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恰当的课堂组织行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采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组织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与课本、教师、同学、自己进行对话,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功能。实践表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利乘便、因人而异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范例。一、因势利导,激发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新课伊始就吸引学生,让他们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地获得新知识,这堂课就  相似文献   

2.
惠慧 《中学教学参考》2014,(14):119-119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新课导入,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了基石.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堂导入呢?  相似文献   

3.
姜明 《文教资料》2005,(34):130-13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自觉学习活动并指向一定目标和维持、增加学习活动力度的一种巨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将学生引向学习活动,如何将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引向学习活动方面,能否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成败的首要的决定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本文就如何创设生物课堂问题情境作一下初步的探讨。一、整合式问题情境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内容和教师在新…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未形成强烈的自主性学习动机,学习力发展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所以课堂上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正确的导入激活学生思维,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因此,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好坏。  相似文献   

5.
学生课堂情绪的唤醒,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愉快的状态,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学生课堂情绪被唤醒,就会想像驰骋、思路开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精力充沛、思维集中,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那么,怎样唤醒学生课堂情绪呢?在这里,我们作一初步的探讨: 1.给学生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 上一堂课的开场白,如果设计得好,则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从上堂课思索或课间兴奋唤醒到本堂课知识海洋的风帆。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相似文献   

6.
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抓住导入这一关键性环节,精心设计课堂,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而且有利于构建寓教与乐的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本文将对初中英语课的导入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在"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上出现了偏差,将"兴趣"更多地建立在"功利"上。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20):65-66
导入,就是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小段与所授内容相关的课引,目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导入艺术,就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合适的导课环节能够成功地打开学生的思维,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课堂中的导入,对于打开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的研究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恰当的导入方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通过以下做法,激活学生思维动机,帮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一、激活思维动机,引导积极思维。小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接触知识的环境,唤起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进行思维,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体。“唤起需要”是激发学习动机心理成份中的直接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产生求知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和谐宽松的课堂中,学生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需要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笔者有着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一些开展好英语热身活动的小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1.热身活动与整堂课的关系热身活动首先应该是一种活动,一种让学生身心  相似文献   

11.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对不断增加的知识量,学生的兴趣逐步被消磨掉。因此,怎样促使同学们"好知、乐知",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的趣味性,善用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牵引与推动学生,打造趣味活跃的课堂。一、教学语言趣味化,打造听觉盛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经意的话语,可能就会影响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情绪,尤其是生动、  相似文献   

12.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应该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科学、艺术地采取多种导入方法使学生以较好的状态及时进入课堂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对主要矛盾,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来调节好这一关系,提高四十分钟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学会”变为“会学”,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和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思维,促进智能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增长智慧?下面就此来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构成学习动机的各种成份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就有主动性,也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或小故事设计“开场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迫切要求释疑、解惑的心理状态中,形成渴求新知的欲望。如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拿出几根粉笔,学生能运用学过的数表示粉笔的根数,然后举起一根掰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行为和效果,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如何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创造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精心设计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灵活  相似文献   

15.
导入新课是指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人得当既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精彩的导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能预示随后的课堂教学的高潮与结局.下面,就数学课的导人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导入新课是指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得当既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精彩的导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怀着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能预示随后的课堂教学的高潮与结局.下面,就数学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就必须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情绪。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基础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理的整体运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都统一在共同的活动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在心理上受到激发,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单纯地强调学习的意义或凭一时的好奇、偏爱都不能得到良好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在当前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一个错误的、片面的而又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割裂学生整体的心理活动,只认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郭婵萍 《考试周刊》2010,(56):73-73
作为一名教师.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来,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生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就会发生改变,有参与课堂的愿望.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又会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影响,促进教师教学教学的提高,使教与学产生良好的互动.英语课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唤醒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激活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应从这三个方面来审视教学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