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3 000 m障碍跑运动员李珍珠的冬训负荷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运动员的训练以混氧耐力训练为主,通过加大混合代谢的负荷来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运动员的训练节奏明显,负荷强度安排合理,在保持一定负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负荷强度,符合当前先进的障碍跑训练的趋势;各项训练计划如期完成,运动员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得以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我国女子3 000m运动员专项身体素指标体系构成、预测模型、评价标准、诊断与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女子3 000m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在结构上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3部分组成,并由此建立了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模型;制定了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构建了我国女子3 000m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诊断与评价的方法学体系,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训练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名女子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高住高练低训(HiHiLo)组和低住高练(LoHi)组。实验期间,两组运动员均采用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方式训练,实验为期5周。HiHiLo组每周6天低氧睡眠两实验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低氧环境氧分压为15.4%(相当于海拔2500m高度)。分别于低氧训练前1天、低氧训练1、4、5周末及低氧训练结束2周末取血,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观察受试者低氧训练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γ-干扰素(IFN-C)、白细胞介素-4(IL-4)、穿孔素(…  相似文献   

4.
陈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103-105,113
对女子3 000m障碍跑运动员阶段训练负荷监控发现,冬训期的连续两个高原训练使运动员产生疲劳,影响了整个冬训期的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李**可能存在过度训练,赵**的训练效果最好,朱**正常.同时高原训练时间太长次数太频繁,致使整个训练的量和强度不足,量的不足由训练课次不足和高原训练造成,强度不足主要与混合耐力训练比例较少有关,影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5.
备战第28届奥运会女子500 m计时赛综合攻关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中国国家自行车队8名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备战第28届奥运会进行了小周期训练结合生理生化监测。通过公路无氧阈强度训练,使国家队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有氧氧化酶的活性提高,血液与氧结合能力的代偿性增大,血液运氧能力提高。在训练期间,运动员着重进行了原地500m×4组耐乳酸训练,经过耐乳酸训练后,运动员血乳酸峰值明显提高。结论1)冬训中通过无氧阈训练可以提高自行车场地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有氧能力;2)耐乳酸能力的提高是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取得成绩的关键,良好的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是场地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必需具备的专项生理机能;3)在同样负荷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冬训周期的训练,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的血清CK值明显下降;4)由于耐乳酸训练强度大,冬训持续时间长,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疲劳有一定程度积累;5)应用无氧阈、耐乳酸训练、血乳酸、血清CK、UREA等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女子500m计时赛运动员评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HiHiLo与LoHi两种低氧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海平  胡扬  田野  胡荣 《体育科学》2006,26(4):58-61,75
研究目的:比较“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两种低氧训练的效果,为确定低氧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3名国家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和12名少体校男子中长跑运动员。HiHiLo组每晚居住于14.7%O2低氧环境10h,白天除照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运动。LoHi组居住于常氧环境,其他与HiHiLo组相同。测定低氧训练前及实验期间每周血象指标(RBC、Hct、Hb)和低氧训练前后最大耗氧量(VO2max)、无氧闽强度(AT)。实验结果:4周低氧训练,优秀长跑运动员和业余长跑运动员在HiHiLo期间的RBC、HCt、Hb明显增高(P〈0.05),在第3、4周出现高峰值,LoHi组变化不明显,或在大强度训练中下降。优秀长跑运动员低氧训练后HiHiLo组VO2max、AT分别提高了9%和13%,而LoHi组只增加了6%和10%。因此,HiHiLo低氧训练效果优于LoHi。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运动员在第23-30届共8届奥运会以及2006年以来参加历届世锦赛以及亚运会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中国田径竞技实力项目的分析,预测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竞技实力与成绩。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田径运动项目中男、女中长距离竞走,女子投掷、马拉松跑等为优势项目;男子110m栏竞技实力下降,待新人崛起;女子标枪和男子跳高项目竞技实力逐步显现,为潜优势项目;中国运动员在所有的47个田径比赛项目中,还有男女100m、200m、400m、800m、3 000m障碍跑、4×400m接力跑;男子400m栏、1 500m、5 000m、10 000m、马拉松;女子100m栏,女子跳远,男子投掷类项目没有运动员进入过前8名。2015年北京世锦赛中国男子跳远、标枪、撑杆跳高、100m跑,女子100m栏,男子4×100m等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探讨田径项目状况可以促进人们对田径竞技运动整体发展状况的了解、清晰田径运动不同分项间存在的异同性,可以为田径运动的综合管理提供思路、为田径运动提供制胜策略及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女子速度滑冰1 000 m比赛后程降速是制约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运用现场录像与计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女子速度滑冰1 000 m项目的运动员后程降速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教练员的训练理论知识水平,训练过程的科学化监控程度,运动员的体能,比赛的技战术能力和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比赛中后程降速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加强运动员综合素质,科学监控训练过程与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丰富和完善对我国女子速度滑冰的理论研究等建议与对策,提高女子速滑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市高水平女子赛艇运动员5周HiHiLo和LoHi低氧训练前后机体抗氧化状态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机体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旨在选出能够反映和评价低氧训练中抗氧化状态变化的敏感指标,以期作为今后低氧训练中了解抗氧化状态变化的监控指标:研究以12名上海市高水平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将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进行5用HiHiLo和LoHi训练。分别于实验前(低氧训练前1天)、低氧训练1周末、4周末、5周末及低氧训练结束2周末测定抗氧化状态的相关指标。发现与LoHi训练模式相比,HjHiLo训练模式更能促进运动员机体抗氧化状态的正性变化;同时推荐可以将MDA和GSH-PX这两个敏感指标作为今后了解低氧训练中运动员机体抗氧化状态变化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之俊 《体育科研》2013,34(2):45-48
提要:低氧训练指在平原地区采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低氧环境或让机体吸入低氧气体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适度的低氧刺激,使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生理生化效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进而使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提高.低氧训练研究是目前体育科研中的热点,发表在《体育科学》2006年第26卷第1期上刘媛媛等人的论文“网织红细胞在低氧训练中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了两种低氧训练手段期间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变化规律的影响,为筛选低氧训练效果的评价和预测指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3000米障碍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主导因素和典型指标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女子3000m障碍跑运动员专项素质主导因素地位依次为速度耐力因子、一般耐力因子、下肢爆发力因子、速度因子,典型指标为1500m跑、5000m跑、立定三级跳、100m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近8年世界田径赛男子3 000m障碍跑的成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世界男子3 000m障碍跑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从而为提高我国男子3 000m障碍跑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practices of elite endurance runners. Training details from elite British middle distance (MD; 800 m and 1500 m), long distance (LD; 3000 m steeplechase to 10,000 m) and marathon (MAR) runners were collected by survey for 7 days in a regular training (RT) phase and throughout a pre-competition taper. Taper duration was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6 (3) days in MD, 6 (1) days in LD and 14 (8) days in MAR runners. Continuous running volume was reduced to 70 (16)%, 71 (24)% and 53 (12)% of regular levels in MD, LD and MAR runners, respectively (P < 0.05). Interval running volume was reduced compared to regular training (MD; 53 (45)%, LD; 67 (23)%, MAR; 64 (34)%, P < 0.05). During tapering, the peak interval training intensity was above race speed in LD and MAR runners (112 (27)% and 114 (3)%, respectively, P < 0.05), but not different in MD (100 (2)%). Higher weekly continuous running volume and frequency in RT we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orresponding reductions during the taper (R = ?0.70 and R = ?0.63, respectively, both P < 0.05). Running intensity during R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aper running intensity (continuous intensity; R = 0.97 and interval intensity; R = 0.81, both P < 0.05). Algorithms were generated to predict and potentially prescribe taper content based on the RT of elite runners. In conclusion, training undertaken prior to the taper in elite endurance runners is predictive of the tapering strategy implemented before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4.
网织红细胞在低氧训练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低氧训练中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的变化规律,旨在筛选预测和评价低氧训练效果的指标。研究表明,在26天的低氧训练中,高住高练低训组网织红细胞参数在不同时段显著增加,说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增强;高住高练低训组训练效果优于低住高练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是低氧训练的敏感指标,并与血红蛋白变化存在一定关联性。提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可作为低氧训练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马英虎的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运用“模式训练”的方法进行训练行之有效,但需加强指标监控,及时调控训练,反馈控制训练模式;以情绪活跃性为主导进行训练,让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3000m障碍跑的训练呈现出较明显的训练周期的变化,增多比赛次数,兼项中长跑、越野跑的比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以“赛”代“练”、以“调”带“训”的训练方法具有独到之处,是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的训练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开展女子3000米障碍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于 《体育与科学》2000,21(1):46-48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开展女子3000米障碍跑的可行性,从我国女子选手的精神品质因素、中长跑项目的水平与基础、我国女子中长跑选手身体形态特征以及我国开展新设项目的经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开展女子3000米障碍跑项目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观察与测试的基础上,以我国优秀女子100 m栏运动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100m栏运动员起跑至第一栏的时间、1~10栏的分段时间、冲刺时间、全程栏成绩、速度差值等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女子100m栏成绩在栏间节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为科学指导我国优秀女子100m栏运动员技术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