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苗 《教师》2011,(12):45-46
阅读有什么好处呢?有人总结:一个人阅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越聪明—以后在校的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生活质量会越好—下一代的素养会越高。阅读不仅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影响人的一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地把培养幼儿前阅读(也称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的阅读)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  相似文献   

2.
钱梦娅 《学苑教育》2019,(10):20-20
阅读是一种行为,是一项对于知识信息的获得和传播的活动。一个人阅读的越多,积攒的知识也就越多,能够相互传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知识也就更丰富。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不仅与孩子的视觉、听觉、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亲近阅读、爱上阅读,对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张明 《考试周刊》2010,(57):32-33
阅读习惯和阅读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与素养;对国家而言,"读书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甘其勋)钱定平教授在《阅读仍是第一夫人》(《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4月6日)一文中指出:"网络与信息越发达的国家读书的人越多,2006年人均读书有统计,法国人11本,日本人17本,美国21本,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一篇文章,读的越多,理解越透;读的越熟,领会越深;读到一定程度,文章作者的语言就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读者在写作时,就会运用自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目前不少学校的阅读教学尚未完全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如何让阅读点亮语文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盛宁宁 《山东教育》2020,(5):112-113
人类80%的知识通过阅读来获得,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著名儿童绘本作家方素珍曾经说过:给孩子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他撒下了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然后住进一个小精灵;撒下的种子越多,住进来的小精灵就越多,一个个进驻孩子的心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智慧小精灵。有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社会万物,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语言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研究发现,儿童的阅读经验越多、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学习语言知识不可能一步登天,相反,它需要一天又一天的积累。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为根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下去,就会发芽生长,获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兴趣感越强烈,学习起来也就越容易。可见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钱三强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其自学能力呢?在长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解决这一问题,教会学生泛读、…  相似文献   

8.
刘勇 《辽宁教育》2013,(10):24-25
作为一线教师,当我们面对学生对学习困难束手无策时,我们可曾想过,“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二者相互促进。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入"得深厚,"出"得顺畅,个人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症状阅读"是弗洛伊德的文本解释学,它对现代叙事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在叙事学语言研究方面,"症状阅读"揭示了文本语言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叙事学家从中得到启示,认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文本是一个敞开的结构,对文章分析的越多、越透彻,文章的意义也就越多、越丰富,永远没有尽头。第二,在叙事学的情节研究方面,"症状阅读"追踪文本的深层结构深刻影响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证调查,对词汇量及相关因素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词汇量是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词汇量越大,阅读能力越强;在词汇量一致的情况下,社会背景越广泛,阅读能力越强,越不容易受学术界的界限影响;在词汇量一致的情况下掌握的俚语越多,越能深刻了解英语国家出版文章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2.
学会阅读——谈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阅读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以上是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逐渐形成的时期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丰富的读书经历对他们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学会阅读是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儿童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才会对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具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才会在阅读中跨越时空、纵横古今,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广度和心灵高度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利用文学,从创设优美的阅读环境、开展新颖的阅读活动、完善多样的阅读形式及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这四个角度,对如何提高幼儿阅读能力这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通过阅读接触外语,吸收语言材料并获得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外语的途径。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其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通过突出"思"的训练;采用整体教学阅读模式;重视课外阅读;加强跨文化知识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建构阅读课堂,加强阅读情感体悟,萌生良好阅读语感,积累丰富阅读信息,探究高效研读成果,获得有益的认知体验,滋养内心世界,熏陶美好情操,形成个性文化。眼下,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大难题,急需语文教师建构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创设语文情境,优化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训练学生思维和想象力,丰富情感,增长智慧,使他们爱阅读,会学习,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使语文变得丰盈,所以课外阅读就是一个有效的捷径。诗人杜甫觉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家高尔基认为:"我读得越多,书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迷恋阅读,而读书的快乐学生一时半会很难体会到,对于初学的人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的。经过强制性的督促,它不仅监控了学生的阅读过程,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鉴赏的水平,让课外阅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样的课外阅读才会真正体现出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会喜欢阅读,并且终生阅读,让学生觉得"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也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孙宪丽 《学周刊C版》2014,(4):182-182
在语文教学中建构阅读课堂,加强阅读情感体悟,萌生良好阅读语感,积累丰富阅读信息,探究高效研读成果,获得有益的认知体验,滋养内心世界,熏陶美好情操,形成个性文化。眼下,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大难题,急需语文教师建构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创设语文情境,优化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训练学生思维和想象力,丰富情感,增长智慧,使他们爱阅读,会学习,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而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初中生,阅读就变得尤其重要。而要使学生对阅读感到不再单调枯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将会使他们的阅读过程变得精彩。本文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汉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质疑这一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利用教师的榜样和家长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读书活动,提高阅读能力,让他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正>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进一步解释说:"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由此可知,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从逻辑因果关系来看,未必读得越多就写得越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般写作较好的人他的阅读量一定不会少,而且所涉猎的文章范畴也会比一般读书人要广泛。也就是说,阅读量大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而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阅读水平的充分条件。正像叶圣陶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