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龙海 《早期教育》2005,(8):i003-i003
协商课程(协商学习)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决定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从协商课程的角度而言,自主学习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协商共同作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师生共享学习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李莉 《教学月刊》2006,(5):37-3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由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建立起新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习方式体系。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以教师的教为本位,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单方面作出有关课堂学习的决定,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协商式学习旨在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产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得如何”等决定,构建起课堂教学中的约定—探究—展示—反思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从而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主…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协商式学习(negotiated learning)是指师生共同讨论、商量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如何,亦即师生通过协商共同作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共享学习的权利.协商的结果可能达到师生思想情感的沟通、学习意愿的连结、学习手段和结果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协商课程:促进高效学习的一种课程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时代性课程,协商课程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讨论确定学什么?怎样学?从满足学生主动和高效地学习的需要出发,协商课程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李宝庆 《宁夏教育》2006,(12):39-39,41
协商课程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并修改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协商学习是指师生通过对话、协商,共同做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共享学习的权利,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主动而高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单方面作出有关课堂学习的决定,一切由教师说了算,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他们就毫无学习的自主性与自主权可言;如果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整天围着学生团团转,一切由学生说了算,教师就有可能陷入“学生尾巴主义”的泥潭。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地学,不可忽视教师自主地教,任何单方面作出学习决定、独享学习权利的做法都是不完善、不科学的,而且对实践是有害的。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只有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什么”与“怎么学”都由教师决定和掌控。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和意愿难以得到充分尊重,这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成为主动、乐学、高效的学习者。协商学习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全新的学习理念。一、协商学习概述协商学习,指的是学生参与课程及教学的决策,与教师或教学管理者共同商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堂活动形式、分组方式、活动持续时间、任务的选择等内容的一种新型课程范…  相似文献   

8.
协商式学习是布姆等人为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不情愿、不满或受强制的状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是强调由师生共同讨论、协商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如何,亦即师生通过协商共同做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共享学习的权利,从而使学生成为主动、乐意、高效的学习者。目前,我国筅河  相似文献   

9.
从教案到菜单:师生共同设计学习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案便于教师的教,不便于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协商学习菜单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协商学习菜单将教师的教案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媒介、学习金钥匙、成果展示和课外链接几个基本板块,同时也允许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加以增减。协商学习菜单更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现在就开始学”,实现“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自主学习意味着"学习者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师生协商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完成考核评价是外语自主学习协商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协商"使"教师赋权于学生",从而真正地实现了"学习者自主"。协商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师生在平等协商对话中实现了课程的创生以及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