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金福 《学周刊C版》2014,(8):134-135
从基本理念上来讲,小学《品德与社会》就是回归儿童生活。要想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要做到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生活又是儿童学习思想品德与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不断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在此,笔者就对《品德与社会》的生活性来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凸显数学趣味 数学正是由于有了生活才有了不竭的研究源泉.生活正是因为有了数学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般情况下.越是基础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得越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要体现和体验生活.要关注生活。因为生活就是每个人生命成长所经历的过程.生活能使人不断成长和发展.能不断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生活教育可涉及的方面.一是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养: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体会丰富多彩生活的过程:三是高尚的生活观念.包含生活情趣、生活追求、审美能力等等,这些生活理念和能力的提升.与教育密不可分.也与化学课堂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生活     
生活可能美满. 生活可能悲伤. 生活常常充满欢乐, 但有时它也令人沮丧。 生活可能是梦幻一场。 生活可能是智慧的结晶: 生活也可能将一个人送上法庭。 生活可能丑陋.  相似文献   

5.
与生活谈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天我们都在与生活谈判.都在处理生活中那些纷繁复杂的事情.时而高兴.时而着急.时而激情昂扬.时而内心失落惆怅。  相似文献   

6.
1.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 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它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要让学生的习作富有童真童趣.首先要在他们心中“贮藏”一颗童心.而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充分体验,就是“铸就”这颗童心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点亮生活     
生活中.常常某件事做得久了,或是在某个地方呆得久了.就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因此,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爱好.开始忙着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也爱上了到处去旅行。然而.短暂的快乐过后往往是长久的疲惫.周围的朋友们开始抱怨他们的心灵并未得到真正的放松,生活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相似文献   

12.
流行时尚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发布,注重生活质量的白领们常常会照单全收.但有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离健康生活越来越远。看看下面的流行时尚.再听听中医养生专家怎么说.对照一下,哪一条是你错误的坚持?  相似文献   

13.
品德懒惰生活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绝对值,反映了儿童的需求,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针对当前品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如重知识轻能力,重民主轻主体。重课上轻课下.重讲解轻体验等,现结合本人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提出如下课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也不乏乐趣.而是缺少一颗体味的心。生活中许多乐趣需要你有一颗平静的心去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5.
你能行     
少年时,我们一家住在怀特普莱斯市,当时我最好的朋友是巴利·威廉姆斯。可是.从很多方面来看.我们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他住在两层的木房子里,他们的房子带有后院。而我家住在一套租来的公寓里;我们家生活困难,他们家生活宽裕;他是黑人,我是白人;  相似文献   

16.
与你为邻7     
我的亲爱的低碳生活先生: 您好!自从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之后.您的大名顿时风靡全球!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被您深深折服了!您知道吗?您现在町是焦点.是多少人的偶像呀!就拿我们国家中国来说吧.我感觉呀.我们的生活到处洋溢着一种新的气息.那种气息名叫“低碳生活.与你为邻”.不信?让我摘儿个场景给您瞧瞧。  相似文献   

17.
鲁洁教授在《再论“品德与生活(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说:“作为一门品德课,回归生活世界还包括另一方面的内涵,那就是我们的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鲁洁教授的话告诉我们.品德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如何实现这一课程意义呢?笔者结合执教的《我想要我能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发现生活     
朱子涵 《小火炬》2012,(3):24-24
有的人把生活装进大脑.所以他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有的人把生活列在纸上,所以他觉得生活是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的。有的人…而我就是后者:家里——学校——家里——学校,我的生活总是这么单调。可我不愿相信我是把生活列在了纸上。早上的一顿早餐,在学校的时光,回家后渐渐地.我发现了我的生活。每到晚上.爸爸妈妈总会问我第二天早上吃什么.我总是回答:“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编辑导语 看了本文.也许我们的小读者也会有一种想拿起相机.拍摄出生活中的闪光点的冲动。都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今年暑假刚开始.我便逃离了学校单调的生活,企图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一片自己的天空。历时15天的四处奔波寻找.几经周折.我终于在一家三流的酒店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从此,我便开始了自已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打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