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三江平原湿地研究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的VIP维普中文期刊网1989年~2003年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自1994年~2003年间,以三江平原为关键词,同时包括挠力河和别拉洪河等三江平原典型流域湿地公开发表的湿地研究论文为对象,分别对其加以分析归类.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该区以湿地农业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主;中后期以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变化为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和流域治理领域研究明显加强;2000年之后,从资源开发到湿地环境变化、湿地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湿地结构、功能、湿地评价、湿地研究技术与手段、湿地保护和管理等各项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明显拓宽.论文对三江平原湿地科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内容及其在国内湿地研究中的地位作了评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湿地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文化休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盐城湿地是国际重要的湿地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使部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本文研究了盐城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管理上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内陆湿地在全球水文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全球范围的内陆湿地发生了明显退化。探究历史和未来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未来应重点关注湿地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湿地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湿地与气候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研究方向,相关建议可为未来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工程成效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强湿地保护,国家出台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三江平原湿地被列为首批重点保护和恢复工程项目区,目前工程已实施超过10年,对工程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0—2015年的遥感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模型模拟方法,对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工程实施后的湿地面积及分布、湿地景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进行初步评估。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期间,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少2 508.55 km~2,其中2000—2010年间湿地面积减小速率为209.40 km~2/a;2010—2015年间,湿地减少速度变缓,湿地减少速率为89.91 km~2/a;2000—2015年间湿地平均斑块面积先减小后增大;2000—2015年期间湿地植被覆盖度由91.8%减小至74.0%;自实施湿地保护工程以来,三江平原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有所增加,但水禽栖息地支持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回顾了沼泽研究及沼泽学形成对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意义。沼泽是湿地的核心类型和基本组分。沼泽与湿地植物定义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沼泽综合因素分类原则与沼泽体发育多模式是我国沼泽研究的创新,亦是对我国生态学研究的丰富和发展。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推动我国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在论述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的同时还提出了对本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课堂展现给我们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的责任。本文阐述了森林生物多样性、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遭破坏情况及保护措施,呼吁全人类热爱生物,保护生物。  相似文献   

7.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生产力的区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在持续地提供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控制污染、蓄洪防涝、抗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栖息地,它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盘锦湿地具有面积大、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价值高的特征,在调节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基本概况的阐述,全面分析了影响盘锦湿地保护和恢复因素,提出了科学保护盘锦湿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依托单位:长春地理研究所。研究方向:湿地生态结构与生态过程,湿地环境效应,湿地编目及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代表性或独特性重要湿地生态环境评估和物种保护对策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分类系统、演替规  相似文献   

10.
依托单位:长春地理研究所地理位置及区域代表性: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辖区内的洪河农场,北纬47°25’,东经133°31’。三江平原生态类型为温带湿润平原湿地生态类型,是我国沼泽湿地集中分布而且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367.8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是大豆、水稻和小麦。沼泽湿地的保护、高投入农业和大量开垦,给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为对象,…  相似文献   

11.
正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很多湿地都面临面积萎缩、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环境管理政策制定的决策基础。选择实验法通过个体支付意愿对非市场物品进行价值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学者们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评估方法,探讨受访者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付意愿潜在动机,提高仅包含社会经济信息参数的传统选择实验(Choice Experiments,CE)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科学性。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效用函数选取不同的多项Logit模型进行拟合,实证分析了受访者对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自然景观等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属性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偏好由高到低分别为水源涵养、湿地面积、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2)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引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后的多项Logit模型拟合程度表现更优,能更好地解释受访者的选择行为;(3)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属性的边际价格分别为:为了在未来实现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指标预设目标,为改善水源涵养意愿支付的成本为98.92元/(人·a);为维持现有湿地面积意愿支付的成本为58.90/(人·a);为改善自然景观意愿支付成本为54.09元/(人·a);为提高生物多样性意愿支付的成本为46.06元/(人·a)。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对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保证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湿地与森林、农田、草地等生态系统一样,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它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1971年,一部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诞生,至今为止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讷谟尔河湿地有高等植物148,隶属于38科77属;有16种植物群落,分属于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四大类;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现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提出了相关的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谈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乐 《西藏科技》2007,(1):24-25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地方,也是人类文明繁衍发展的地方。随着湿地周边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威胁。但如果不顾及周边居民的情况而建立自然保护区,则会因为改变当地居民的生存现状而加剧当地居民与自然保护区的冲突。社区共管就是在这种情况出现的,兼顾当地居民生存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围填海对滨海湿地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大,围填海活动成为缓解滨海用地紧缺、促进滨海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围填海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近岸资源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滨海湿地是海陆之间交叉作用的过渡地带,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海陆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分析我国大规模围填海特征的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格局、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生物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综合影响。提出"以网代点""以缓代急""以重代轻"和"以多代少"的修复对策,深化滨海湿地修复机理,强化生态修复实践;提出"两个大类,三个层次"的生态补偿模式,推进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的国家重要需求;权衡经济收益与生态损失,合理布局围填海空间,有力推进滨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湿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物群落,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由于湿地在经济和环保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加之人民大众的参与,湿地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政府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1995年开始历时8年完成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为制定“规划”、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和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查清我县湿地资源现状,掌握湿地资源动态消长变化规律,建立全省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对全省湿地资源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根据省林业厅的安排,对我县湿地开展了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利用与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三江平原湿地的情况,论述如何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