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是五河县的教育理念。那该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得好呢?有很多教师把"好"单纯地理解成学习成绩好,甚至理解成"成功"。我个人认为是"进步"。这个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要放弃学生,要抱着这样一个心态:不求生生成功,但求生生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2.
李强 《中学教学参考》2010,(31):125-125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高,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很好,学生成绩差,就说明这些学生“笨”,智力差。教学实践表明:智力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就好,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并不一定高。实际上,影响学习成绩的不仅是学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还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  相似文献   

3.
教学通用五年制十册55面总复习第10(2)题时,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先出示题目:“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75.4减去x等于27.4。”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向学生发问:“谁能列出这个方程?”一个学生答道:“这个方程是27.4 x=75.4。”教师对此不予理睬,又让另一学生答道:“这个方程足75.4=x 27.4。”教师仍不予理睬,并产生了急躁情绪,对学生不无责备地问道:“题意这么明显,就不能按题意线索列出方程?”  相似文献   

4.
林鸿 《云南教育》2003,(25):44-45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语言修养作了精辟的分析:“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调控课堂,激活课堂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与机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语言的锤炼,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应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常用启发性教学用语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  相似文献   

5.
唐朝著名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概括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自古以来“解惑”便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解惑”之妙何在?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先从近来碰到的一件事讲起。某大学的两位教师先后给一个班的学生辅导《物理》课。有的人反映,甲老师上答疑课时“偷懒”,讲的内容比乙老师少,而向学生提问却比乙老师多。结论是:乙比甲的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教研室主任没轻信这个结论。他几次到班上找学生了解这两位老师答疑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反映,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中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学好和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向他们讲清汉字的性质,使学生们在比较中明白每个“方块字”的表达意义,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文心·方块字》一文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教学范例—— 首先,教师的教学应“采取学生自动的方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自己只处于指导的地位”,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教学时就应像王先生那样,认真组织好双边活动,“遇有可以发挥的地方,他随时提出问题,叫学生们自由回答,或指名叫某一个学生回  相似文献   

7.
“粗心”是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的表现,是一种不良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严重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粗心是天生的,只与遗传有关,教育教学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往往是那些粗心大意的学生聪明伶俐,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孩子聪明是很聪明,只是粗心一点”,这样的评价易给学生以误导,使他们认为粗心与聪明是相关联的,从而不去重视克服自己粗心的坏习惯。粗心是天生的吗?是不是越粗心的学生就越聪明、学习成绩越好呢?学生的粗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笔者以“你觉得‘粗心’对你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位语文教师教学成绩一直不高,有人告诉他:“教和学者都要刻苦。”从此,他早来晚走,忙个不休。为了使学生刻苦读书,还经常讲古人“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的故事。但是,一年过去了,这个班的学习成绩还是不理想,原因到底何在?  相似文献   

9.
激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 ,管理心理学将激励界定为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教学实践表明 ,激励艺术在创新教学中的力量是无穷的 ,素质教育下的教师尤其应该懂得激励的艺术。  一、用好皮氏效应  “皮克马利翁效应”认为 :教师预言某些学生将会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 ,这些学生便将展露出教师所预言的才华 ;反之 ,教师如果预言学生是难雕的朽木 ,学生的表现必将腐朽不堪。在班主任工作中 ,利用这个效应 ,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有一个学生 ,学习成绩不好 ,不过他有一个优点就是热爱班集体。我找到了他 ,跟…  相似文献   

10.
很多老师把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成绩划上等号,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视为“聪明”,而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归于“愚笨”之列。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特别是新课改即将全面铺开的时候,进一步探讨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和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问:“高素质教师”应意味着什么? 哈伯曼:什么是“高素质教师”,要看是谁在说这个问题。“高素质”应该意味着这些教师的学生有所学,有所获。“高素质教师”应该能预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空许诺。“高素质”的标签不应贴在22岁的男女孩头上, 因为他们刚刚接受完大学教育,但却不会到贫民区学校去执教,如果去了,也会落败而归。  相似文献   

12.
高三学生面临毕业,如何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尤其是中差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很值得研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信心、毅力、方法”六个字的教学要术,收到良好效果,现简述如下,以求大家指教。1 信心学生的学习信心来源于教师,来源于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我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做法是:(1)建立中差生档案。自1978年我已连续九年送高三毕业班,积累了许多中差生高考中取得好成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后,出示一个已经画好的三角形,问:“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三角形是不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学生:(齐答)是的! 教师:对!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你们的眼力真不错。……在这个教学小片断里,我以为教师设问的方法是错误的,如此肯定学生的回答也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在美国没有哪个观点像“探究”或“探究教学”那样受到科学教育界如此广泛地关注。正如有人所说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近 30年来科学教育工作者所努力追求的目的 ,这个词一定是“探究”。制定以探究为本的科学教育计划 ,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教学标准的核心原则 ,“2 0 6 1计划”出版的《科学素养标准》也不止一处讨论科学探究。那么 ,什么是探究教学 ?它与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 ?对教师、学生提出哪些要求 ?自加涅于 1 96 3年首先在《科学教学研究杂志》发表有关探究教学的文章以后 30多年里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所作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学困生的定义及转化意义何为学困生?心理教育学认为,学困生是因心理或学力等因素导致成绩落后或行为偏差的学生。有的则认为: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停滞的学生。其特点是:学习成绩都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习,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学困生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群体,尽管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种观点,但教师不是万能的,何况教师这个庞大的群体教育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6.
杨金 《云南教育》2001,(8):43-44
中学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尽管从宏观上说现代教育并不存在“后进生”,一个学生这方面不行,那方面就行,能说后进吗 ?但是作为各学科的班级教学来讲,由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有差异,学习成绩就会有若干层次。正因为如此,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总不能人人都去挤名牌学校。上海华东师大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说:“越是那些传统的名牌学校,传统势力往往越是雄厚,越是应试教育的堡垒。好多重点学校,好多名牌学校,他们的成就不是取决于校长、教师怎么水平高,而是他们的生源好。…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聪明、智力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理想,而一些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见得一定不好。这种情况在我们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似乎更为明显。从这种状况中,我们受到了启发,尽管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很多,但是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卞雨花 《考试周刊》2012,(61):14-15
哲学家马丁·布伯曾说过,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另一个开放心灵者”。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开放者,更要注重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对话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好策略,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条好途径,笔者作为青年教师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话”这个话题谈谈青年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班级里,学习成绩都会出现好、中、差的分化,这本是无可非议的。这样一来,同一个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优秀的、一般的和较差的情况似乎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全都是自然形成,而又那么恰如其分呢?我们说并非如此。一些教师有这样一个认识,成绩优秀者是少数,劣等生也为数不多,占大头的是中间水平。于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所获的基础上分层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体现教育的平等性、个体性和主体性。那么,如何开展分层教学呢?一、把握学生层次,分层备课在备课之前,教师需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逐一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加以分类:A类,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而稳定;B类,智力因素较优,有一定的潜力,但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学习兴趣较淡薄,学习成绩不稳定;C类,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