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名家与“三全意识”朽木搞新闻的,真搞新闻的,都想当个好记者,好编辑,好总编辑,甚至名记者,名编辑,名总编辑。这可谓是“人同此心”。但怎么去做才能“见好”,才能“出名”?恐怕不见得尽人皆知。常与同事聊,渐渐总结出一个“三全意识”来,觉得这很可能是条...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1994,(4)
“安神”才能敬业大众日报总编辑刘广东:商潮冲击下,新闻队伍中流行一种症状,日“六神无主”、“神不守舍”。这个“神”指的就是敬业精神和事业心。此病怎治?对症下药,安其神方能敬其业。这安神良药就是,唤起和培养新闻工作者高度的使命感。让我们的编辑记者清楚:...  相似文献   

3.
随手翻翻几本新闻杂志,有关“总编辑要当首席记者”方面的文章不少,其意思大多为总编辑要多采写新闻,写好新闻,当好报纸的第一支笔,也就是首席记者。对此,我们做一般编辑的心里总是酸溜溜的:为什么连总编辑都不愿当报纸的首席编辑呢? 总编辑不当“新闻官”,深入下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采写稿件,并从中体会记者写稿的艰辛,本意是不错的,也值得提倡。时下的问题是,一些新闻单位本来对编辑工作就重视不够,总编辑又都忙着采写,哪还有精力顾及编辑工作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容易给人连总编都不愿从事编辑工作的感觉,编辑工作更难以引起重视了。其中有些人这样认为,编辑不就是剪刀加浆糊、涂涂抹抹嘛,不需多大的学问,坐得住就行。事实证明,办好一张报纸,应把编辑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考虑,编辑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劳动,一个优秀的编辑就是一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英国报业大王诺思克利夫勋爵说过,“记者为报纸写文章,但创造报纸的却是编辑。”我国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强调:“报纸工作应该以编辑部为中心。”在选拔编辑时应考虑到从优秀的记者中挑选,一般来说,编辑应该是记者中的佼佼者,只不过编辑不易比  相似文献   

4.
读过今年第四期《新闻战线》发表的孙友深同志的文章《新闻改革,难!》,颇有同感。文章提出的“新闻改革难,关键在于新闻体制的束缚,总编辑几乎没有自主权。”是一个大胆的、实事求是的披露。孙文谈到:“编辑记者有怨气——埋怨总编辑胆子小。”其实,总编辑胆子小,也是事出有因的.  相似文献   

5.
读过今年第四期《新闻战线》发表的孙友深同志的文章《新闻改革,难!》,颇有同感。文章提出的“新闻改革难,关键在于新闻体制的束缚,总编辑几乎没有自主权。”是一个大胆的、实事求是的披露。孙文谈到:“编辑记者有怨气——埋怨总编辑胆子小。”其实,总编辑胆子小,也是事出有因的。自1957年反右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左”的乌云长期笼罩着新闻界。在一些总编辑中,由于身处新闻工  相似文献   

6.
总编辑不仅是记者、记者头子,也是编辑、编辑头子,是整个新闻活动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在新闻批评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家新闻媒介对新闻批评的部署、决心和采写、编辑的艺术等等,是总编辑综合素质的反映,也是对总编辑综合素质的检验。新闻批评的重要性和困难度,以及一些总编辑在新闻批评中的经验教训,要求总编辑在新闻批评中至少应当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  相似文献   

8.
这里说的总编辑深入基层要做到“三多”,是指多走几步路,多问几句话,多停几次车。总编辑担负着带好队伍的重任。能与总编辑一起到基层从事新闻实践活动,是许多记者的愿望,特别是对于年轻记者来讲,更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总编辑大多具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总编辑的一个自觉行为,一个独到见解,一个善意点拨,往往能使同行的记者受到振聋发馈的启发,甚至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闻事业是新闻改革的目的。什么是“中国特色”?其涵义是什么?怎样建设?必须从理性上和实践上探索清楚,不然,无从建设,也不知道改什么、怎么改和朝哪个方向改。实际上,当前对“中国特色”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解放日报前总编辑,现为上海记协主席的丁锡满同志。丁主席是我国著名的新闻专家、学者。五十年代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毕业后40多年来,一直在上海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当过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亲身经历了建国以来上海新闻事业的变革,有着…  相似文献   

10.
一得录     
编辑和记者谁大? 高凯 干新闻工作以来,不止一次有圈外人好奇地问我:“你们编辑和记者谁大?” 不想,这一问竟然问到了编辑和记者的痛处。起码我心里不自在。这个无须争执的问题,对发此问的圈外人讲清楚比较容易,但对圈内人往明白说却特别的困难。对圈外人你只管照实说:“编辑和记者分工不同,都是干新闻工作,是工种,非官衔也。记者采,编辑编,论大小没有,论先后倒是存在,即先采后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有记者之“米”,才有编辑之“炊”。但编辑又是记者的“做嫁”者,  相似文献   

11.
余亚莉 《新闻界》2004,(6):68-69
众所周知,《纽约时报》的“更正”栏是由1977年上任的执行总编辑艾布·罗森索创设,它是将散布在各个新闻版面的更正项目集中在一起,从而自成一个“更正”专栏,时报也因此被誉为最负责任的报纸。但比“更正”栏的创设意义更为重大的则是它的另外一个栏目“编者的话”的设立。罗森索认为,新闻更正“不足以概括记者及编辑们在新闻写作和处理上所有的缺失。”①新闻报道有时在事实上并无缺失,但由于记者和编辑的一时疏忽,有意无意的遗漏一些重要部分,从而造成新闻意义的失实,导致对当事人的不公平。另一方面,有些事实有其重要性,但时报没有报道,…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刊物上,常见的是一些报纸的总编辑撰文,对记者、编辑如何做好采编工作提出要求,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而记者、编辑对总编辑形象发议论的文章似乎还不多见。在此,略陈管见,求教于前辈领导以及一些新上任的“老总”们。一、总编辑应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中外报业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有些办报人就是杰出的思想家。倘若今天都以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老总”,未免过于苛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6,(3)
“记者头子”的地位与品质──对何微一个新闻观点的探讨文/文广毛泽东戏称新闻传媒的总编辑(社长)为“记者头子”。“兵能能一个,将熊熊一窝。“记者头子”的品质如何.关乎一家新闻媒介的荣辱兴衰;一代“记者头子”的品质如何,则关乎一代新闻事业的荣辱兴衰。何微...  相似文献   

14.
一位记者同志,写了一篇揭露某一工厂1635万元投资项目由于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的稿件,排上了版面,即出了清样,但是报社总编辑为了“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宣布稿件不用。但是,记者却把这篇稿件发表在他自己负责编辑的中缝内,于是这一场《谁之过》的官司,就成为上海新闻界的内部新闻。记者印发了事件全过程的“真相”,要求引起同业的重视。按理说,总编辑不同意发表的稿件,便不应发表,把总编辑不同意发表的稿件发表于中缝内,这是新闻界的新闻,首先,记者同志忽视了一条纪律,即登什么稿,一般应当由总编辑决定,而不应由记者决  相似文献   

15.
追沙溯源     
今年春天,北京连续遭受6次沙尘侵袭,各新闻单位纷纷动手,在“沙”字上做文章。恰在这一时期,北京晚报编委会给编辑记者定的第二季度宣传报道重6下发给每一个编辑记者,要求我们要在创意策划上下功夫,围绕百姓身边的事做文章。 4月6日,第六次沙尘暴袭击北京,当天,北京市各大新闻单位都以突出的篇幅报道了此次沙尘暴给北京所造成的影响,但都忽略了一个细节──来源及成因。于是,我们抓住这一选题,决定做一系列报道:追沙溯源。 当晚,风稍息,记者将选题报给北京晚报总编辑,总编辑马上拍板肯定了这个选题。于是,我和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6.
《辽宁日报》把改革头条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几年来不仅出了不少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稿件,而且培养了人才。不久前赴辽宁采访时,我访问了《辽宁日报》总编辑赵阜。总编辑的责任在于启发记者、编辑的聪明才智有些报社领导人抓工作很细,事必躬亲,但工作成效与愿望有距声,有的甚至成了“校对员”。“您是怎样做领导工作的呢?”我问赵阜。  相似文献   

17.
王乐群 《青年记者》2002,(11):29-29
著名记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 “激情,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激情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要想做好新闻工作,不仅仅记者需要激情,编辑同样不可缺乏激情。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闻学著作曾经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一个婚礼。他事先煞费苦心地对此次采访作了种种可能的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邪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人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原因。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这件事本身不是比原来要举行的婚礼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名年轻的记者才恍然大悟。缺乏新闻敏感,使这位青年记者贻误了一次采访良机。新闻敏感,西方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9.
站在一个普通记如何实现新闻作品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我们研读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评报》(以下简称《评报》)。媒体的总编辑,不可能天天去开会贯彻他的传播思路,不可能天天去向每个记编辑诉说他的灵感,不可能天天去评价每件新闻作品的优劣,更不可能自己天天去四海捉“鳖”。而《评报》则是把这些“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一条途径。我们认为,《评报》具有如下四项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地市媒体从业人员中,新闻编辑处于一线记者和总编辑之间,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被称为“中枢神经”。过去,新闻编辑的职责就是选择和处理稿件,对稿件进行删删减减,再拟个题目,撰写一段导语。如今,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传播技术手段越来越快、表现形式和风格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新闻编辑如果依旧停留于对“原材料”进行粗加工的重复式机械劳动之中,就不能适合新形势的要求。那么,新闻编辑怎样重新给自身定位,从而体现出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使自己真正称得起神经中枢呢?笔者仅就编辑创造性劳动所应具备的角色观、才学观和环境观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