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掌握提问的技巧,在教学中能够“善问”和“善待问”,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自觉、主动地展开思维活动,使自身智能得到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目的,成为“善问”和“善待问”的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提问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待问”。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是学之端。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问” 该如何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善问”与“善待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教学中的“善问”和“善待问”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来对此进行探讨。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善问”;另一方面,教师要改革教学也应擅长“善问”和“善待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善问”和“善待问”正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提问.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在《学记》中,就有了比较系统的关于“善问”、“善待问”的经验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善问"和"善待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巧妙地设置系列提问,同时也要鼓励和教会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形成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善待问者比善问又前进一步。教师善待问者,将引发学生善问。学生善问必然善学。教师善待问者,证明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善问者手中。  相似文献   

7.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样问的问题,“善问”是教学策略和方法。《学记》的“善问”策略有三条:一是先其易者,循序渐进;二是后其节目,突破难点;三是及其久也,环环相扣。“善待问”本质上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以极其宽容的态度等待学生的学问进阶。一是过程性的关怀,即“和易以思”;二是发展性的关怀,即“举一反三”。“善待问”是关注闻道,在“善待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树立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信任和追随教师;严格要求,“师严然后道尊”。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待问".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是学之端.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问"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用有效的提问方法,使学生敢问、善问。从教师提问方面来说,要让学生进行真正有效互动,精诚协作,教师善于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创造提问的氛围,精心设问要创造提问的氛围,使学生敢问。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提问的重要性,从而为积极提问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善待学生的问题,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同时要使提问具有启发性,能够激活学生…  相似文献   

10.
祁玉英 《考试周刊》2011,(86):96-96
在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是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善问,而且要会问。巧妙的“提问”,可以使师生思维产生“同频共振”,增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提问”优化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娴熟 的课堂提问技巧是上好物理课的重要保证。提问可以提高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 力,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提问 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 于“善问”“巧问”“有效地问”。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曾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贵在多问善问。本人在教学中就如何提问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3.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的良好习惯。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问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  相似文献   

14.
谈现代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提问是一种极其古老且常用的教学方法,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大师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法来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去探求知识。其后《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而不要勉强牵拽;要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出结论。《学记》还提出了“善问”与“善待问”的思想,要  相似文献   

15.
语丈教学中,善问巧问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就告诉我们,智者是善问巧问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研究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在大多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作为教师则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极少自觉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乐问.如何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的,是自问自答的。而来自外部的提问——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一种外部的、语言化的思维正是在提问中开始。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提问,是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重要工作之一。一、“善问”与“善待问”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  相似文献   

18.
余荣军 《广西教育》2011,(31):44-44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应包括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善问。教师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善问可以使教者从中获取珍贵的反馈信息,更好地组织教学。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提问的处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9.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不凡的业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问更巧妙。提问并不容易,尤其是能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引导提问,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问”的现象虽已不多见,但课堂提问模式依然大多是“师问生答”,很少出现“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互动场面,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需要怎样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需要教师的“善问”与学生的“会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