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美、英等西方国家“择校政策”作为公立学校的改革政策得以推行,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择校”现象,但由于往往与高收费挂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禁止择校的政策。面对同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政策大不相同,这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的择校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对我国今后择校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择校行为产生的原因“择校政策”是近几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措施。“美国择校行为的产生,在20世纪60年代是作为大多数家长响应联邦政府取消种族隔离要求而…  相似文献   

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长期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不仅拒绝承认新中国,还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并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但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和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被迫调整其对外战略,其中一个重大步骤就是于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在此基础上,经过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可见,“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首先,两者的时间和标志不同。“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于1971年。这一年发生了中美关系史上的…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台湾危机”是中美两国在朝鲜停战后围绕问题的初次交锋。在这次危机中,中美双方围绕一个中国的原则展开了激烈斗争。中国政府决定炮击金门,是为了通过有限的军事行动,在全世界面前突出台湾问题,表明中国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守立场;而美国政府给自己的脖颈上套绞索,则是其推行“划峡而治”、“两个中国”政策的必然;作为这场危机的结局而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则成为中国政府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另一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创造良好的双语语言氛围,掀起少年儿童学习英语的热潮,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到来,由上海市少工委、少年儿童出版社《作文世界》编辑部、联合利华中华牙膏市场部、美国华夏汉语学校(新泽西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共同举办了“中美儿童双语作文大赛”。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中旬结束。此次大赛得到了许多学校、教师、家长、小学生的支持。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2名,优胜奖100名,还有20个学校获“组织奖”,20位老师获“优秀指导奖”。中华杯中美儿童双语作文大赛获奖作文…  相似文献   

5.
印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东向政策”,成为印度历届政府的重要外交政策。文章分析了印度制定“东向政策”的原因,阐述了印度“东向政策”的发展,探讨了印度“东向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把争夺世界霸权与反共意识结合在一起。成为它的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接着文章分三个时期分析了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1950—1958年,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武装对抗,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1958年第二次台湾海峡事件以后直至1972年,美国为颠覆新中国,实行军事威胁和“和平演变”的策略;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和中美外交关系建立以后,美国对新中国“和平演变”攻势加强了。  相似文献   

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专机“七六年精神号”在北京机场着陆,尼克松总统开始了历史性访华。这一外交大事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中美两国互相隔绝的时代结束了,交流与合作的时代开始了。尼克松访华因此被称作“打破坚冰”的访问。  相似文献   

8.
从2000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扩招政策以来,至今已经有5年的历史了。每年以20%几甚至30%的速度在扩招。到2005年在校研究生将突破100万大关。这种扩招政策的出台是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如果是弊大于利,那么这个政策是否应该终结呢?本文主要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以及分析“扩招”政策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9.
孙玉玲 《天中学刊》1999,14(6):93-95
50 年代中后期,中苏交恶,中美对抗,“一边倒”政策破产,“一大片”政策应运而生。在当时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一大片”政策扩大了中国的国际空间,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但该政策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外交方面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政策。在此背景下,1984年4月底美国总统里根赴华访问。访问成果主要有:里根表示美国将履行在三个联合公报中所承担的义务,执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中美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等四项协定和议定书,并草签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英等西方国家“择校政策”作为公立学校的改革政策得以推行,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择校”现象,但由于往往与高收费挂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禁止择校的政策。面对同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政策大不相同,这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的择校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对我国今后择校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英等西方国家“择校政策”作为公立学校的改革政策得以推行,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择校”现象,但由于往往与高收费挂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禁止择校的政策。面对同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政策大不相同,这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的择校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对我国今后择校政策的制定一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1月14—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美关系史丛书编委会和复旦大学历史系共同发起的,建国以来首次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各地代表共六十余人,提交论文三十余篇。会议讨论的重点,一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二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美关系,三是中美关系史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美国政府便酝酿调整其对台政策,设计了种种方案,试图与国民党政权这艘“沉船”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但是,此时的杜鲁门政府奉行的是一套互为矛盾的对华政策,所有对台湾政策的考虑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与国民党重新结合在一起。及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政策也最终明朗化。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产生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使得中美两国更加敌对。  相似文献   

15.
斯诺登上天安门,传递友好信号 1969年底,中美两国开始了寻求缓和双边关系的艰难历程。然而,20年的宿敌要重新握手言欢又谈何容易。20年的尖锐对立,互信与交流平台的严重缺乏使得中美两国领导人不得不通过各种巧妙的办法表达缓和关系的愿望。美国驻波兰大使曾经在一次服装展览会上追赶中国外交官,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通过北伐战争,北洋军政府被推翻.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期间的中外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摩擦不断.1927年3月24日,发生了“南京事件”,亦称“南京惨案”.事件发生之后,中美两国在长达一年的交涉中,不断逐渐调整双方关系.“南京事件”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蒋介石亲美外交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就改善中美关系以及对世界形势的看法交换了意见。随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年的对抗结束,走上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中美关系的转折是本世纪国际事务中重大事件,它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从敌对状态走向正常化的历史的回顾,探索和吸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这对保持和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不无益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干美国奉行亲蒋仇华的政策,中美两国处于长达20年的对抗…  相似文献   

18.
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中美关系史的研究日益活跃。到目前为止,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性文章已有七十余篇,这些论文不仅对许多老问题。出了新观点,而且也开拓了不少新的研究领域。一、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和讨论传统观点认为“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美国利用经济实力独占中国的政策,毫无积极作用”。对此,汪熙提出不同意见(《世界历史》,1979.3),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讨论。丁名楠、罗荣渠、项立岭、吴嘉静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后,中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渐次推行。在不需要“以分择校”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钱择校”的暗箱操作便开始萌芽、发展。一些重点学校开始招收择校生和收取择校费,加之,90年代后期确立了学校转制制度和捐资助学制度,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1月14日——19日,全国首界“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复且大学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中美关系史丛书》编辑委员会、复旦大学历史系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科研、教学、出版等部门专家学者70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李慎之参加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并作了有关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外关系研究的报告。复旦大学校长兼该校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谢希德参加了闭幕式并讲了话。这次讨论会收到了三十五篇论文,集中讨论了“门户开放政策”和四十年代中美关系,同时也涉及了中美文化交流史和其他时期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