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红 《新闻窗》2008,(1):91-92
2007年上半年,重庆“钉子户”事件令无数媒体蜂拥而至,令无数网民驻足评论,一个普通拆迂户的命运,上升至众所周知的热点事件。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新闻事件,该事件随着4月初政府、开发商做出让步与拆迁户的低调协商解决而落幕。在此过程中,媒体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人民日报》5月13日~31日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探究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的传播效应以及在灾难事件中发挥的舆论导向作用。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3.
郭金金 《东南传播》2012,(8):173-175
"11·16"甘肃校车事件具有事故严重性、群体特殊性、事件延展性等方面的特征,事故发生后,媒体进行了突出报道。本文以"11.16"甘肃正宁县校车事件为例,简要分析了事件报道中不同媒体在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并对事件报道中各媒体间的互动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全华  白红义 《中国记者》2012,(5):105-106
2012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大地震一周年。国内外各主要媒体均对这一国际热点事件进行了策划报道。在众多"媒体行为"中,微博作为新的媒体样态,以"微话题"等交互特色鲜明的方式,将受众纳入"报道"体系,以网民"自媒体"信息作为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3月22日,"日本大地震一周年"微话题已发表了4670703条,且仍有人在不断地参与到微话题讨论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简要分析了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不同媒体在获取信息、报道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并就此次事件的报道中各媒体间的互动性特点及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8日,一架载有239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从吉隆坡飞往北京,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这一消息随后占据了各国媒体的头条要闻。在接下来17天里,这一消息持续性地引发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直到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宣布失联客机终结,媒体的报道焦点才慢慢转移。然而,相对于国外媒体“倒逼反证”的表现,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事件中的“集体失语”现象让国内网民们大加鞭挞。部分国外媒体挖掘出不少此事件中的关键信息,而国内媒体则相对表现欠佳,国内民众真正要了解事件进展,多数时候只能“据外媒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瓮安6.28群体性冲突事件中新华社、《贵州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应对情况为例.围绕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应承担何种责任,怎样承担其责任展开分析,根据公共危机事件四阶段特点提出媒体责任过程模型,具体阐述了事件各阶段媒体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发挥对社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29日,无锡市太湖区域因蓝藻爆发导致太湖水被严重污染,并引发全市饮用水危机市民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有关媒体在无锡自来水污染事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媒体在无锡自来水事件中的报道的内容分析,来研究中国当代媒体在本国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仍然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闻研究人员,我们注意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而且更注意美国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虽然我们透过一些美国媒体了解到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在这一事件上对美国政府的批评,但总的来说,美国媒体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基本上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充当美国政府的“喉舌”。本文尝试通过对《今日美国》(4月2日—5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2—8日)40余篇有关报道的分析,探讨一下美国媒体是如何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4月1日晚,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自杀身亡。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众多媒体将这则新闻放上了版面的头条,有的甚至还进行了整版的专题报道。这股热潮延续了半个多月。从不同媒体对这一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中,再次引起了我们对公众人物报道的思考。一张国荣之死引起的新闻效应不小。从当天晚上开始,这一消息首先主要利用的是网络、短信和人际传播的途径。从第二天,也就是4月2日开始,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等后来居上,跟进中报道。笔者对从这一期间几个主要地区部分纸质媒体的报道作了初步调查,发现有关报道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北京:在这次对张国荣事件的…  相似文献   

11.
胡琍 《新闻通讯》2011,(2):14-16
2010年8月23日发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劫持人质事件,最终以悲剧收场。此事件中媒体行为备受争议,不少人士认为媒体应对此事件负一定责任,菲律宾政府方面更是指责媒体报道是直接导致解救失利的重要原因。突发事件中的媒体报道,尤其是电视媒体现场直播的"破坏作用"被激烈讨论,再一次掀起社会各界对媒体职责与道德的拷问。  相似文献   

12.
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媒体的表现2010年8月23日,香港康泰旅行社一辆旅游观光客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遭劫持,并造成香港游客8人遇难、7人受伤的悲惨局面。在此事件中,菲律宾媒体的直播报道被认为是导致人质解救失败的直接原因。菲媒体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该事件的直播报道本无可非议,但是媒体明知劫匪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全球资讯传播过程中,因新闻报道或表达方式而产生的“媒体事件”,总是牵引着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乃至国际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2006年初间欧洲国家媒体因转载丹麦《日尔兰邮报》的一则讽刺漫画而引发危机,这便是“丹麦漫画事件事件”。事件起因于2005年9月30日,丹麦报纸《日尔兰邮报》刊登了一系列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  相似文献   

14.
王炎龙  万幸  李朵 《今传媒》2009,(7):12-14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首例确诊病例在四川成都确诊.此次流感疫情是继2003年"非典"后的又一较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成都电视台作为本土主流媒体,其对H1N1流感的新闻报道,较好地发挥了引导受众舆论、减少盲日恐慌、稳定社会等作用,对于各地方电视媒体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5.
程前 《军事记者》2013,(1):22-23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触角可以说无处不在。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一出现,立即就会被各媒体所关注和报道。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许多媒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焦点聚焦在新闻事件本身,从而造成各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经常大同小异。那么,在这个媒体充分竞争的时代,如何实现新闻的独特挖掘,充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笔者在新闻实践中感到,在新闻事件的前伸与后延中挖掘新闻,是实现新闻独家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丽娟事件”是前些时候在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事件之一。29岁的杨丽娟13年来苦追刘德华。今年3月25日,杨丽娟终于在香港见到刘德华,而杨父因为女儿没能单独与刘德华见面翌日在港跳海自杀。此事引起诸多媒体关注。在媒体中,不乏坚持正确做法和  相似文献   

17.
在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的钉子户”事件中,媒体作用及其价值的体现,对于媒体及其各方面都值得研究和总结,其中一些问题,更  相似文献   

18.
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媒体的表现 2010年8月23日.香港康泰旅行社一辆旅游观光客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遭劫持,并造成香港游客8人遇难、7人受伤的悲惨局面。在此事件中,菲律宾媒体的直播报道被认为是导致人质解救失败的直接原因。菲媒体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该事件的直播报道本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9.
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成为2007年娱乐新闻的一大热点,屡次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一个普通人的追星事件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仅仅是因为杨丽娟的病态心理和父母的过分溺爱吗?在杨的追星事件中,一些媒体成为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成为"策划者",正是媒体的这种"问题策划",引起了人们对媒体如何正确进行新闻策划的再度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从大兴安岭火灾,渤海二号沉船事故、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8年年初的雪灾和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在众多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之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该扮演的角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