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位遭遇情变的女朋友来找我,在诉说男友(准确地说,是前男友)种种不是之后,丢下一句"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一脸绝决的样子,好像这辈子再也不碰男人、不谈爱情了!面对这些为情所伤的女人,我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我同情她们的遭遇,很想给那个负心汉一顿大棒,帮她们出口气。但另一方面,我更想给她们一棒子,让她们在情爱的迷醉中清醒。的确,在对待两性关系上,  相似文献   

2.
能让男人笑出声来的女人不多,再难看也不会被忘记,这一点比漂亮女人还占便宜,有的时候漂亮女人似乎都长得差不多,说话一个味道,很快,她们的面孔、口音、身材在记忆里变得都一样了。有幽默感的女人很容易成为男人的"红颜知己",男人愿意和这种女人掏心窝,把自己一肚子苦水都倒出来,甚至把这种女人当哥们,倾诉或者请教一些关于女人的问题。有点幽默感的丑女人绝对不会缺男友,她有一群"哥们",但是没有太多男人愿意把个女侯宝林娶回家的。有幽默感的女人有很多酒肉朋友,但是没有太多情人。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爱上老男人就像喝一杯红酒,外包装精致而考究,成色丰厚且神秘,酩在嘴里甜中带涩,不论最后是真爱或是不爱,至少它代表着女人对男人价值魅力的一种品位和眼光。他们在事业上游刃有余、有张有弛,他们的悲情经历、创业心路是一部特别吸引人的小说,他们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生活哲学显得高深莫测,说到底他们就是爱情故事里极力渲染的男一号形象。其实每个女人的爱情经历里都曾经对某个这样的男人有过一些"想法",这些已在方方面面修成正果的老男人显然更对那些向往童话爱情的小女人的胃口。无论这爱最  相似文献   

4.
瞄准女人     
犹太经商法公理之一:"瞄准女人"。犹太人行商4000年,总结出两条不证自明的公理,其中第一条就是:瞄准女人。对于这一"公理",犹太人毫不怀疑它,就像犹太人毫不怀疑"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样。因为是公理,无需费尽心思去证明它。犹太人则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逻辑对此做出如下的解释:犹太50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男人工作赚钱,女人使用男人所赚的钱,这样维持正常的生活。所谓经商法,就是要席卷别人的钱。所以不论古今中外,如想赚钱,就必须攻击女人,来夺取她们所持有的钱,这就是犹太人经商的公理,所以"瞄准女人"就成为  相似文献   

5.
温柔     
肖黎香 《职业圈》2008,(10):85-85
男人应该刚强,为事业而奋斗,为爱情而奔波,因此男人最需要温柔。当你心爱的女人缓缓地向你走来时,给你投来一个别人难以领悟的微笑,她似乎走进你的内心之中。因此男人通常要用“温柔”来要求一个女人,来判断一个女人。尽管世事变迁,岁月流逝,温柔的女人始终是男人们爱情与婚姻的理想。当一个女强人和一个温柔的女人分别给你打一个约会电话时,你一定选择后者,因为与温柔的女人在一起,会充满情趣与甜蜜,滋润你一颗疲惫的心,这是男人最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通过对"王娇蕊"这一形象的描画,肯定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女性意识在"社会层面""自然层面"和"文化层面"这三个维度的觉醒,突显出张爱玲本人的女性意识。但与此同时,也较为冷静地审视了当时女性意识的局限性,即在男权社会下女人依附男人的劣根性尚存,女性的心理痼疾并没有根本祛除,女性自身观念和行为仍需再定义、再提升,这对于中国女性意识研究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女性意识的研究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凡涉及爱情的民间故事,除去《梁祝》,几乎无一不是把女人当成奖品颁发给男人的。那些中了状元的,很可能就要做附马了,拿皇帝的女儿做他金光闪闪的奖杯。这还算说得过去,毕竟般配,也比较现实。但是,像牛郎这样从小受哥嫂虐待的孤儿,穷得只有一头牛,却能娶了织女,织女是谁啊?她是天帝的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比皇帝的女儿还要尊贵。虽然爱情从理论上来讲是不讲门第的,  相似文献   

8.
菲嫦 《职业圈》2014,(16):122-122
不可否认,爱情是美丽的,恋爱是美好的,婚姻是甜美的.然而,在时空经过不断向前翻越后的今日,在柴米油盐与鲜花红酒相伴的日常生活中,这一切似乎不再是那么如意.爱情开始变为伤情,恋爱开始变为错爱,婚姻也总是遭遇危机.男人和女人变得茫然与困惑,他们时常认为:自己明明在为对方考虑,为什么对方还会生气或者离开自己?这是因为他们忽略掉了一个最核心也是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女孩,落在张爱玲的眼中就只有红玫瑰和白玫瑰两种.当红影星、浙江绍兴女孩江一燕显然属于后者,她是那种大多数男人会梦想娶回家的女孩,恰到好处的漂亮、懂事,浑身散发着浓浓江南女子的灵秀气质.巧合得很,在那部令她广为人知的电视剧<我们遥远的青春>中,她扮演的就是白玫瑰型的女孩周蒙,她那纯真,感动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直到现在仍有人忽略她的名字而喊她"蒙蒙".在她最近的电影<双食记>里,她的角色同样是个心地纯净的女孩COCO.……  相似文献   

10.
再美丽的女人也要迟暮。美人迟暮总比一般女人更要悲哀,她懂得自己从前的美丽,曾用那美丽换取过什么,至少是男人的爱情或者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正男旦演员更加注重对女性本质特征的发现、提炼和再创造,然后通过技法,强调、刻画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更加入木三分,达到"比女人更女人"的艺术效果。最近,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鬓边》)正在热播,剧中,程二奶奶看男旦商细蕊演《战宛城》里邹氏思春"咬手绢"时,心里酸酸的:"比我们女人还要女人呢。"热播剧《鬓边》的播出,带动了一波京剧热。所有的点,都聚焦在中国戏曲的跨性别表演中:他是一个男人,他扮演女人,他是一个男旦。  相似文献   

12.
浪漫、柔美的相貌,古往今来一直是男人倾心、女人向往的所在。而浪漫的鲜花女人造型,恰恰表现了这种所在的生命力与自然美。鲜花女人强调利用化妆技巧展现全新的个人本质与风格。  相似文献   

13.
她不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女人,她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当代作家苏珊·桑塔格,美国人称之为"美国公众的良心","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标本"。她对中国情有独钟,源于她的母亲是在中国的时候怀上了她,当然她的父亲也是美国人,她在回忆他的时候描述出了一个坐在黄包车里的忧郁男人的形象。和《情人》的细腻有所不同,她用一种跳跃的方式主观描述了中国近百年的一些细节影像,列举出一系列代表她印象中的中国的关键词:忍耐、革命、义和团、汉语、毛泽东、香港、自治……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历史以及在短暂的一个历史时期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种种变迁,使得这位美国知识分子标本对中国之旅充满猜测,并做出两点  相似文献   

14.
《红玫瑰与白玫瑰》为张爱玲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从文本中选择对文本解读有利的关键词,就修辞叙事和修辞转化两个角度,运用修辞义素分析方法解读文本,从而窥探出文本的主题指向。  相似文献   

15.
温柔     
男人应该刚强,为事业而奋斗,为爱情而奔波,因此男人最需要温柔.当你心爱的女人缓缓地向你走来时,给你投来一个别人难以领悟的微笑,她似乎走进你的内心之中.  相似文献   

16.
    
阿进 《生态文化》2003,(3):40-40
男人有戏,女人也有戏。男人和女人合演一台戏。于是戏就有了内容。  相似文献   

17.
好色者说     
几个男人在一起闲聊,聊什么,聊女人,女人是男人们永恒的话题。几个女人碰在一起,也聊男人,男人是女人们永恒的话题。 男人喜欢女人,女人也喜欢男人,其实那就是好色,好色是人的本性,没有人承认自己是好色之徒,但骨子里哪一个人又不是好色之徒呢?不好色除非你有缺陷,有毛病,有心理障碍。我承认自己好色,一看见美女眼睛就发亮,狼一样冒出蓝荧荧的光。尤其是看见那种青春活力的性感美人。承认好色,但我不喜欢古代美人,尤其不喜欢病恹恹的林黛玉,而喜欢阳光青草般的当代美人。喜欢清纯的血脉、柔美的肌肤,幽蓝的眸子,略带风骚的娇媚,以及她潜在与综合的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8.
逸名 《文化博览》2007,(4):44-45
一个有智慧的女人,会预想自己的收梢,自如并且享受地完成转型。知道不是抛媚眼的年纪,就适时收手。该干嘛干嘛,在一个年龄做适合那个年龄的修炼,说那个年龄的话,按那个年龄的规则行事。而比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更优的,是做一个有运气的女人。有运气的女人,是在老到60岁的时候,还可以完全地不转型,可以放肆地娇柔、恣意地无赖,一如16岁时——至少在一个人面前。那个人的目光是包容欣赏的。  相似文献   

19.
18岁时,我坚信,爱情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只要能与所爱的人在一起,我宁愿每天只吃萝卜咸菜:20岁时,我开始怀疑,贫穷的爱情是否能让女人保持似水柔情,而男人是否能够只满足于"今天我请女友吃了一顿饺子"?现在的我相信,生活品质是爱情的可靠基础,贫穷的爱情会将所有的浪漫与美好的幻想一点点磨灭……不是我们太现实,是这世界让我们不得不现实。  相似文献   

20.
祖先的一棍     
听说,在原始初民社会里,男人看上了女人,只要一棍把她打昏,拖回洞里,大家从此就可以住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一棍走天涯的时代已经变成考古学。男人想获得女人芳心,必须有一技傍身。那一技当然是指专业技能,最好是靠读很多书而获得的专业资格,而不是靠当学徒学回来的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