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个地方记者首先要搞好对本地区的报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仅此还不够,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把当地有价值的新闻挖掘出来,把地方新闻转化为大新闻。要有“大新闻”意识。所谓大新闻意识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对题材要放到大背景下来衡量;二是敢于跳出事实本身,寻找这一事实以外蕴含的更大的新闻价值;三是敢于下手写大新闻。地方刚冒出来的新事物往往是通讯员或地方记者最先发现其新闻价值,报道也往往最先见于地方新闻单位。这些新事物或许  相似文献   

2.
主持意识论     
一主持意识是一种职业意识,是节目主持人在长期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比如:对同一篇新闻稿件、记者和播音员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评价标准。编辑往往会从新闻稿件的新闻报道价值,如何选编、改编,宣传口径等方面来考虑。记者则从新闻稿件的写作,观点与材料的处理,新闻选择角度等方面考虑。播音员看到这篇稿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也可称作质疑精神,它要求记者围绕新闻事实不断发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长于疑,善于问,是记者提升新闻采写水平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问题意识究竟该怎么运用呢?用于挖掘新闻价值,丰富报道的信息量。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记者有可能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不同程度的展现。运用问题意识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可提问如下:这一新闻事实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引人关注之处?为什么会这样?其意义是什么?请看下面这则报道:我国将出现…  相似文献   

4.
正"切入点",通俗地说就是解决某个问题的突破口,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新闻的切入点,就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视角"就代表着一个不同的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站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或者通过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地、更鲜明地表现其新闻价值和思想性。而这,就要求我们记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众多新闻报道中,常常会出现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同一事件的情况,但往往报道后的反响效果却是不一样的,角度、视野与立意各不相同,质量差异也非常明显,这就是新闻人常说的选取新闻角度不同的结果。新闻角度就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我国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  相似文献   

6.
刘晖 《中国记者》2022,(7):110-112
<正>站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风景,通过适当回望可让新闻故事更有深度。在融媒体时代,记者通过对已报道过的重大新闻题材进行回访,在时代主题下挖掘旧闻的新价值,凝聚共识力量,引发受众共鸣,能够有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精心策划,旧闻新作深度挖掘、引发共鸣所谓回访报道,是指针对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再次进行报道。回访报道需进行全新的议题设置,进一步深度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特别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容易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7.
再生新闻信息就是从别人已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再度开发出新的新闻信息。是记者或编辑在翻阅、接触其它媒体传播事实,在整体把握新闻信息内容和结构中,发现报道中还有遗漏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全面的、深刻的挖掘,于是破题发挥,把握好时间  相似文献   

8.
从别人已报道过的新闻中再挖掘,提炼出更精彩、更有可读性、更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往往能产生后发制人的效果,好新闻有时就从"冷"饭中炒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不同于一般平面式的事实罗列,更不是对新闻事实的浅尝辄止,应该是事实客体在记者主体意识统领下的深度反思,是新闻事实表象下更为深层的本质表达.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深度报道在揭示事物本质、挖掘新闻内涵时更加入了音响的呈现,从而使广播深度报道产生了独有的魅力,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优势.用“音响”打造“深度”,让听众进一步地准确理解新闻事实的内涵,使广播的深度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新闻价值得到有效挖掘,提高了新闻传播价值和广播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周哲 《新闻前哨》2005,(11):39-40
新闻价值是客观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诸要素的总和。它标志着事实能给人们带来新信息的数量,反映着社会对传播事实的需求程度。新闻价值原本就存在,有经验的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就能敏锐地捕捉到,但要充分挖掘新闻事件的价值,就需要记者多从几个角度剖析新闻事件,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学大辞典》注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选择一个好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新闻报道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新闻角度选择不当,却会  相似文献   

12.
正角度,泛指客观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指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从工作角度报道,有人从生活角度报道;有人从经济角度报道,有人从社会角度报道。选取报道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新闻价值、表达的思想意义自然不同。而"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就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最好观察点,是选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佳集合点,是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最好切入点",这是许多记者苦苦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量激增,记者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创新性呈现,推动了数据新闻的兴起。但在数据新闻的实践中,记者由于缺乏数据意识,在数据新闻的来源把关、采写传播、呈现方式及价值理念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为了促进数据新闻的进一步发展,记者应尽快树立起理性的数据意识:既要加强数据处理和新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数据素养,又要认识到数据的人为性,复杂性,避免陷入数据陷阱。  相似文献   

14.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实施竞争战略的制胜法宝之一。县市报搞深度报道在人才、知识、经验等方面不如上级大报,深度报道的题材也受地区局限,这是个劣势,但县市报对地方的政策、情况熟悉,信息获取快,相比而言,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个优势。但客观情况是,一些县市报自身的深度报道往往较为薄弱,县市报记者习惯于采写一般的动态新闻和经验性新闻,不善于抓住深度报道的题材,新闻报道常常有“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新闻,它报道的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类新闻稍纵即逝,要求记者反应迅速,即所谓的“抢新闻”。另一类是非事件性新闻,有人称其为“稳态”新闻。它报道的是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的事情,但是从没有被报道过,谁去报道,它就是新闻。写这类新闻关键在发现。实际上,研究、发现非事件性新闻时记者,尤其是地方记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必要。地方记者长期在基层采访,周围的事情平凡又平静,不可能有多少新闻去抢,瞬间大新闻更难碰到。这就要求记者静下心来,在平凡而又平静的生活中发现受众爱看的和想…  相似文献   

17.
基层记者唐湘岳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本着求真意识、基层意识和问题意识,探索出采写基层典型报道的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包括从基层挖掘典型、运用连续报道扩大社会效应、借鉴文学手法改进叙事方法、实事求是核实细节等,是舆论监督和"解困新闻学"的理念在基层报道中的具体实践。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基层的典型报道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交媒体时代读者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改变话语方式,突破固有的报道模式,推动典型报道的文体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贵在新,需要记者深入社会生活挖掘新题材,提炼新主题,从新的角度报道新闻事件。正确掌握和运用创新求异意识采写电视新闻,是解决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老面孔、老一套”,使作品出新的好途径。创新求异意识是指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不依常规,对客观存在的事实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独创性的思考和分析,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更新的信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通俗地说,创新求异意识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对于既定的规范提出疑问,也就是能够觉常人之未觉,发常人之未发,在或许不成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对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作出解释。创新求异意识主要表现为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形式。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就像记者大脑思维网络中的两根可以无限伸缩的天线,或独立启动,或交织为一,帮助记者一次又一次地达到新闻采访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党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报道地方工作,即报道地方的先进经验、创新做法,指导全局,推动工作。反映地方工作是驻地记者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加快记者站发展的关键,而把地方工作“转化”为新闻,或者说在地方工作中挖掘新闻,又是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安悦 《青年记者》2017,(11):44-45
出镜报道是记者在现场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的报道样态,是镜头中出现记者自我形象的工作方式,主要工作包括收集并挖掘现场信息、拓展新闻背景,准确播报并评述新闻现场情况,采访现场相关人员等.记者的出镜报道,往往构成了即时新闻节目的主体和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