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晚年的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在他患病期间,仍然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从1922年12月至1923年3月,他口授了《论合作制》、《日记摘抄》、《论俄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五篇重要文章,同时,还口授了几封重要信件.这些文章和信件连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其它文章一起,在深刻地总结了苏维埃政权建立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人们所关心和应该遵循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政策和主张,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其中,列宁从战略的高度,从全面性的任务出发所论述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是具有深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列宁真的提出过“一国建成”思想吗?》一文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认为否定列宁在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形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即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思想是错误的,把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混同于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与实质,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色。列宁新经济政策虽然在列宁逝世后被“斯大林模式”逐步中断了,但按列宁的本意,是需要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的。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邓小平称赞列宁新经济政策是个好“思路”。新经济政策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
<正>工农检查院是苏联国家监察机关存在和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从1920年2月成立,到1934年1月被撤销,存在了十四年时间。考察这段历史,给予客观的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今天的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建立了苏维埃国家。1918—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打退了外国帝国主义和白匪军的联合进攻,粉碎了他们妄图颠覆苏维埃政权的阴谋。联共(布)在领导人民进行军事战争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工作。工农检查院就是在国内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平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新经济政策,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邓小平晚年继承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精髓,并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又有许多创新。比较研究列宁邓小平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逐步实施,经济管理体制也相应改变,使党和国家机关逐步滋生了腐败问题.当时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贪污受贿,工作上的官僚主义,组织上的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生活上的奢侈堕落;这些问题成为列宁晚年十分关注和忧虑的重点对象之一,他的最后两篇著作《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以及,《给代表大会的信》这个著名的遗嘱中所涉及的反腐败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现实指导意义.一、列宁阐明了反腐败的迫切性列宁指出反腐败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大事.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共和国摧毁了旧沙俄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苏维埃虽然在纲领上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群众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①.正是由于不是由全体人民,只是由一部分人作为社会的代表来管理国家,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弊端,尤其是官僚主义,加上俄国本来存在着广大的小生产者这种深厚的孳生官僚主义的社会阶级基础,正是这个意义上,列宁把当时的苏维埃俄国称为“带有官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列宁主义?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非常复杂和难以回答的问题。列宁在世时,并未把列宁主义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未对列宁主义作明确规定。在纪念列宁的过程中,熟悉列宁的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人对列宁主义作了解释。随着斯大林在党和国家领导地位的确立,他把自己研究列宁主义的成果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把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苏东剧变以来,国际上出现了否定列宁主义的思潮,这一思潮对中国的理论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重新评价列宁主义的问题,认为列宁主义能有效地冲击新自由主义的霸主地位。为了搞清楚什么是列宁主义,应当简要追述这一概念的来源,从历史的形成过程对列宁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和晚年构想作整体研究,以此来构建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列宁晚年构想是对江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求解,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方面,对列定晚年构想中的新思路加以发展,创新,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本通过列定晚年构想与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思想观点献的对照,来揭示邓小平理论对列宁晚年构想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9.
列宁晚年思想探源王荣阁,吕未林从1921年3月开始到1924年1月列宁去世,是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新的探索的时期。列宁晚年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上的根本改变,而重新认识和把握俄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0.
章通过对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经济思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表明列宁晚年与邓小平晚年的经济思想是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两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1.
列宁晚年思想表明,他对于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充满信心的。他去世后,这种思想没有在联共(布)党内领导人中形成一种共识。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不同理解,领导人之间出现了一系列认识分歧。遗憾的是,解决分歧的办法都采取了党内政治斗争的方式。斯大林的主张在斗争中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最终,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被中断。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一国建成”论评析刘文汇众所周知,列宁逝世不久,斯大林就提出了在苏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并导致了联共(布)党内的一场公开论争。对这场论争,我国理论界历来都肯定斯大林的观点是基本正确的,而且认为他的“一国建成”论进一步发展了列宁的“一国...  相似文献   

13.
刘文汇《试论列宁晚年思想的局限》一文所说的列宁晚年思想的"混乱"和"偏颇",实际上是对列宁思想的误解;刘文所说的列宁晚年思想产生局限的原因,也是不能成立的。批判列宁的过失当然无可厚非,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历史事实出发去追寻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4.
俞良早教授撰写的《创论“东方列宁学”》,是一部深入总结和认识列宁学说研究史的学术力作。首先,从新的视角评析了国外列宁学说研究。该著作研究和评析了20世纪20年代联共(布)领袖人物如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对列宁学说的认识和阐释。认为,布哈林、季诺维也夫正确地认识和阐释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布哈林肯定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思想;季诺维也夫阐述了列宁关于党领导革命的思想、关于党是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思想、关于党同无产阶级专政相互关系的思想。该著作既肯定了联共(布)主要领导人斯大林对列宁主…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特别重视国家机关的建设问题。在《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中,都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些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实行的机构改革,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列宁特别强调国家机关是否不断地实行革新,是关系到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大事。认为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发挥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应有的作用,才能“避免那种足以使苏维埃共和国覆灭的分裂的”危险。为此列宁指出:“国家机关及其改善问题,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找真正革新这些机关的办法。”“不应该舍不得时间,而应该花上许多许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论列宁关于苏俄“社会教育”的思想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社会教育”即对工农群众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了主管社会教育工作的行政机关──政治教育委员会,中央...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始终是中苏论战的焦点之一。苏共对斯大林采取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的深度也不够,但对斯大林晚年所犯错误进行批判,反对个人崇拜却是必要的、符合苏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改革和冲破斯大林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应该肯定。中共一开始强调对斯大林要进行全面分析,不能把所有错误都推到斯大林一个人身上,是完全正确的,但中共对斯大林问题的分析难以摆脱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中苏论战高潮期又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否定批判斯大林的积极意义,助长了个人崇拜思想的膨胀,结果,毛泽东又把斯大林犯过的错误重复了一遍,酿成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术界有些人认为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界定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不一致,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对生产关系的内容界定的历史考察,充分说明了斯大林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是一致的。应该把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三分法”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环说”结合起来给生产关系下定义。斯大林对生产关系内容的界定存在一定缺欠,需要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目前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宁晚年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比如提出了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体领导;对中央主要领导人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把党内批评和党外批评相结合,并且把这种批评和监督制度化;改革和完善中央监察机构,以便对领导实行更好的监督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思想。这些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今天,对我党的组织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晚年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蕴含着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可以将其归结为“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切都在于实践”和“问题在于掌握分寸”等。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向方法论的具体转化,显示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深刻把握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光辉。深刻把握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人们深化理解和认识其思想精髓与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