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孤独的守望--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自问世以来备受读者和评论者的关注。它的成功主要在于主人公霍尔顿的反文化斗争中表现出的对社会道德和伦理秩序的重构。小说昭示了关于道德文化的一些值得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草叶集》中占有独尊地位的诗稿多是境界阔大、气象恢宏、表情质直、声音激越的,这是评论者多所推崇的。另有一些文小质轻、但隽永、深微的诗篇,则是评论者较小涉足的。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一只沉默而坚韧的蜘蛛》,探讨惠特曼诗歌含蓄、凝炼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茅盾称为一部“扛鼎”之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评论者们基本延续了茅盾对《倪焕之》所作的评价,从时代性、社会性以及革命性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评析。但是,随着时代气候的改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一些评论者试图倡导回到作品本身和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上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倪焕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即关注评论者对《倪焕之》所做的这种评价转变,主要从作品的文学史地位及主人公形象的再评价中,分析现有评价中提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英达是第一个把情景喜剧引进中国,并一直在努力进行戏剧创作的人,甚至被国内的一些评论者称为“中国的诺曼·李尔”、“中国情景喜剧之父”。《我爱我家》的创作深受美国经典情景喜剧《一家大小》的影响。《我爱我家》之所以获得成功,更重要的还是依靠其浓厚的本土特色。英达以及英达的追随者们在情景喜剧中更多地瞄准了下层市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王海所编《马氏文通读本》是“《马氏文通》研究”的经典之作。它有注释700余条,评论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一些注释存在着可商之处,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6.
路子对你说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警察和赞美诗》等尤其脍炙人口。欧·亨利的小说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被评论者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穆儒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不但在主编《盛京时报》的文艺栏目《神皋杂俎》时带动了东北现代文学的发展,而且他的长篇小说《香粉夜叉》也被一些评论者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长篇小说,对东北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曹植在诗歌创作中非常善于借鉴前人的创作精华,对此,一些评论者往往认为曹植重模仿而乏创新。文章通过对《美女篇》与《陌上桑》的比较分析,说明曹植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他的创新使五言诗艺术真正走上文人化道路,《美女篇》也真正成为表现诗人自我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9.
弗·斯格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红极一时的小说家,被推崇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生动描述了一战后年轻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小说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著名的美国现代诗人、史学评论者托·斯·艾略特说它是“亨利·詹姆斯以后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王鑫 《语文知识》2012,(1):58-60
《孔雀东南飞》的题旨,大多数评论者认为是反抗封建礼教。本文以为应是维护封建礼教。  相似文献   

11.
评论一个作家的作品,一般来说,评论者最好具有与作家相应的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然而,对鲁迅这样的作家,评论者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是难乎其难的。因此,我们对鲁迅的研究,总是在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上,而对《野草》的研究更是如此。鲁迅在创作散文诗《野草》时,就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弗洛伊德学说、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的影响,然而,《野草》研究六十年,我们还在对这些影响进行艰苦地探索与研究。最早提出《野草》有象征色彩的是刘大杰。他在!928年发表的《呐喊与访煌与野草》一文中认为,“鲁迅从《狂人日记》以后,以至《仿…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一些评论者往往忽略了它与上古思想的联系。因此,用文化分析的方法,辨析宋元以前及其元末明初的社会思潮对这部作品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指出它是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并分析了这种奇特现象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上海文学》的文学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文学》是中国大陆新时期的重要文艺刊物之一,其特点正在于文艺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双向发展。1985年被评论者称为“方法年”,强调“理论方法热”的现象。此时《上海文学》正经历杂志本身的“改革”时期,文学杂志的经营模式以及编辑方向都有明显的转变。1985年《上海文学》发表的文学评论,不仅展现特定历史处境之下欧美文艺理论移植中国的复杂过程、理论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还揭示评论者和编辑如何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重新定义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位置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谪龙说》与《河间传》,是《柳宗元集》中的两篇小说.对于这两篇文章,宋、明以来,评论者不少,观点也比较一致.但对其观点,笔者向来颇不以为然.最近,南京大学中文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文艺作品时,的确常常会遇见这种情形,每当文艺画廊中出现一个新鲜、动人的艺术形象,人们就会想起另一个被人公认的艺术典型。前一时期,当高晓声塑造了陈奂生(《陈奂生上城》),何士光塑造了冯么爸(《乡场上》),读者与评论者们想起了阿 Q。同样,周克芹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创造的许茂引人注目时,评论者在赞美之余,往往要带上一笔,“他不同于柳青笔下的梁三老汉”(《创业史》)。这里强调的虽是不同,表明的仍然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虽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引起评论者广泛兴趣的一个人物。他对钱财的态度一方面表现得非常慷慨,另一方面却又极为吝啬,评论者的观,点甚至也呈现为对立的两个极端。本文拟从以上两个方面剖析严监生性格的矛盾性,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7.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一九三一年《家》出版后,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深受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喜爱。《家》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早在一九五八年,文艺界就曾经展开过对于巴金创作中一些问题的争论,即使在那时,《家》也被大多数评论者公认为比较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公认为“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封建的优秀长篇。在“四人邦”横行的日子里,《家》却被当作“大毒草”制处了死刑。它的罪状是  相似文献   

18.
李作媛 《读友》2021,(11):24-26
《被云吻过的孩子》或许是我第一篇读者意识先行的作品,其他作品大都是被灵感激发的,唯独这篇《被云吻过的孩子》是我站在评论者的角度试图想去解读而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多年来已被众多评论者作出过繁多的评说,但一些根本特点尚未被"读"和"评"出来,而这些根本特点实在是极为宝贵的,对于我们不断加深对鲁迅作品的认识,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并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的作曲家科普兰曾经说:“听众是音乐作品的最好评论者。”科普兰是美国民族主义作曲家,他的创作分三个时期。早期,他以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为基础,结合当时流行的各种新音乐创作了许多作品,并且喜欢把爵士乐的节奏与严肃音乐语言结合起来,以此来探索美国音乐风格,如《管风琴与乐队交响曲》《钢琴与乐队协奏曲》等。在中期,听众与作品之间的沟通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科普兰觉得作曲家不能光顾自己写,而不顾及听众的感受和需求,应该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让听众能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听众所接受。所以他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并广为流传,如舞剧《小伙子比利》《阿巴拉契亚的春天》等。后期,他采用了十二音作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