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不是所有作家都抱着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目的而创作,但诺贝尔文学奖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审视这一世纪的文学时自然而然地加了一个坐标:横轴是作家的 生命,竖轴是理想主义。 我们在试图对百年世界文学进行一次梳理时发现,“理想主义”却是一个无法理想的名词。 这些文学大师都是圣者。他们不仅到达了理想主义的终点,还或多或少影响着中国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历来在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文学创作的高度。因而,在花团锦簇的诸多文学体裁中,人们更多地瞩目于长篇小说创作。1986年的长篇小说,在前几年初步繁荣的基础上,出现稳步发展的趋势,全国将出版的种数略超百部。不仅数量众多,题材也相当广泛。老作家、一些颇有成就的中年作家仍在勤奋笔耕;  相似文献   

3.
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拿到一张报纸,往往只是大致浏览一下新闻的标题、导语或者配发的新闻图片.这并非是人们对新闻的一种轻视态度,而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而每天的新闻又层出不穷,他们无暇将每篇新闻完整地看过.快速地浏览新闻,以便在很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这就使常态化的新闻淹没在大量新鲜的新闻报道中,而提不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导语的写作能否出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一个独特荣耀是其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是由非母语作家创作的。不同于身处或来自前殖民地(如印度等地)的作家,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民族文学也是以英文写就的。这些非母语作家独自进入这个语言,其间的生存、挣扎及取得的成就也大多是个体的——在短期内对集体的意义不大。然而,这并不等于否认他们和母语作家之间有相  相似文献   

5.
满族作家创作出了数量众多而且水平很高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学来说,它为丰富繁荣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生动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水平。以往,满族文学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只是近十年来,才被人注意,也才有人投身到这项未经人开辟的事业中来,《清代满族诗词十论》的作者张佳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2,(12):116-116
"作家们的作家",这是人们对博尔赫斯的至高评价。它在中国的流行,则多少说明了中国作家对博尔赫斯的敬畏。博尔赫斯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谁不读博尔赫斯,就必定是文学之盲;谁不谈博尔赫斯,也仿佛等于无知浅薄。这样一种带有明显强制性的文学时尚,终于使博尔赫斯在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生根开花,也使中国  相似文献   

7.
赵建科 《新闻窗》2005,(5):58-58
新闻界的许多人在少年时代都做过绚丽的文学梦,渴望有一天成为世人仰慕的作家。当上新闻记者后,他们当中仍有许多人热衷于文学创作,作品涉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剧本等,涌现出不少作家型(文学型)记者,有一些成为蜚声文坛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巴黎评论·作家评论》中的作家访谈,堪称世界文学巅峰的对话.书中深入探析作家的写作世界,了解作家的写作历程、学习作家的卓越创作思维,是一部浓缩了杰出作家真实创作经历的图书,它对作家创作过程进行的独特解析与真实展示,值得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9.
翻开现代文学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鲁迅、茅盾、巴金、叶绍钧、林语堂、郑振铎等大家的名字。他们都是著名的作家,同时,也都是著名的编辑家;他们在勤奋写作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又编刊物、办杂志。为培养文学新人不遗余力。他们一人兼具创作与编辑两种技能,同时使用着两种武器。  相似文献   

10.
任何物件,一旦标以“最后”的字样,说不定就意味着它具有着文物的价值。因为“最后”的往往也就是最珍贵的。1999年5月末,我在北京采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舒乙先生时,舒乙先生即说,人们对著名作家手稿的兴趣,部分原因即在于它的文物价值。接着,当“最后的手搞”几个字从他口中徐徐道出时,我真切地体验到了这种冲击的感觉。舒乙先生说的“最后”,实实在在叠印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间坐标上,那就是——世纪末。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收集保存中国作家的手稿。说起这一话题,舒乙先生不无欣慰地说,作家手稿是一种历史存在,它有生有灭,没有收集保存,它就会失去,古典文学手稿的缺失,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席云舒 《图书馆》2000,(5):77-78
(摘自《中国文化报》2 0 0 0年 9月 9日 )今天 ,当网络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作家、批评家们了解和熟悉的时候 ,人们发现 ,文学的创作与批评 ,已经不再是作家和批评家的专利了 ,由互联网催生的数以百万计的网络写手 ,正在以潮水般的气势和空前高涨的写作热情占领着互联网上几乎所有的文学网页。在这里 ,传统作家的声音被淹没了 ,互联网上流传的是一些古怪的名字 :痞子蔡、安尼宝贝、宁财神、水晶珠琏。我们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学的游戏规则被冲毁了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文学的崛起 ,传统的文学理念正在发生溃散。传统的文学创作 ,其创作主体是那些具…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文坛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创作期,“轰动效应”层出不穷,其中,“用脚写作”是当前文坛的新景观,也被称作 “行走文学”,有人定义说它是由出版社出资组织作家出行游历、再由作家根据出版社要求推出系列丛书的一种文学创作。这些作品甫一出版便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人说它是包装年代出版社的一种炒作,是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流水线机械化生产出的“快餐”,破坏了文学的自然状态,甚至损害了文学的本质;也有人认为它是独具创意、形式新颖的“美味”,是对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学者性而封闭在书斋内的散文写作的一种反…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20年代前后,年轻的中国留学生郭沫若,如醉如痴地爱上了德国大作家歌德其人其文,并在他和其他中外作家的影响下创作了一批最有名的中国现代新诗歌及其他作品。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个文学现象不仅关涉到郭沫若研究,也关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健康积极的审美感受打动读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千千万万读者,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对各种写作者而言,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似乎拥有更多的自由:他们不仅司以凭想象安排生活场面,创造故事情节,而且可以虚构出一个个人物来。然而,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许多作家在谈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甘苦时曾表示,他们的创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譬如在塑造人物时,就受到自己笔下人物的限制,以致于常常不得不“跟着人物走”。——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谈到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对于报纸副刊属性的认识一直不十分清晰。通常,新闻同行会将它归于文学一类。而文学界虽然承认报纸副刊的文学性,但也只是将它作为文学的边缘地带。尽管有大量作家在报纸上大量地发表作品,然而真正代表他们文学水准的作品却不在副刊上——文学奖也从来不与报纸副刊结缘。  相似文献   

17.
人们经常说,文学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毫无顾忌地在文坛新人身上打上烙印,作为中国文坛进入市场化过程中的第一批获利者和受害者,这些出生在80年代之后的年轻作家,被人们统一贴上“80后”标签,这个称谓的背后蕴涵了太多的希望、诡异,他们享受过这个标签的荣耀,现在又在挣脱这个符号的束缚。如今,他们已经步入成年,正在发出这个年龄段面对时代的呐喊。可许多人担心,从外部环境到心理贮备,“80后”准备好了吗?郭敬明们的成长之痛  相似文献   

18.
顾彬、鲁迅和我们的世界文学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对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作家的“不客气”评价,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再度审视和探究。在全球化迫使弱势文明一再萎顿的趋势面前,信奉文化特异性的作家、评论家们辨析真相,廓清迷雾,就显得尤为必要。一种评论,总归脱不掉强势文化的影子,不“君临”弱势,焉能“高屋建瓴”?然而文学艺术却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正好相反,这里不承认权威。它需要的是共存、交流和互补,是个性之外的群星辉映,而不是日月对大地的单一普照。不过,我们便目为权威的强势和有武断之嫌,就天然获得道德优越感进而自认已经拥有引以自豪的文学了吗?正如李大卫所说:“今天,中国作家仍然相信一种乌托邦式的普遍文学。他们只是在加入这场普遍文学游戏遭遇挫折时,强调自身的文化特殊性。”看来,在“受害体验”弥漫的同时,值得我们思考的还很多。胡粲然  相似文献   

19.
“网上文学”是这几年发生的一件新鲜事物,由于它的形式集知识、娱乐于一 体,与现代人的观念、意识更接近,更能反应出现代人的心声,所以许多人又称它 为“精神快餐”。它的产生也是有其背景的。现代人在电脑边工作、学习的机会多 了、时间长了,自然需要一种东西来进行调剂、换一句话说,就是需要一种更好的 休息方式。于是“网上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往往是轻轻松松打开来,边阅读、边与 作者进行心灵沟通,遇到阅读障碍还可以直接与作者交流,甚至还可以与作者共 同探讨,真是其乐融融。对于作者,也能及时得到读者方面的反馈讯息,这…  相似文献   

20.
故事化手法在广播文学节目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哲军 《东南传播》2012,(7):167-169
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广播界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广播文学节目要不断创新,而在广播文学节目运用故事化手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手法。广播文学节目在运用故事化手法时,要在题材选择上寻找节目的故事点,在内容设置上挖掘节目的故事性,在创作手法上追求叙述的故事化,但也要注意保持节目的文学特质,切忌庸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