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的理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 ,必须对大学教育的内在逻辑进行重新审视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讨论大学教育在未来的发展。大学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中心 ,应该承诺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重视人的自我完善、生命价值以及终极关怀 ,直面人类处境的有限性与其理想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张力 ,最终引导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
智慧是大学教育自身的目的和目的达成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学自身对自身的觉悟.智慧作为一种珍宝是任何数量的学问也不能保障的.融知识、德性于一体的智慧是大学教育持久性的共同客体.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人类获得更多的智慧.从有限的学术职能到无限职能的转变考验着大学教育的智慧.智慧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创造新知识、新文化,产生新思想与新智慧的摇篮,是人类知识、精神与社会文明的乐园.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大学文化,尤其大学和谐文化的运行机制、体制和环境对发展与创造人类知识、社会的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大学必须把加强人文关怀与探索真理的和谐文化作为大学永恒的主题与使命.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教育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生态危机就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早在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就着手制定和实施国际环境教育计划.许多国家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开设了生态教育课程,在大学里设置了生态教育的系科专业,另外还专门创办了绿色大学.有些国家还颁布了环境教育法,使生态教育成为法定的教育.国际组织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推行生态教育计划.这一切表明,生态危机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和背景.正是基于生态危机的出现和加剧,生态教育运动在我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的动力与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一个美好的教育理想,尽管在实践中面临重重困境,但依然充满希望.它既是人类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受到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既是事物的整体性、知识综合化的要求,同时也遭遇学科知识分化与大学教育专业化特性的种种阻力;既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出的要求,又受到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严重影响.但不论怎样,以培养“健全之人”为终极目的的通识教育是人类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是人们追求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因而必然成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原因,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以及两者融合对高等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作为人类文化选择、传承、融合和创新的社会组织,是文化知识形成学科(专业)之后的产物,大学的文化性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属性,也是大学基业长青的基因。大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亚文化,它以大学师生为主体,以学科(专业)文化为基础,经过历史积淀与自身历练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大学文化不仅对内具有凝聚力、教育力和影响力等,而且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扮演圣母的角色,用圣母的温情浇灌并引领着人类文化前行。  相似文献   

8.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的应然——兼论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知识经济时代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大学作为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千多年中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社会机构,根本原因在于其活动的主旨与人的心灵、精神需要相一致。坚持培育高尚、健全人格的大学教育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大学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学实现本质性进步必需的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走出传统的角色,扮演好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