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为了提高高校实验设备的综合利用率,给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电源的光伏电池阵列模拟系统实现方法。采用上位PC机计算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伏安特性曲线,并通过串行通信控制可编程电源,使其输出电压和电流跟踪该伏安特性曲线,从而用可编程电源实现了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功能。根据光伏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导出了基于光伏电池阵列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点对应电压和电流等参数的光伏电池伏安特性解析表达式。实验验证了该模拟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38-142
将虚拟实验仿真系统引入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脉冲电源硬件电路的数学模型,利用LabVIEW的MIT接口技术,将Simulink和LabVIEW无缝连接,实现联合仿真。仿真实验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排除了高电压、大电流实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具有执行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可帮助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复杂电路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光伏阵列前级DC/DC变换器效率低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电流馈入型半桥变换器的电导增量法的方案,通过运用电流馈入型半桥变换器实现电气隔离和零电流,同时可以实现较大的电压增益并且实时追踪太阳能光伏的最大功率点。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光伏阵列的仿真模型,并根据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最大功率跟踪(MPPT)实现的方法即选用电导增量法来实现,并搭建了MPPT模型;建立了基于电流馈入型半桥变换器的MPPT仿真模型,并对其在标准条件及外界温度、光照变化时做了详细的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可以验证电流馈入型半桥可以高效率的实现对最大功率的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微电源功率传输特性,分析了下垂控制的原理,研究了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基于下垂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下运行,当负荷扰动时,仿真结果直观地体现了下垂控制方法能够调节系统频率以及微电源输出电压的幅值,有效地解决了孤岛运行模式下微电网频率和电压幅值的支撑问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基于电流-电压双环PID控制策略的蓄电池-超级电容复合电源实验系统,在MATLAB环境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并搭建电路进行实验。仿真及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满足了脉冲负载对电源所提出的比功率大、比能量大的要求,同时改善了蓄电池的负载特性,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整流器是产生电力系统谐波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变整流器的结构和控制策略,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三相三线制Vienna整流器结构具有功率因数高、开关管电压应力低和输入电流谐波总畸变率低等特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三相三线制Vienna整流器,设计了各部分电路,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并基于SiC MOSFET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系统包括主电路、DSP控制、驱动、采样和电源等模块。每个模块具有选择性、独立性和可移植性。该仿真实验平台便于学生深入研究、设计电力电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提高软、硬件分析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输送到电网上,需要通过并网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以单位功率因数向电网输送.提出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电流跟踪控制和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策略,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建模.给出了环路相关参数的设计过程和数字化控制,建立了逆变器的单相并网仿真模型.仿真得到输出正弦电流波形良好,且针对实际电网电压有可能出现的畸变、电压突变和光伏电池功率变化等情况进行了抗干扰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基于该并网控制策略的光伏逆变器能高功率因数向电网发电,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跟踪精度高,并网电流的THD小于5%.  相似文献   

8.
利用模拟离子通道电流仿真实验教学设备替代高成本的膜片钳-离子通道测量平台,以降低实验成本,满足更多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需要。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观察到离子通道蛋白分子的电流记录曲线,通过分析处理得到电压-电流分析曲线和通道关闭时间统计曲线,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通道蛋白的开-关特性和电压依赖特性,同时培养学生在离子通道蛋白的电生理特性科研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时域分析方法,针对不同工作模态列写状态方程求得状态变量的时域解,借助Matlab仿真软件进行数值分析,根据零电压开关条件以及电源和开关器件利用率等效率和经济指标,基于数值分析结果设计了一个最大输出功率为2 400 W的感应加热电源。实验结果证明了设计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输出电压电流可变、操作方便、便于携带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设计的程控电源的一系列优点。对基于单片机的程控电源硬件进行了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电源,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硬件电路没有采用常规设计,而是在常规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添加了A/D模块。电路主要由数字控制模块、数控电源驱动电路及反馈模块、LCD显示模块等组成。该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嵌入式系统作为主要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模块,然后利用按键操作模块设置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且输出的电流电压可以通过LCD显示模块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1.
田凯 《教学与研究》2006,(10):45-51
中外学人对权力有着千差万别的理解,概括起来,权力是指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影响力。权力具有强制性、单向性、相互依赖性、工具性、自我扩张性和侵犯性等基本特征。权力控制的必要性在于权力的自我异化倾向与权力主体的私人属性相结合,导致权力难以控制;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两重性矛盾,导致权力易于失控;权力失控走向腐败对社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权力本身的有限性、权力行使的相对性、权力运行的可控性使权力控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只有实现以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权力,即做到权力法定、依法运权、越权无效、违法有责,才能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3.
是学术权力还是行政权力在学术领域行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兴林 《高教探索》2006,(3):33-35,55
高等学校的行政权力,是处理高等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及其他一切行政事务的权力,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具有计划、支配、组织等一系列职能。学校内的任何领域,不论它有什么特殊性,都是学校行政权力的适用范围。保障高等学校学术事务按学术规律运行,按科学规律决策,关键是要求行政权力在学术领域正当行使,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功率因数的高低关系到输配电线路、设备的供电能力,也影响其功率损耗。采用无功补偿可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费用、降低损耗,符合我国节约能源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16.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好的 ,但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是因为权力被滥用、治党不严、疏于监督的结果。腐败的客观基础是权力。权力是腐败的前提条件。拥有权力者要腐败却易如反掌。因此 ,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在强化权力对权力的监督 ,即把好用人关 ,首重权力赋予的监督 ;依靠监督网络 ,着重权力行使的监督 ;犹重权力剥夺的监督 ,严惩腐败者。只有这样 ,消极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就会受到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功率半导体器件工作于开关状态时,功率损耗的产生及计算方法,给出了实际使用时如何选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腐败的核心问题是权力腐败.而权力腐败是法治权力缺失的产物。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权力腐败,首先要实现法治权力,即做到权力法定、依法运权、越权无效、违法有责。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氦氖激光器电源以直流12V输入,并采用开关电源逆变、倍压整流等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大电阻恒流的方式,采用了负反馈电路控制电流,减少了功耗,且稳流精度高于2%;还增加了稳功率电路,稳功率精度可达3%以上。  相似文献   

20.
Power Drawing     
Power Drawing is the education programme of the Campaign for Drawing initiated by the Guild of St George. Primarily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e, it focuses on drawing in schools and other educational settings and investigates how the use of drawing can help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learn in a variety of subjects. The intention is to develop a range of strategi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support learning through drawing.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deas underpinning the programme, how it is organise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t describes and reflects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first year of the action research, and comments on some of the satisfactions and tensions that have emerged. It outlines how these will influence furth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