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四十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和取得伟大胜利的四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取得伟大胜利的四十年。(热烈鼓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国人民曾经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的、前仆后继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四十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和取得伟大胜利的四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取得伟大胜利的四十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邓子荣桂林医学院一、历史的回顾和当前的倾向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982年所通过的宪法明文...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大家在—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四十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和取得伟大胜利的四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取得律大胜利的四十年。(热烈鼓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国人民曾经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的、前仆后继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是,都没有取得其正的胜利。直到伟大的俄中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马克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讲话》在回顾中国共产党80年光辉历程后 ,系统阐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讲话》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 ,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讲话》强调 ,在新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60年来,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曲折中发展并日益完善。历史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正确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某些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否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们结合的产物的错误观点,从史与论的结合上论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规律。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普遍规律,无论在欧洲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都是相同的。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历史进程,作了具体的历史的考察,旗帜鲜明地维护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批驳了国内外的奇谈怪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历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带领中国亿万人民群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且取得光辉胜利的历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七十年历程,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从她建立之日起,就以她的巨大影响和无比威望逐渐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领导者,党员作家和党的文学工作者在新文学运动的各个阶段成为斗争的中流砥柱,保证了中国新文学运动向着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70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奋斗历程,具有自己鲜明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表现在党产生的历史,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以及形成、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等各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历史特点已经溶入党的肌体,成为形成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的重要历史原因。这些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剧变的情况下从困境中奋起、在风雨中挺立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0.
认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把全党、全民武装起来,坚持党的总路线,与一切反对党的总路线的资产阶级思潮作坚决斗争,是保证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加强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跃进的最根本的问题。近四十年来的历史反复地证明:毛泽东同志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现代历  相似文献   

11.
《江西教育》2012,(34):1
党的十八大决定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顺应时代发展,合乎党心民意,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奋斗史、探索史。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错误和挫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是一部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然而近些年来,一些人热衷于突出表现中共党史上的错误,并对这些错误的根源加以曲解。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共党史上的错误和挫折?这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同时也涉及研究中共党史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经历了哪几次大的错误和挫折?中国共产党的80年历史,有过…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整整四十年。在这段不算太短的时间里,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已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目前我们正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系列的伟大胜利也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五四运动时开始的。李大钊同志就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李大钊同志是激进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这段话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各种因素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基本线索和必须坚持的原则。但是,自八十年代以来,海外一些研究中共党史的所谓学者,却一再散布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是一个“早产儿”、是共产国际“强加”的,  相似文献   

15.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基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还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党建设的影响。最后说明纪念党成立70周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在中国大地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产生以后,对包括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内的科学探索就从没有中断过。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8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一、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人民是创造社会历史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的利益代表着社会整体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利益;作…  相似文献   

18.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1945年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那次大会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路线,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那次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在中国大地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产生以后,对包括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内的科学探索就从没有中断过。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是《历史教学》月刊创刊四十周年。1951年1月本刊创刊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在各阶层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广泛地展开。史学工作者积极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事历史学科的研究和教学,需要有一个交流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的阵地,《历史教学》月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四十年来,本刊在党的领导下,竖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在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