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炒作的《于丹〈论语〉心得》热是畸形的“经典文章阅读热”,是把“误读、曲解、胡吹”冒充为“个性化阅读”的“自由化阅读热”。对这桩当代学坛的阅读公案有从阅读病理学角度进行科学清算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之后,就遭遇了“挺于”和“反于”的“冰火两重天”,褒者誉之为“学术超女”、“文化的传播者”,贬者称于丹恶搞经典、忽悠大众,是“高学历文盲”。“于丹事件”的发生,其本人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始作俑者、罪魁祸首还是社会和国人灵魂的普遍浮躁,《百家讲坛》、出版社、媒体以及大众都难咎其责。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于丹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有其深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探讨这一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于丹在《(庄子)心得》一书中的心语及“郢书燕说”式的错误,认为该书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读出《庄子》的要义,其实质只是一部用经典作为点缀的畅销书,书中所论只不过是于丹个人在现代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人生心得。至于于丹的个人心得之所以能够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则主要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国学热”与大众传媒及商业运作方式相互联姻所致。  相似文献   

5.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以大众化的解读方式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撰写的《〈论语〉心得》一度热销,造成了所谓的“于丹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于丹”的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大多停留在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改革开放的火红势头,使社会上的“经济热”、“市场热”、“下海热”、“致富热”逐由时尚变为潮流。此股社会潮流及由此所产生的社会行为倾向乃至行为方式,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社会和自我究竟应该怎样价值实现?这种价值实现的目的该如何界定?是否具有人生价值及意义?能否体现崇高价值追求及理想呢?在当今的社会潮流和价值思潮面前,我们是不能不思考和探究的。那么,由何人、曾有何人为之思考和探究呢?  相似文献   

7.
王艳 《学语文》2010,(2):51-51
近几年,笔者也发现社会上悄然兴起一股“古文化热”.以“百家讲坛”为主阵地,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再到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同样是古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来于丹《心得》争议颇多,有反对的,有力荐的。引发了一场百家争鸣的论争,各家各派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然而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于丹《心得》的艺术魅力,遮挡不住于丹《心得》的美学光环,阻挡不住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美学价值。重新探讨于丹《心得》的美学价值,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于丹《心得》的正确理解,而且对于推进文学批评乃至文艺理论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于丹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化倾向,即传统文化的复兴。虽然,于丹在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于丹现象”仍然有着庞大的受众。这一现象的背后,无疑隐藏着其他的说服手段,其中之一则是受众的自我说服。他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知晓于丹教授本人及其讲座内容,进而自我构筑于丹本人及其理论甚至《百家讲坛》节目的修辞权威,并通过自我接收于丹的修辞暗示,促成自我的思维论辩,最终完成修辞接受。  相似文献   

10.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根据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书中于丹侃侃而谈,读者在获得为人处世、修炼心灵之道的同时,也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于丹(论语)心得》,也许收获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近一段时间,于丹从以“心得”方式解说《论语》开始,便触动了人们对如何解读、传播文化经典的不同思考。面对争议.于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上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于丹的大热之年。同时大热的一部书是《论语》。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  相似文献   

13.
玉盘珍馐     
孔乙己如今阔了。现在国学热嘛,易中天讲三国、于丹品《论语》一下子就从默默无闻到大红大紫。孔乙己因为国学功底深厚,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就被“大家讲坛”请去主讲“孔乙己品‘说文解字”’。一时间,孔乙己热一浪高过一浪,《孔乙己品“说文解字”》的盗版光碟和盗版书到处都是,大家都说“开口不谈孔乙己.枉为世间读书人”。  相似文献   

14.
觉悟之间     
王平 《教书育人》2014,(8):80-80
庄子贫而乐道,不慕富贵,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于丹教授的《于丹庄子心得》,古为今用,用众多的故事,深入浅出阐述了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把握人生,懂得用心生活。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的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相似文献   

15.
2006、2007年,“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热点,其实质上是精英文化通过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结合。这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职责的“主流文化”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即如何通过大众传媒,实现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领引,这应当成为“主流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你会几岁教你的孩子背《论语》?”这是于丹现在不断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有人想象于丹在家一定是跟老公吟诗作画,女儿坐在床上晃着小脑袋背《论语》。于丹听后大惊,直接用“可怕”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她说:“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TVB电视剧中女性题材占据了荧幕的“半边天”,“女人戏”更成为其力推的引领潮流文化的风向标,受到女性观众的热捧。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TVB“女人戏”的文本、生产和受众,“女人戏”中女性形象的构建,反映社会对女性形象和价值的设定,这些构建在愉悦女性观众的同时,却依旧不能改变其父权的特质。新时代的“女人戏”应正确运用性别视角,促进新女性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18.
县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场域。县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上热下不热”“官热民不热”“校热企不热”“内热外不热”等问题。晋江市通过校地共建、纵向贯通、产教融合与服务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了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可推广的职业教育版“晋江经验”,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研究指出,要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强调学校的核心地位及突出产业的载体功能以此构建适宜县域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娟子 《小读者》2010,(9):1-1
孔老夫子万万想不到的是.两千五百年之后.他会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一个叫于丹的女教授,结下不解之缘。这个于丹使他的《论语》成为普世的“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20.
“知”“行”互动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哲学基础,社会信息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社会背景,社会信用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时代特征,诚信信仰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基本价值目标,观念规则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