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既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在当前的家庭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如何推动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不断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小农经济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单个农户难以进入市场。笔者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的研究,认为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重要路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深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一些制约因素也日益凸显,要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从提高农民的素质入手,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打好内在基础的前提下,导入科技进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作为新时期农村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一条好路子.如何使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顺利走向统一的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闽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形式与现状,通过调查,提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一要确立法律地位;二要以合作化推进产业化;三要积极引导和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产品的数量不足转变为质量和效益低下的问题。本文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扩大农业投入三个方面论证了闽北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必然性 ,并对推进闽北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型农业组织化:现实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型农业组织化是随着制度的变迁而产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约束、农业产业化的兴起、破解“三农”问题、解决规模经营问题和国内现有的技术条件迫切需要农业组织化,中外农业组织化的经验教训也为我国农业组织化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我国农业组织化成因加以探索,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近些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我国以往农业生产组织条件演变对农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同时论证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推进农业经济变革的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条件,它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制度上的又一次创新和革命性变革,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一种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作为主体的农民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大力提高农民素质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成人教育应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以满足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一、我国目前农民素质和农村成人教育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高。(1)文化素质较低。在目前9亿多农村人口中,有2亿多文盲和…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年的努力,大连农业现代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差距与不足。要加快实现大连农业现代化,必须推进农村基层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深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一些制约因素也日益凸显,要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从提高农民的素质入手,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打好内在基础的前提下,导入科技进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当前的土地经营流转。分析历次土地制度的产权关系,可以发现只有土地产权明晰,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土地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问题是“三农”核心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不断扩大、强化和稳定农民的土地产权。这一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改革仍不彻底。农村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及内在矛盾导致农村广泛而持久的土地之争,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从“两权分离”到“五权合一”。在农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社保、财税、行政及乡村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德尔菲法对各个阶段的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与农业产出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弹性系数为0.106;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与农业产出之间呈倒"U"形关系,当农民土地产权强度为88.8左右时,农业产出达到最大。现阶段,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还低于该数值,需要进一步加以提高。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不断采取措施增加农民土地产权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绩效。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农村土地问题,其核心也就是存在于农地中的农地产权制度问题。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到国之根本且具有其基本合理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健全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制度所固有的缺陷也逐渐暴露激化,给我国农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显示出亟待改革之势。本文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通过对建国后太和县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考察和实证分析,试图对当前欠发达地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问题提供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顺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需要,进行了一系列农地制度重大改革和创新。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刺,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带来了建国初期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互助组逐步发展成立初级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人民公社制度对农村经济产生了严重破坏。家庭承包责任制重新确立了家庭自主经营的基础地位,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固有的农民土地产权残缺现象,导致农业生产在经历短期快速增长之后逐渐放缓。建立现代农地产权制度的关键是确权和完善土地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问题研究回顾与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因素。建国以后理论界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近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还很多,有待于学者们继续努力开拓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从农民土地产权强度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的演变路径,可以发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大,短期内绩效较好,但长期存在一定弊端;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制度赋予农民的土地产权强度最小,制度绩效最差;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赋予农民适度的土地产权强度,制度绩效显著。未来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增加农民的土地权利,保证农民获得更加合理化的土地产权强度。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产权主体失真、产权权能缺失和产权内容虚化等弊端,这些问题延迟了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制约了农民的增收,限制了土地的自由流转,从而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以产权改革为取向,依法明确产权主体、健全产权权能。加速打造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更迅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经了五个阶段,形成了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农村土地新政策,包括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五个方面。这些政策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