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申秦雁 《收藏》2008,(8):24-27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刊曾于奥运会倒计时130天之际在第四期杂志特别策划了“体育文物艺术品收藏专号”。以独特的视角,通过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体育文物和古希腊文化载体上的体育活动形象.讲述东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辉煌成就。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收藏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力图使读者领略到东西方体育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6,(3):162-164
故宫博物馆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建筑群——故宫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它以逾百万件文物收藏展示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7,(9):28-39
自本期起,我们郑重推出“世界之窗”专栏。该栏目由本刊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台办.特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教授为栏目的学术主持人,本专栏将向读者系统介绍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的各项世界艺术展事及相关轶闻.还包括海外藏家专访.各国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的综合介绍.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资讯.期望藉以开拓国内读者的视野,使大家更多地了解世界文明脉络及文物知识。  相似文献   

4.
邹立元 《收藏》2006,(10):145-145
《收藏》杂志编辑部:我是乌鲁木齐邮政系统的一名退休干部,是《收藏》杂志的忠实读者,感谢刊社同志们的辛勤劳作,是你们给我们带来了知识、财富和欢乐。中国逐步步入老年社会,饱经历史沧桑的老同志们,在晚年应老有所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收藏》杂志正是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它使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诸多门类的知识,拓宽了视野,从而对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使我们增长了对各类文物及藏品的收集、维护、鉴赏的知识,也为藏友之间搭起了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杨才玉 《收藏》2007,(12):34-35
金秋十月,古都开封城内菊香遍地,宾朋云集,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在此隆重举行。在开封博物馆展区、东京艺术中心展区和大相国寺展区,轮番上演了一幕幕收藏文化大戏:有经过精心准备,富有创新思辨精神和百家争鸣气氛的学术研讨会;有集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国内收藏与国外收藏,传统收藏与现代收藏于一炉,包括河南省馆藏文物精品展、中国民间收藏书画展、元青花瓷鉴赏展,全国民间藏玉精品展、清代陀罗尼经被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收藏的内容主要有古代体育文化收藏、民俗体育文化收藏、近代和当代体育文化收藏,收藏途径分官方和民间体育收藏两种,而传播形式则以展览为主;我国的体育收藏前景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题材不新、流通难等。建议让体育收藏走进高校、与大型赛事结合、加大市场培育、扶持地方和民间收藏团体等来推动体育收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熊宜敬 《收藏》2009,(8):118-120
“中华文物学会”是台湾第一个成立的开放性艺术文物收藏组织,不但见证了自1949年后台湾筚路蓝缕的经济发展进程,也体现了台湾创造“经济奇迹”后社会对艺术文化的重视,从而引领了台湾艺术文物收藏的热络风气及台湾艺术文物市场的蓬勃;台湾的艺术文物收藏基础及强度,也因此在全球艺术文物市场上动见观瞻。这30年来的进程,“中华文物学会”确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开篇语     
敏行 《收藏》2008,(9):3-3
盛世收藏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新月异.近十几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置身这样的时代.《收藏》杂志是幸运的,作为国内最先面世的综合类收藏期刊.她和众多读者一道共同见证和经历着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从萌动到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毛晓辉 《收藏》2007,(5):97-97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与河南省开封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2007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启动典礼。论坛旨在在我国中原地带创建能与世界接轨的,集收藏理论研究、收藏鉴定、收藏展示、收藏文化交流、收藏经济开发、藏品物流集散为一体的收藏文化基地。论坛聘请罗哲文、史树青等中国文博界著名专家为名誉主席、副主席,吸纳荟萃了一批长期工作在文物收藏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赵荣 《收藏》2010,(6):28-38
陕西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厚重,辉煌灿烂的有历史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界拥有特殊地位。《收藏》杂志推出的陕西专号,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陕西特有的文物遗产和三秦文化,激发读者亲身领略陕西文物瑰宝的浓厚兴趣,必将推动更多的人们到陕西来探古寻幽,领略中华文明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杨才玉 《收藏》2006,(8):21-21
去年岁末.本刊编辑部在策划新一年的重大选题时,大家认为2006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40周年、结束30周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加之“文革”藏品也是当前民间收藏的一个热点,故决定在今年第8期开辟”文革”题材收藏专辑。此意一出.多方呼应,征文从四面八方涌来。但在这时,我们对自己的抉择却产生了犹豫是否明智?会不会把读者带人充满伤感、荆棘丛生、浓雾迷茫的是非之地.进而引火烧身?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肯定了这个选题.并对专辑的命名、稿件的组合、内容的取舍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决定推出“‘文革’与收藏文化笔谈”.奉献给亲爱的读者,并接受各界人士的评判。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7,(9):165-165
世界收藏艺术类期刊新成员——《世界收藏》于2007年正式创刊。该杂志由中国国际收藏协会主办,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锨办。栏目分“特别报道”“人物报道”“总裁投资”“鉴定与评估”“专家讲座”等,内容涉及国内外馆藏文物及中国传统文物的鉴赏与辨析,国际著名企业总裁收藏家推介,以及针对国内外企业高层进行收藏、投资古玩行为给予一定的评估、参考及指南。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系统分析体育收藏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及文化意义。主要结论:体育收藏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即娱乐性、休闲性、商业性,同时有固有的文化属性,即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体育文化的延续性及对体育遗产的呵护;体育收藏是体育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陕西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厚重,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拥有特殊地位。《收藏》杂志推出的陕西专号,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陕西特有的文物遗产和三秦文化,激发读者亲身领略陕西文物瑰宝的浓厚兴趣,必将推动更多的人们到陕西来探古寻幽,领略中华文明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裴钰 《收藏》2009,(10):23-24
中国是收藏大国,收藏作为人民的审美旨趣,数百年来已经成为文化中的一个主流。今天,我们的文化在整体转型,从封建士大夫的书斋文化转型为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文化,文化的转型必然会给收藏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界定了体育文物收藏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门类,从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市场发展及活动开展等4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体育文物收藏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体育文物收藏发展中存在的认识偏差、研究匮乏及市场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文物收藏环境、发展文物收藏市场以及强化文物收藏研究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0,(2):16-23
为使读者全面了解20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的丰硕成果,本刊将约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收藏爱好者进行文物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冬华 《收藏界》2010,(3):66-69
西安在明清时期是西北重镇,也是通往西南、西北的变通要道,是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安在清代与民国时期收藏文物的人很多.故明清传世文物丰富,有书画、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检索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中与体育有关的文物及其展示,尝试评估传统体育文化在这一权威而经典的表现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博物馆展览中的比重、地位及表现方式等,以期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与内涵认识的同时,引起博物馆界进一步关注体育文化的展示.结论:一、古代体育文化是“古代中国陈列”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部8个部分中5个部分展出体育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体育文化的源远流长;二、在全部2520件文物展品中,体育相关的文物仅24件(组),比例不足1/100,古代体育项目仅有马球、蹴鞠等有明确说明,体育文化的展示不够充分.展览中所表现出来的缺憾,应由专门性博物馆完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李忠斌  李丰  王昆 《收藏》2008,(3):173-173
2007年是《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15年来,广大读者陪同《收藏》一路走来,一同成长。读者所需,就是我们所想;读者所想,就是我们所为。为更好地服务读者,本刊联合艺超网(www.cangcn.com)在2007年第11期《收藏》以及艺超网站进行了大型读者调查问卷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热心读者的电子问卷和回复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