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通过应用YSI23型乳酸分析仪测定赛时各轮次乳酸值,为探讨优秀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和规律,结果发现短道各项目均具有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代谢特点,尤其是1500m项目,运动员乳酸耐受力是比赛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能量代谢的传统理论一直认为长距离速滑项目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我国速滑教练员多以此供能理论为依据,制定长距离速滑训练计划并实施训练。通过二年多大量的血乳酸日常监测发现,我国长距离速滑训练中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多在2—6mmol/L之间,而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长距离速滑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峰值已超过了12mmol/L。这种训练和比赛中能量供给的差异使我国长距离项目运动成绩难以提高。因此,建议在长距离速滑训练中增加糖酵解供能和耐乳酸方面的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坡路训练方法对短跑道速度滑冰运动员速度与速度耐力素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坡路(坡度15°左右)进行快速屈膝走,利用血乳酸作为强度监控指标进行无氧耐力速度训练;结果:坡路训练方法,坡度15°~20°为宜,长度150~200m为完成有效负荷的距离,血乳酸达到10mmol/L为有效强度;结论:坡路训练是改善短道速滑运动员骨胳肌代谢水平,提高其乳酸生成能力与发展快速蹬冰力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根据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和少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选材和身体素质的训练,所采取的手段越来越全面。遵循着简单、易行、实用的原则,根据少儿的生长发育,确定选材的内容,并且与全面的身体训练相结合,选好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500m项目比赛规程变化的新情况,为提高我国奥运选手有氧代谢能力与血乳酸清除的效率,以适应比赛规则的变化,探索适合优秀速滑短距离选手个人特点的有氧训练新途径。研究方法:采用血乳酸控制训练负荷的方法,对2名参加冬奥会选手改进后的有氧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不同赛季的比较对有氧训练改进的效果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有氧训练改进后,2005~2006赛季与2004~2005赛季相比,王曼利500m成绩提高0.75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2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0.6mmol/L;于凤桐500m成绩提高了0.51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8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4mmol/L。研究结论:有氧训练的改进,提高了运动员机体血乳酸清除效率,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将血乳酸降至较低水平,达到了适应冬奥会比赛日程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10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强度运动后观察、计算运动员在整理放松活动期间所采用的习惯滑行强度。结果表明:运动员习惯采用的放松滑行强度差距较大:不同放松活动强度与血乳酸清除速率有显性差异。研究表明:在整理放松活动期间最佳的滑行强度是本人500m成绩40%-49%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以26名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RK 894E无氧功率自行车分别进行10s、30s、60s无氧功率测试,并对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和安静状态、运动中、运动后心率进行测定分析。旨在研究100m、200m、400m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磷酸原、糖酵解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为合理制定发展专项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计划、科学进行运动监控提供服务。研究结果显示:100m、200m、400m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具有显著的项目特征;100m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最强,200m和400m运动员次之;400m运动员的糖酵乳酸能供能能力强于200m运动员,200m运动员强于100m运动员;100m、200m、400m运动员各自在接近于自己项目所需时间的10s、30s、60s无氧功率测试中均表现出显著的专项特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ABC分类法,分析第16~24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奖牌情况,对世界短道速滑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竞技实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奖牌被第一集团国家垄断的局面已转变,群雄逐鹿的格局初步形成;亚洲仍处于主导地位,欧洲势力已愈发强势;女子项目中,韩国、中国实力最强,500m项目的竞争最为激烈;男子项目中,韩国与加拿大竞技实力最强,500m项目的竞争最为激励;混合接力项目中,中国综合实力最强。为此,提出短道速滑女队个人单项上需要继续巩固,新秀尽快成长起来;短道速滑男队继续突破,夺取金牌;重视崛起的欧美队伍,培养更多后备人才,平衡男女项目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滑轱辘训练手段比其它任何手段都更接近冰上的专项训练。滑轱辘训练在少儿速滑运动员的全年训练中占有较大比重。本文根据在少儿速滑训练中所获得的生理生化指标,结合少儿的身体机能特点和训练水平,以10~12岁范围的优秀少儿速滑运动员为主要参照体系,以求构建较为理想的少儿滑轱辘训练中的血乳酸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弯道滑行姿势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晔 《冰雪运动》2003,(1):26-26,65
以全国第10届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男、女中短项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测量方法,对运动员弯道段下肢各关节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指出短道速滑运动员只有降低体位滑跑,减少阻力,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