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懒" 字考释     
本文综合一些重点字书对"懒"字的解释,结合文字演变的规律,分别从"懒"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出现的时间及其文化内涵作了一些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2.
说"肃爽"     
"肃爽"也作"肃霜",出自《诗经》,毛传分字解释,王国维撰文驳之,指出"肃爽"是联绵字,不能分训。极是,但释义还是不正确的。本文指出王氏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考证了肃爽的本义、引申义;连语用法和单字用法;各种假借字及爽字造字的原义。从而说明联绵字也并不全是本无其字,以音借字的。有些字的原型,就是表示联绵字义的,爽字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人们对《鸿门宴》一文中沛公"与樊哙……步走"的不同理解,从考证"与"字入手,探讨对这段文字的正确解读.认为:文中的"与"字,既不是连词,也不是名词或介词,而是一个含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其词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让"或"使".因此,这段文字既不能解读为沛公"和樊哙……徒步逃跑",也不能解读为沛公"党与樊哙……徒步逃跑",而应当解读为沛公"让樊哙……跑步跟随".只有这样解读,才符合文章的原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四字格"角度论述了成语的基本性质,梳理了其基本类型,并指出了人们在运用成语时应注意一些细节,旨在规范"四字格"成语使用.  相似文献   

5.
漳州农历七月"普渡"习俗由来已久,源于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据史料考证,至迟在明末清初,中元节在闽南仍至台湾已成为规模很大的节日了.今天,普渡习俗不仅未能消失,反而在一些地方盛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俗固有的延续性.普渡习俗完全可以扬弃其旧的文化意识,代之以新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谌"字音自古有两读(chen、shen),而现行词典大多只标注chen音.本文从语音的历史发展,相通字的比较,以及方言因素考证"谌"两读音的存在,并说明词典取一音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本字"是指与口语中的"字"音义相合的"本来的字",考本字一般是考求某个方言词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形、字义、字音。在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下,通过历时溯源和共时比较、印证,对濉溪方言本字进行考证,从而弄清其中一些词汇的写法和特点,这对于濉溪方言的整体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千山摩崖石刻"吐符应生"四字以无确解而著称.清代以来其释意盖有五说,后人取舍不一.五说分两类,一为文人学者的猜测,一为僧道口耳相传的解释.依据五说层累形成之分析,后者可信度不高,前者亦无十足的确证.经考证可知,题刻者盛泰宇即盛时选,其治《易经》的学术背景可助益五说的取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黄生的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和声义同源论,在当时来说,是最可贵的特见和创获.在我国古代汉语语源研究史上,黄生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对黄生其人的生平、著述及《字诂》的成书、训诂理论及训诂实践和局限,都作了简要的评价和介绍。并着重对《字诂》中[奄弁掩拚阉]、[亏亏兮曾]二景作了肤浅的考证和说明,希望以此窥豹,介绍黄生及其训诂思想。  相似文献   

10.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1.
魏薇 《现代语文》2006,(5):52-54
笔者对十余部先秦文献中的"所"字结构进行了整理、归类,就"所"字结构的构成、指代内容、结合关系及其在句中的语法作用,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细说"为"字     
"为"字是古汉语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常用字.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都具有既简单又复杂的特点,给初学者带来不少麻烦.本文试图对"为"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作系统的整理,并对其特殊用法作简单的介绍.同时,结合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课文中的典型"为"字例句一一摘出,并给予较为详细的注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古书的记载,并对"见"字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同的看法.分别从"见"字是否具有指代性;"指代性副词"的说法是否合理;"见"作宾语时是否只代替第一人称代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考证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闻建华 《教育与职业》2007,(15):170-171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股"考证热",这一现象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促使大学生热衷于考证,对此,学校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必须从多方面去重视、引导、服务,使在校大学生理性对待考证,此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则"字是<马氏文通·连字>中论述的最为详细的一个连字.<文通>对"则"字的研究,从"则"字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着眼,分为言效之词、继事之词、直决之词,并进行了详细分析.<文通>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谋”字在古文献中的用法分析及对“谋”字的古文字字形考证,认为“谋”字的本义应当是“贞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犇"字入手,归纳了"品"型字的特征,探究了其构形和表意规律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歆苑 《文教资料》2008,(36):37-39
自隋陆法言<切韵>出,后<广韵><集韵>的编纂皆以<切韵>音系为基础,中古音系日益大明.众朴学大家皆以<切韵>音系非一时一地之音,且吴语占有一定比重.今谈及<广韵>哈韵中的"赅""晐"二字,根据已有的语音演变的研究成果,就其语音及意义考证其为苏州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19.
"考证"热潮正愈演愈烈,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使得不少大学生充满危机意识.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用考证增加竞争的砝码逐渐成为了主流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导致"考证热"的深层因素,并对比各方观点,提出了理性面对,合理引导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对我国传统史学作了一次全面考证和重新诠释,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宗旨的治史观念.乾嘉史家的"实事求是"观念,并非仅仅表现在考据方法和治史特征层面,更主要是规范和影响他们治史实践活动的学术理念,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考证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