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苗苗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可最近她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原因是父母正在闹离婚。班上一些了解情况的家长有时会谈起此事,有些幼儿对此事也略知一二。一天早晨,几个小朋友正高兴地主着周末父母带他们去旅游的事,苗苗听了也非常认真地说:“上个星期,我爸爸带我去上海看东方明珠,可漂亮了。”  相似文献   

2.
一些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如今开始当父母了。独生子女如何教育独生子女呢?首先,学会“换位思维”,这是夫妻恩爱的第一课。面对调解的长者,夫妻双方常会这样气愤地说:“凭什么总要我让他?”“在家里,我从小就是谁都不让的!”“她只要一丁点儿事不顺心就板脸不理人,发脾气回娘家。”“我再也受不了了。”发生不和谐的原因很简单,独生子女从小是整个家庭里“物质流”、“情感流”、“教育流”、“服务流”的中心人物,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父母和祖辈的爱心从来都是无代价地付出,没想到也要教会子女“付出爱”…  相似文献   

3.
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洗衣服。她的孩子见了,也好奇地上前要帮着她洗。可他一会儿把盆里的水弄洒了,一会儿又把洗衣粉倒到了地上。妈妈烦躁地说:“你这孩子真不老实,尽给我帮倒忙添麻烦,快到一边玩去。”说着,就把孩子赶走了。家庭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孩子很有兴趣地要帮助父母做事,可由于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2007,(1):30-31
苗苗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弦子,可最近她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原因是父母正在闹离婚。班上一些了解情况的家长有时会谈起此事,有些幼儿对此事也略知一二。一天早晨.几个小朋友正高兴地说着周末父母带他们去旅游的事,苗苗听了也非常认真地说:“上个星期,我爸爸带我去上海看东方明珠,可漂亮了。”楚楚随即反驳说:“骗人。你爸爸好久都没有回来了。”这也许是苗苗将幻想与现实混淆了,也许是她想在小朋友面前给足自己面子。此时的我,是否应该将真实情况告诉孩子.并让她学习勇敢地面对现实呢?还是用善良的谎言来维护她幼小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5.
准备聚会     
“也许她有不顺心的事呢?”我提醒说。卡乐对我的话一点也不以为然:“不顺心?老师会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她惟一不顺心的事,大概就是带我们去哈尔坦实地学习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我们折腾个七死八活。”“她看人的时候,如果不那么凶狠狠地盯着就好了!”小萝卜头说。施黛菲点点头:“对!她的眼神简直能把保险柜都烧穿。”我心里很清楚他们说的是哪种眼神。“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她最近一段时间很爱打扮。”卡乐说,“她穿的裙子又短又紧。上次我见她穿着这身衣服上她的破汽车,差一点把脚给崴(wǎi)了。”“你也注意到了?今天她…  相似文献   

6.
有位初三的女孩给编辑部写信,信中她这样描述自己———“我是个十分内向的女孩,有什么烦恼都藏在心里。日积月累,不开心的事就多了,我最大的烦恼就是面临明年的中考。我的成绩不好,一旦中考成绩公布后,我如何面对父母?我害怕这一天的到来。我对老师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所以,我有难题也不会去问他们。我的叔叔、堂哥都是中学教员,父母催着我去问他们。我对叔叔没感情,堂哥也很内向。对他们,我一是不敢问;二是问了也没用。有时我真的想———就这么轻轻一闭眼,永远睡下去,再也不醒了,那该多么好呀!”这个女孩叫翁小娟,她来自福建。还有一位江…  相似文献   

7.
那是五年前的事了,走进刚接的新班级,小家伙们都静静地瞧着我这位新来的老师。我也微笑着打量着他们,一张张充满朝气而可爱的小脸。教室的一角,那个顶着红头巾的小女孩特别引人注目,白皙的小脸,一双明亮的眼睛怯生生的看着我,见我瞧她,急忙低下头去,把红头巾拉了又拉。“这么暖和的天还顶头巾!”我暗笑她的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8.
从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我就有意识地把她的思维方式向“快乐”、“积极”的方向引导。比如,我告诉她,每天她回到家第一件事,就要向我报告今天在幼儿园里又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了。于是她就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今天发生的一些趣事:这个小朋友送给了自己一块奶糖,或者是自己教会哪个小朋友一个游戏,两个人一起  相似文献   

9.
忏悔     
从小,父母就认定了我是一个乖乖女,我也一直沿着这条路走着。我对着每一个人微笑,和他们说“好”说“再见”,然后在转身之际我总能听到他们对我父母说: “这个女孩真乖!”此时我的父母便会变得非常美丽,仿佛年轻了好几岁,不知不觉中笑意也爬上了我的脸庞,不是因为听到了称赞,而是因为我的父母在自豪、在高兴, 所以我也在笑。  相似文献   

10.
我很重要     
伴随着第一声啼哭,我来到这个世上。自从乌黑的眼珠会环顾四周,我便开始为自己的明天布满鲜花而去营造自己的历史。我不能说由于我的出生,地上的花开得更绚丽,也不能说因为我的出生,人间真情多了几分。我只能说:我很平凡,但我很重要!在父母的眼中,我是他们的支柱,也是他们的“太阳”,他们用全部的爱滋润着我。在父母心中,我是他们爱的结晶:纯洁无暇,晶莹剔透。我快乐,他们比我更快乐;我悲伤,他们比我更悲伤。不管我做任何事,都有他们无限的爱包围着我,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和取代我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我觉得自己真的很重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  相似文献   

11.
玲玲和我     
我刚分到中(1)班,原任姜老师就把全体小朋友按能力大小排了个队,告诉我哪些会跳舞、唱歌,哪些喜欢美工,哪些聪明,哪些调皮,最后说道:“玲玲那孩子,小时候害过一场大病,不怎么聪明,后来又有了弟弟,父母没时间管她了。很多事她都不会,她父母只希望我们给照看一下。”可怜的玲玲,我不愿相信呆笨会永远陪伴她。出于老师的责任,我经常观察玲玲。她从不回答问题,我几次请她答题,她都怯生生地站着,一对大眼睛也常常低垂着。这个爱坐在教室里的孩子,在看小朋友们游戏、嬉闹的时候,也偶尔飞快地瞥我一眼。“玲玲,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吧!”每  相似文献   

12.
编辑方竹玲孙智正我丈夫安德鲁37岁,我也已经35岁了,我们还没有生育孩子。安德鲁的哥哥有3个孩子,妹妹也一样生了3个孩子,因此,安德鲁的父母很为我们着急。每当安德鲁的父母从新泽西过来看我们时,他母亲总是拉着我旁敲侧击,她会忘记自己“坚决不问我”的决心,忍不住问我:“你们不想要小孩吗?你们的婚姻不会有问题吧?”安德鲁的父亲很少说话,但我知道他也很关心这件事,他妻子是代表他们俩来问的。生养孩子的压力,使我们20多岁时,甚至到了30岁后,还是很犹豫究竟要不要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德鲁的父母对此事的关心让我很烦躁。我觉得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案例:小林的父母在他上初中时替亲戚家代养了一个小孩,这个孩子的到来让父母明显减少了对小林的关注。从那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其成绩下降的原因却是一无所知。在小林步入社会后,因一次工作失利,便把自己长时间关在屋子里,突然变得自闭起来。我听闻此事后,便“强行”去见了小林一面,他与我聊到了父母代养小孩这件事。记得他当时一脸毫无生气地对我说:“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我跟他们(父母)说话,他们听不见,完全不理我。那我就想着干脆变坏吧,还能让他们多注意我一点。”  相似文献   

14.
张亚丽 《家长》2009,(5):6-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在学习上已经努力了,可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从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经常训斥我,甚至还打我。”“与父母在一起,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感到在家中不自由。”  相似文献   

15.
妹妹长大了     
一转眼,我的妹妹咪咪已经两岁多了。她现在会做好多的事,会说好多有趣的话了。她第一次看见我游泳的时候,以为我在洗澡,冒出了一句话;“姐姐在洗澡。”把我们都给逗笑了。有一天,我们在院子里玩,咪咪看见月亮,特别高兴。她举着双手,望着月亮,直往上跳,嘴里念着:“喔,拿不到,拿不到……”原来她是想跳上去抓月亮,真可笑。妹妹在家里活蹦乱跳的,没完没了地说话,可是在陌生人面前,却是挺害羞的。因为她长得可爱,我们带她出门时,常常有人盯着她看,咪咪就自个儿低下头,一声不吭。她对我说:“我看不见他们,他们也看不见我。”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相似文献   

16.
爱若走线     
有时候,我真的怀疑我的父母间是否有爱情。每天,他们为了生计,为了我和哥哥的学费努力挣钱。我从没见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浪漫的事儿。对他们来说,说出“我爱你”这句话是非常奢侈的,情人节送花的事更不可能发生。而且,父亲还经常发脾气。  相似文献   

17.
<正>十几岁的你,正处在花季雨季,迷茫时,请和父母对对话,他们都是过来人。女儿的话好友小琪要过生日了,那天正好是周末,可她父母偏偏有事不在家。为了让她开心,我们一众好友商量,准备在她家里开派对玩个通宵!可是周五我跟妈妈报备时,妈妈却说:“不可以在同学家过夜!九点之前必须回家!”“九点大家玩得正开心呢!我自己走不好吧?”无论我怎么恳求,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幼儿最信得过的人,所以他们一旦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就自然而然地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同情和支持。比如说,幼儿园的孩子们有时在父母面前说:“老师不喜欢我。”“我无论怎么举手,老师也不叫我回答。”“张老师不公平。”“李老师太偏心。”大一点的孩子有时还说某老师没本事,等等。对于诸如  相似文献   

19.
树人 《辽宁教育》2010,(1):67-67
读过龙应台讲述的这样一件事:一日去朋友家闲坐聊天,见其18岁的女儿手中夹烟,臂挽同居男友,腹前露着小肚肚,腰部展示着刺青。而就是这满身新潮的小女孩,10年前的绘画才气儿着实令我惊讶,以至常为此怂恿她的父母带她去拜师学艺,但他们永远都以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搪塞我。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愧疚     
罗立志 《湖南教育》2005,(11):19-19
1977年我参加刚恢复的高考,可惜名落孙山。我的父母都没读过一天书,但他们非常重视和支持儿女们读书学文化。那时还是出集体工,呷“工分”的年代,家里7口人,仅姐姐和我能帮助家里挣“工分”。面对高考失败和家庭重负,我固执地不听父母教导,坚决地不去复读。如果硬是要我去复读,就让大妹辍学,在家参加生产队劳动以补贴家用。也许是父母“重男轻女”,也许是父母随大流,见生产队几位女孩读了一年初中都辍学了,就真得不让大妹去读书了。大妹的成绩本来很好,还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英语老师常要她领读课文呢!可惜的是我这个老兄一点也不讲情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