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文兴 《青年记者》2010,(12):62-64
对台广播是特定历史时期对特殊地域和对象进行的特殊传播。对台广播不属于跨国传播,也不同于对内传播,是一国之内两个政治制度不同区域的传播。对台广播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传播贴近性上既有特殊的要求,又面临着特殊的困扰。不过,随着海峡两岸各项交流的不断深入,对台广播为了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对台广播是指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广播形式,它拥有自身的传播目的、方式和技巧。然而,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以及两岸媒体生态的发展,对台广播面临着新的信息传播环境。那么,它又当如何定位自己的信息传播目标和传播方式呢?以此为主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现实的对台广播信息传播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台广播是有着特殊目标受众的新闻传播,如何更好地贴近海峡对岸的听众,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一直都是对台广播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对台广播如何更好地贴近台湾听众,从而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穆亮龙 《中国广播》2011,(11):64-66
新媒体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传播理念的变革。对于针对特殊受众群体的对台广播而言,新媒体的理念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台广播面临的新形势、新媒体理念对于对台广播的借鉴意义及其运用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范翠萍 《今传媒》2011,(5):123-125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对台广播也进入到这股洪流当中,面临着全新的传播与生态环境。面对岛内受众这个特殊的群体,未来对台广播该如何适应新媒体的"井喷",最终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在追求祖国统一的终极目标下,对台广播应进一步细分岛内目标受众,创新传播策略,建立数字新平台,从而有效提升媒体"软实力",以期获取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郑钦 《中国广播》2007,(9):11-14
对台湾广播是人民广播事业中一个特殊的对象性广播,它既担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使命,又是沟通两年同胞亲情,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个看不见的空中舞台上,几代广播人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初中。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觉成了首次对台广播效果大型入岛调查,对台湾本土听众的结构、需求和接受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对台广播节目有了更准确清晰的定位,并推动了对台广播理论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祖国大陆对台广播的思维正在由宣传型向传播型转变,遵守传播规律,重视台湾同胞对母体文化的身份认同,尊重台湾同胞的诉求需要和接受习惯.以各种传播方式逐渐提高对台广播的实效,已经成为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的共识。本期“特别策划”推出这组来自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相关人员的文章,是对台广播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公开梳理和展示,对其他传播对象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守明 《东南传播》2015,(12):28-30
青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青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对台传播作为两岸在特殊历史形势下存在的一种特殊传播,受两岸双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需求导向等差异的影响,传播效果一直不尽如意。而台湾现阶段20岁到40岁的青年人将成为未来各阶层中坚力量,对台传播如何争取这一广大受众群体,提升传播有效性,从而完成对台广播服务祖国统一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现阶段台湾青年心理特征、社会价值分析入手,进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结合作者所在的广播电台及对台广播采访的实例,提出实现对台青年传播有效性的四个重要手段,形成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对台广播,是一种完全以台湾听众为特定对象的特殊性质的广播.能否加强对台广播的针对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宣传能不能争取听众,达到入脑、入耳、入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将大陆出台的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促进祖国统一的政策,更有效地对台湾同胞进行宣传,一直是对台广播有效性提升需要破解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对台广播节目受众变化、传播环境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改进对台广播政策类节目话语表达的务实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台广播作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陆对台湾广播如今面临着传播客体、媒介手段、传播主体等亟需突破的瓶颈。客体之变使加强对台传播尤显重要和紧迫;手段之困稀释了对台广播的有效到达;主体之失则直接影响到对台广播的原始生产。面对瓶颈,要依靠对历史、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为对台广播提供经验、战略与策略支撑;再造信道,提升对台传播的有效到达率;创新机制,在初始的生产环节积聚优势,方能重塑对台广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推动和实践文化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提高对台沟通交流水平、做好对台传播工作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利用两岸深厚的五缘关系,作为实践的社会资本,发展大陆对台广播事业,主动扩大对台合作,扩大对台传播效果,提高节目收听率,对大陆广播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对台广播正蕴育着新的变革,与之相伴而生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也将成了重新审视的热点,本文以对台传播实践为例,对对台广播传播目标、重点和传播渠道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探讨因应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变化,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台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两岸广播媒体的交流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信使与桥梁。涉台广播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规模、理念和运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介绍广播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的优势和实质性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对台广播传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在对台湾广播当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它伴随着对台广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传播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辨析两岸风云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海峡两岸情势的变化和新闻评论自身的发展与探索,对台广播评论也应顺应时势,深化改革,尤其应凸显民生视角,关注民生,贴近民意,体现对台广播的民本取向,拉近与台湾受众的距离,使对台广播的传播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互动传播越来越成为媒体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作为已经走下了辉煌顶峰的传统新闻媒体,广播更将互动传播作为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的有力武器。对台广播由于有自己的独特性,既不能脱离现代广播的互动模式,又不能完全生搬对内广播的互动形式。从表面上看,对台广播互动很难,但事实是,在对台广播互动中,一些尝试中的创新互动形式颇受欢迎,有的甚至非常火爆。  相似文献   

16.
两岸广播媒体的交流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信使与桥梁。涉台广播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规模、理念和运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介绍广播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的优势和实质性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对台广播传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对台广播是中国广播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存在,是在两岸政治对立情况下,在中国统一过程中,为促进祖国统一进行舆论争取和舆论斗争的特殊广播。  相似文献   

18.
做好新闻立台,关键是持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城市广播在当地受众心中和行业内打造高知名、高权威、高口碑的节目品牌至关重要.文章从"本土典型,全媒体首发""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创新创优、打造精品""拥抱新传播技术"等方面,通过对江苏南通广播多年的实践分析,探讨城市广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诞生和普及给传统的传播理念造成了极大的颠覆。新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途径,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在全新的媒体传播趋势下,必须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研究和应用,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对台广播效果。文章就新媒体在对台广播中的应用及实践展开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新媒体发展形势下对台广播的策略,并就新媒体与对台广播的协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增强对台广播的实际效果,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台广播普遍存在宣传效果差的问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增强对台广播宣传的有效性,必须转变传统的“宣传观念”,遵循传播规律,讲究宣传的策略和艺术,树立对台广播现代媒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