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影散射魅力,实力铸就品牌。10月21日,主题为“积淀起点飞跃”的NEC投影机30周年庆典暨12款新机型产品发布会在北京渔阳饭店盛大召开,有着30年投影机生产历史的NEC携12款针对教育及商务行业用户的升级版投影机新品闪亮登场。NEC视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范欣与NEC投影机总代北京东方中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明武,在会议上阐述了双方在未来的市场策略和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2.
NEC(www.nec-pj.com.cn)公司日前在北京、上海举办的主题为“NEC任君掌控演绎日”巡回演示活动圆满结束,获得了经销商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本次NEC投影机秋季巡展焦点集中在外资公司云集的北京、上海各高档写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工程》2002,(6):13-13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款重要的投影机新品的面世往往伴随着更高的亮度、更高的精度或是更好的便携性,几乎任何一本产品说明书上都会将以上三项指标写在非常显眼的位置上。但是就具体应用来说,用户所关心的技术要素决不仅仅限于这三项内容。为此,NEC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开发出更能令用户满意的投影机产品NEC MultiSync MT1056。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工程》2003,(3):37-37
2002年,NEC投影机总体销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较2001年增长了约30%。  相似文献   

5.
NEC的地球模拟器再次排名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第一名,NEC是日本最重要的IT产品供应商,堪称日本的IBM,但NEC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与其国际地位非常不相称。今年以来.NEC重整资源,决心做大中国市场。8月22日,恩益禧数码应用产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NECIS)的高层集体抵京,借助“Linux World China 2003”边推广产品边宣传品牌形象。在为期一周的公关宣传活动之余,NECIS的商务发展部长吕广力先生和高级市场主管杨秀荣女士针对NEC服务器在华销售情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电子出版》2003,(12):17-17
在IT领域,NEC一直以其领先的技术,可靠的品质和全面的产品线为业界所推崇,在越来越追求经典、实用、完备的IT市场,NEC的产品代表了业界新的发展趋势。据悉,近日由NEC的总代理神州数码强力推出的MT、VT、LT三大投影系列中的8款产品以其出众的品质成为投影王国的新翘楚。  相似文献   

7.
NEC(日本电气)公司把中国作为自己的战略重心,加大投资力度,于年初在上海成立了恩益禧数码应用产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NEC Information Systems(Shanghai)Ltd.(即“NECIS上海”)。原日本电气香港有限公司的室冈光浩和葛品良分别出任新公司的总经理和资讯及视像系统总经理,新公司主要经营“NEC VERSA系列”笔记本电脑及“NEC Express5800”系列IA服务器。  相似文献   

8.
《信息系统工程》2003,(2):38-38
多媒体教学不但丰富了老师的教学手段,也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学习环境,针对我国数字化教育高速发展的现状,NEC专门推出了“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是:DV10数额展台和DLP投影机;T260 /LT240 /LT220 ,它们的定位是:普及的、兼容性强的,性价比高的,为更多教育用户所适用的一种数字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NEC SI(日电系统集成中国有限公司)作为NEC在中国唯一的一家系统集成商,在与中国信息产业领域的合作方面正向纵深发展。同时,NEC SI公司也日益关注于中国金融电子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成立于1998年4月的NEC SI金融项目部,是NEC推动中国金融电子化的具体实施者。业务范围主要是向各地方金融机构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提供集成服务,以及向各国有银行提供周边设备等。目前公司发展极为迅速,已与全国20多个地区的金  相似文献   

10.
NEC公司(httP://www.nec—pj.com.cn)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长期致力于显示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在这一领域拥有先进的尖端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如今NEC公司又将其技术财富运用于专业投影产品和等离于显示屏的研制,并广泛应用于教育、军事,企业乃至大型商业场所.在垒球众多领域都可以看到NEC产品成功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1.
同为日企,从产品结构.组织架构到战略伙伴.富士通和NEC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在日本的许多领域,NEC是NO.1,而富士通也被称为最大电脑制造企业。随着大批日企进入中国,他们之间的较量在中国市场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工程》2004,(11):95-95
NEC 公司继去年推出42VP4 等离子显示器后,将等离子技术再推向更高层次,向用户呈献全新高清晰系列的42XM2、50XM3 及61XM2。屏幕尺寸42 英寸~61 英寸,超薄流畅的外形设计,厚度仅3.5 英寸(42XM2),将广泛适用于各个行业,以及家庭影院、娱乐活动等。 NEC 的PlasmaSync 42XM250XM3、61XM2,采用了多项NEC 独有的先进技术,带来精彩炫目的影像效果。CCF 技术(彩色胶囊封装式滤色技术)可再现真实的色彩。 AccuCrimson 技术使等离子显示器表现最纯的红色调。 AdvancedAccuBlend Scaling 技术(智能缩放技术)可以4:3和16:9比例精确…  相似文献   

13.
NEC的新产品     
近日,上海NEC又推出二款全新系列的产品。其一是基于Intel含MMX技术的Pentium 200/233Mhz处理器、16/32MB内存、2.1G/3.2G硬盘的个人电脑;其二是PowerMate IT系列微机。 目前世界个人电脑市场的发展趋势正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在发展。一方面是不断提高PC的运算速度、显示速度、增加各种最新的技术和功能朝着高价高性能的方向发展。而另一个趋势是1000美元以下的低价PC。NEC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提供用户最佳性价  相似文献   

14.
投影设备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而NEC投影机产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市场。NEC在中国的投影机市场已稳步发展了多年,产品涵盖了不同行业,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投影机品牌之一,长期位于市场前列。在不久前召开的InfoComm国际视听展示设备与技术展上,记者采访了日本电器(香港)有限公司IVT部总经理川西毅先生。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与印刷》2009,(1):35-35
近日,NEC两款专业液晶显示器NEC LCD2690WUXi和NECLCD3090WQXi通过了IDEAlliance屏幕打样系统认证。IDEAlliance(国际数码企业联盟)是一家设立在美国的非赢利性组织,旨在制定相关标准,提高印刷、出版效率。3SWOP(卷筒印刷规范)于1975年制定,旨在统一印刷行业规范,确保出版质量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工程》2005,(1):93-93
NEC以全新42英寸、50英寸和61英寸等离子显示器以更高亮度、流畅的外框、全新的内电路和组件,为行业设定了新的影像品质标准。NEC这几款最新的等离子显示器表现了比以前产品更高的影像品质,并且融合了多项等离子领先技术,令NEC Plasma Sync成为目前行业应用最  相似文献   

17.
NEC公司(http://www.nec-pj.com.cn)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长期致力于显示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在这一领域拥有先进的尖端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如今NEC公司又将其技术财富运用于专业投影产品和等离子显示屏的研制,并广泛应用于教育、军事、企业乃至大型商业场所,在全球众多领域都可以看到NEC产品成功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8.
搜索引擎的未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互联网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发展,不断推动着搜索引擎的更新换代,并呈现出集成化、产业化、智能化和多语化的趋势。一、搜索引擎的集成化在因特网上最早出现的是单独型的搜索引擎,如Al-taVista、Yahoo等。它只能在自己采集的数据库中查找用户所需的信息,而网络信息是十分浩瀚的,它所采集的信息往往只占网络资源的一小部分。据NEC研究所的科学家调查表明:在网络上可索引的公共网页数量大约是8亿,而没有一个搜索引擎标引的数量超过这个总量的16%,可见通过一个搜索引擎找到的信息是很不完整、十分有限的。此外,每个搜索引擎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苏北NEC 500模拟微波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目前国内模拟微波数字化改造的主要方式,具体描述了苏北NEC 500模拟微波干线利用DVB叠加微波方式进行数字化改造时,保留部分模拟设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交互网络(Internet)业已形成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使全世界约有500万台计算机相互联接,成为极为广泛、完全开放的网络之网络。全世界利用交互网络者已达5千万人,其中在日本约有10万人。 近一二年,在日本随着交互网络用户的迅速增长,出版界积极策划、不断推出以交互网络为主题书名的新版书。94年4月~95年4月近一年中,大约出版发行80余种,且有多种成为畅销图书。 94年4月,NEC创造社出版了小林佳和的《微机与交互网络技术》,国际汤姆生日本分社出版了艾德·克劳勒著、村井纯翻译的《交互网络用户指南》,欧姆社出版了吉田茂树等著的《交互网络飘流记》。而后,新版交互网络专门图书层出不穷。至今,《微机与交互网络技术》连续增印7次;《交互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