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德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而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则是其基础工程。因此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必须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高度认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教育是实现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须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 ,应当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更加突出道德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  相似文献   

2.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中职学校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新时期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中职学校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就是要在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而要做到这些,关键问题是要切实抓好教育这一环节,而其基础性工程就是学校德育。“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践,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更好的契机,制定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以德治国”方略是学校德育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德治国”方略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主席今年年初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紧密结合。“以德治国”理论的提出,有利于全社会正确估价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自觉意识。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加强学校的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中小学的道德建设应该从何处抓起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中小学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校德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应当关注教育的这一国际性趋势,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整修战略思想的最新的概括。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提倡积极的思想道德意识,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两者是相互辅助的.在以德治国方面,首先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以德治国的关键.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和根本.  相似文献   

7.
吕清 《高教探索》2001,(3):67-70
“以德治国”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创新,是新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治国问题上的重大发展。以德治国的提出,既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效地抓好学校德育,又是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基础工程。要抓好学校德育必须注意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改进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能力,要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思想,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学校德育工作应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战略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青少年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人群,学校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纲要》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整体推进。在这个社会系统工程中,高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教育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要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学校德育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是其中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1.
现在,很多中小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自主管理学习、生活的能力,设计了许多活动,如班级自主管理、校园卫生监督、校门值日、升旗仪式、社区服务、为贫困儿童捐款的义卖活动等.这些教育活动是怎样发生的?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影响?为了研究这些问题,笔选取了一所小学的一个教育现场进行了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全面推进师德建设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的认识。这一思想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内涵,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从国民素质的高度确立师德建设的战略地位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探究,表达交流、评价反思,课外延伸、实践探究。探究性道德学习方法主要有事例研究法、问题讨论法和社会调查法。  相似文献   

14.
精致化是融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于一体的全新管理理念,德育领域嵌入精致化理念是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要实现精致化德育,需从观念更新、育人方式、育人环境形成德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教师的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教师道德素养存在以下不足:道德囿于经验层面;专业道德素养欠缺;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敏感性缺乏。培育教师道德意应能力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路径。在道德意应能力的视角下,教师道德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能力到道德意应能力;与外部建立的道德关系由被动到主动;道德人格从不完善走向完善。培养教师的道德意应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应注重教师道德意识的发展,教师道德动机与需要的激发,教师道德情感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interest in moral education has focused largely o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or on nurturing moral qualities and virtues or on the "moral atmosphere" of the school; but little, comparatively speaking, has been written about education itself as essentially a moral practice. Failure, in this respect, has damaging results. First,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goes adrift from its moral roots — and serves particular ends such as economic well-being or citizenship as conceived by those in power. Secondly, the programmes of moral or 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are isolated from the mor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make sense. These issues are addressed in the lecture.  相似文献   

19.
德育作为学校制度性的活动,与学校制度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当前我国科层体制下的学校制度德性存在着等级性、专断性等不公正性。依循合理性原则、民主原则、道德限度原则的公正价值理念,变革学校制度德性,是顺利开展学校德育、促成学生道德成长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道德教育本体认识的偏差,道德教育简约为道德行为规范的植入与接受及行为训练,遮蔽了道德规范所依赖的价值取向及其合理性论证,当前的道德教育没有实现其工具功能和本体功能,陷入无效的困境。其根源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道德教育走出困境需改变思维方式,以实践思维方式思考道德教育。实践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的生存,因而要求道德教育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取代"德目"的灌输。培养道德选择、判断能力的策略是:教学生以公正作为道德判断的原则、用" 1示范法"引起学生的道德冲突、奉行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公正团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