农生活。二、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观察生活,进行创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革命+恋爱”的公式,受“拉普”理论影响而产生的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象蒋光赤的《菊芬》、《最后的微笑》、《咆哮了的土地》以及华汉的《地泉》三部曲,瞿秋白曾以《革命的浪漫谛克》为题,批评这种缺点。  相似文献   

5.
葛逸凡女士是生于大陆、后居台湾、1965年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著有《欣欣向荣》(1971)、《金山华工沧桑录》(1989)、《时代.命运.人生》(2003)等小说和散文。《金山华工沧桑录》(大陆书名《他乡风雨》)是首部依据加拿大华工史而创作的中文小说,荣膺台湾海华文学奖第一名。作者还曾荣获台湾《文坛杂志》文学奖短篇小说第一名和2008年冰心文学佳作奖。本访谈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作家的书香童年;第二部分描述了作家对台湾文学的阅读和参与,以及其广阔的英文阅读面;第三部分结合加拿大少数族裔生活讲述了作家对所居城市Kelowna的深刻感受及其自传体创作;第四部分讨论了代表作《金山华工沧桑录》的内容、风格和创作过程;第五部分呈现了加拿大华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及作家与洛夫、痖弦等文学名家的交游。本访谈对于真切了解作家写作心理、华人文学和加华文学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作家张爱玲曾对自己只会写"阿妈的故事"而不会写无产阶级的故事充满自信和自豪。1940年代中期后,她却一再思虑自己与主流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关系,且担忧自己在主流文学史中的地位。张爱玲尝试开拓一个更迎合时代的写作领域。1950、1951两年,她在《亦报》连载《十八春》和《小艾》可看做她极力想"靠左"创作的代表。但自1952年离开大陆后写的《秧歌》和《赤地之恋》则被看做是右翼甚至是反共的作品。事实上,面对翻天覆地的新时代,不只张爱玲出现创作摇摆,众多作家如朱自清、张天翼等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学观念,而且出现普遍无所适从的创作困惑。  相似文献   

7.
先秦史学著作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在历史叙事中融合文学叙事,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有学者把这些著作归为“历史文学”的范畴。作为人类文化土壤和母胎的神话,由于其本身涵盖着哲学、历史、文学等内容,造成了文史不分的局面,使先秦史学著作难以摆脱文学的窠臼。巫史一体,促使神话历史化的产生,神话的历史化使古史增添了虚幻因素;瞽史合一,不仅强调了“以史鉴今”的功能,而且瞽矇以赋诵的形式吟唱历史的方式,促进了诗歌与历史的融合。另外,巫觋形态风格极为奇特的叙事语言、富有想象力的思维方式及隐喻的表达方式,都是造成先秦史著文学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者看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相似文献   

9.
传记文学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历史题材的传记文学创作面临挑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时代要求作者队伍的扩大,要求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求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只有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创作出一流的可以传世的传记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作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旗谱》之所以影响至今,其原因有三:从酝酿到诞生长达23年之久,显示了作家准备之充分,经验积累之丰厚,体现了小说创作的特殊性;作家对五四文学和外国文学特别是苏联革命文学有过丰富阅读积累,创作出长篇小说《红旗谱》,有着深厚的文学背景支撑;创作的特殊性和文化背景支撑,使《红旗谱》在革命历史建构和审美建构过程中保持了平衡和张力,小说的魅力依然未减。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6,(23):42-43
4月29日,写出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白鹿原》的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人们以各种方式哀悼这样一个用生命创作的人. 陈忠实是一位纯粹的作家,他一生都在为文学服务.为创作《白鹿原》,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他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  相似文献   

12.
文学期刊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代文学期刊不仅能及时地为作家提供刊发新作的场地,而且还将全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家加以集中有序的管理,以建立有着统一路线的文学格局。创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即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1949-1955年即"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为贯彻执政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而呈现出主流叙事的基本特色,它严格遵照体现国家主流意识的办刊原则来保持它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基本风貌。《人民文学》对其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守是通过其号角式的时政性理论、旗帜式的主旋律创作与长矛式的运动化批评来实现的。主流叙事是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这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掌控和指引文艺刊物的直接效应。《人民文学》在引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主潮的同时体现了建国初期的时代氛围对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于宋玉作品的真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但学者们以《昭明文选》为据,认为《风赋》为宋玉之作无疑,则基本上达到了共识。尤其是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唐勒《论义御》的发现、整理及定性,更是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验证了这一点。①关于宋玉《风赋》,学界有“谀辞”、“讥赋”之辨,各持己据,未见究竟。那么《风赋》到底是“谀辞”,还是“讥赋”?文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作家的生平经历对作家的创作心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宋玉的生平论《风赋》的创作心态及艺术价值,不揣浅陋,以就教于学界先进。一、“处势不便,岂可以量功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1917—1927》是研究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性经典著作,代表着新文学运动的参加者和重量级代表作家们对于历史的总结,其与世界文学同步的先锋性理论对整个现代文学有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但反观导言集各目次所录的作品在文学史中所占的地位,巨大的反差也不容忽视。这种"一荣一枯"的现象使得新文学在理论和作品两个领域带有"先锋"和"殉葬"的色彩,改变了文学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学子》2004,(2):48-49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名著,然而是“总集”,不是一个人的创作。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作家是屈原,《离骚》是他的最伟大的作品,也是古代最重要的诗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学者     
沈立岩: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82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本科毕业并留校工作。1991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陈洪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先秦语言观念及其文学意义》被评为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受聘为副教授,2005年受聘为教授,2007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教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与文化的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专著《先秦语言活动之形态、观念及其文学意义》由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此外还主编有《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名著精读》等教材。  相似文献   

17.
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史记》中的上古神话传说,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时长,探索了神话传说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兼顾了实录原则和文学修饰的优长,既填补了上古历史的空白,又开启了《史记》五种体例的范式,是司马迁个人才识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作者对“神话历史化”的进一步尝试。以《史记》为例谈神话的历史化,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文学名著的重要地位,更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神话的历史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法兰西评论》,一九○九年由作家纪德等创作,宗旨在于使法国文学摆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另辟新的道路,并扶植新的作家。一九四四年停刊。一九五三年复刊,为当代法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文学期刊之一,但是已经不代表最新的文学趋向。《现代》,一九四六年由作家和哲学家萨特创刊,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刊物。其内容不全是文学,也发表哲学与政治论文,表现了存在主义文学干预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新文学》,一九五三年由《超现实主义文学史》的作者莫里斯·纳多创办,是不受任何政治倾向和文学流派控制的独立性的文学刊物。…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文学,一般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一是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我国各兄弟民族的文学,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许多民族地区和兄弟民族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不少优秀的作品已早有国际声誉。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增添了光辉。被誉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藏族)、《江格尔》(蒙古族)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海南是多民族省份,同样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学,它所展示的情景,也是使人深感自豪和欢喜的。海南的民族文学,是宝岛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20.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哥儿》是其早期创作中的名篇。文章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分析文本所呈现的狂欢化特征:狂欢化的人物、狂欢化的叙事语言、狂欢化的仪式、狂欢化的广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