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董守弘 《考试周刊》2012,(13):38-39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本学科,根据教学需要,使语文课程与学生体验、其他学科、现实社会、科技发展和自然环境相联系,适当拓展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浮生三梦     
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运用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内,真正体现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具体来说,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地域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把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以"课本"为唯一教材的狭隘理念,彻底打开"校园文化"和"课程资源"的传统教学资源大门,树立全新的大语文观,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运用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内,真正体现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具体来说,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加大课外阅读和指导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制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通过初读、精读、拓展练习等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植根于生活,课程资源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拓展语文教学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构建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处处留心,尽量发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载体——课文以单篇形式呈现,如何在保证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设置"言语类拓展性课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中段语文课程整合及言语类拓展性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探讨以学科核心能力为统领的语文课程整合和言语类拓展性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材设计理念更合理、科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适度拓展、延伸教学活动,真正使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素质教育要突出文化教育新课程改革设计的语文教材内容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可以说涵盖社会、自然、人与自我等领域,汇聚灿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是语文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标志。而由于学生自身学习自律性和学习方法还有待完善,读写技能的锻炼还需要学生自身的自主化支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等语文课程内容拓展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以课外活动激发读写兴趣的尝试进行探究,以为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梁好 《语文知识》2016,(4):69-70
语文教师的使命与职责是什么?语文教学到底要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综合素养?这或许是许多语文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专家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语文教学理论,教师们并不感到陌生。然而,理论一旦与教育现实接轨便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语文课程内容的随意陛、目标的不确定性,依然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显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阅读趋向。创新教学,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总结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以语文的本味来演绎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云 《教师》2010,(36):50-5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对“小学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资源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这一深题研究中,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语文课程内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不断突破时空限制,做好拓展和延伸,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借助拓展性教学大胆延伸、积极创新,使得语文教学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几经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还是刚刚拟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服务。一、立体化开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课程设计者在研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人生体验有机融合。第二个层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我们的课程实…  相似文献   

15.
乐玉亮 《考试周刊》2011,(91):45-4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并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语文素养则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则必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好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存在课程定位不准确、技能培养不全面、人文素质教育遭排斥、语文课程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断裂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改善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包括:合理择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拓展第二课堂、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贯穿人文素质教育等,以期解决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因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语文教学应成为“以文化人”的重要阵地。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启发式、情境式、多媒体等教学方法,通过知人论世、细读文本、联系当下、拓展升华等途径实现“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显得极其重要。美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已经成为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实施美感教育呢?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师资源,通过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以及利用社区资源拓展语文教学,对实施美感教育都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笔者:石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等。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真的是“百花盛开”。今天,我想跟您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20.
2001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里,我们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研究实践,谈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并就实现课程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我们知道,课程目标对于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改革语文教学,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当我们把《课标》精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结合起来思考时,就会对语文课程目标产生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