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场所,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的场所,这就决定了课堂是神圣的,是不容侵犯、亵渎的。教师对课堂的尊重,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对国家教育的发展尊重。既然课堂关系到如此尊重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心存敬畏。在我们的传统教学课堂上,常存在着种种不敬畏课堂的现象,如:教师在讲台上拼命的讲,而学生睡倒一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主宰着课堂;学生老老实实,听命于教师;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尊重差异,崇尚个性,孩子言论自由。这是最利于学生创新的土壤。为此,教师应该摆正位置,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四点:1.学会尊重。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两个相信”“三个允许”“四个尊重”。“两个相信”即要相信学生有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相信学生能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三个允许”即允许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允许学…  相似文献   

3.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上课前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大大深于对学生的理解,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只是流于形式,而在学什么、怎么学等方面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并不考虑学生已知了什么,在预习时了解了什么,现在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又是什么。这种教学,在本质上还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笔者认为,教师要想真正尊重学生,不仅要在教态、教学语言等这些外在形式上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地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去教学。那么,教师应该了解自己学生哪些方面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4.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5.
爱心至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一、尊重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人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就要允许学生在思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过程中,也常常出错。目前,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错了而遭到老师斥责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好奇、求知的天性,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能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完美。要允许学生出错,将错误化为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巧妙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现在,整个教育界都在提倡创新教育,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也曾经尝试着在课堂上渗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我也曾努力创设情景给学生们多一些创新的机会,允许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目前仍受考试压力影响的高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依然面临着升学压力。无奈的现实让我很难在课堂上落实这些“理念”。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彻底改变了原先的观念。原来,教育的机会就在平时普通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8.
谢姣元 《生物学教学》2004,29(10):18-19
有人说: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误解也是最大的误解,所以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教学改革的焦点投射在课堂上。我认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振鬣长鸣”、学生“万马齐喑”的局面,关键是教师要尊重、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韦清 《中学教育》2005,(12):17-18
尊重学生的课堂权益之所以在媒体上引起大家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就是说在以往和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越权、侵权行为,而教师又往往习以为常无法自察。最近,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带着课堂教学的素材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与当地的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开发教师教育的模型。观看教学录像时,听到中国教师说“很好,坐下”这句话,课堂专家David先生就立即提出质疑:“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还要老师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  相似文献   

10.
赵雪巧 《学周刊C版》2013,(27):100-101
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阵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品质得到提升。帮助他们成为自立自强、自尊自信,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教育学生。一、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树立尊重的榜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如有学生听课时走神,我会用艺术的语言去提醒他,或者向他投  相似文献   

11.
当教师的非常需要尊重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中学会做人,学会自尊。我们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尽量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特别是孩子。这时,有的教师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批评犯了错误的同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高年级课上,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课堂上,我发现有一个高个女生总是在小声说话,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在同学们操作时,走过去悄悄地对她说:“你上课时干什么呢?”她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这是最后一次,请您相信我。”我点了点头。 果真,在以后的…  相似文献   

12.
1 拉近距离课堂上我要求自己做到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过错 ,尊重与自己不一样的意见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你说得真好 ,老师想学学行吗?”“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同意吗?”这样的话语使孩子与我的心拉近了 :“老师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我认为……”“老师你说的我还是不理解 ,我还是觉得我有道理!”真高兴 ,孩子们成了“教师式的学生” ,而我成了“学生式的教师” ,课堂实现了真正的互动交往。如上《小猴子下山》一课 ,在讲完课文后我出了一道扩展题 :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他应该怎…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存在着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  相似文献   

14.
王琪 《天津教育》2006,(1):19-20
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论,折射着现代教育民主意识的缺乏。应该明确的是,教师权威不可动摇是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而现代教育应把对人性的尊重植入教师的大脑。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对人性的尊重,教育是人们寻求个性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一个过程,是成长的需求,是生命的渴望。我们常说,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以重来。我们的教师、学校、教育要真切地尊重生命,让学生在相互发现和尊重中成长。尊重学生,而小再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正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种丰富。  相似文献   

15.
尊重学生的课堂权益之所以在媒体上引起大家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就是说在以往和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越权、侵权行为,而教师又往往习以为常无法自察。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带着课堂教学的素材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与当地的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开发教师教育的模型。观看教学录像时,听到中国教师说“很好,坐下”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学生有错必究、有疑就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问难,允许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辩论,允许学生“犯错”。  相似文献   

17.
“先举手,再发言”这是教师们过去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求。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认为这种教学要求已不切实际了。因为学生在老师提问后经过思考,就能得到答案。如果让学生先举手再发言,得到允许再说,不少学生就把答案忘记了,这对儿童思维的流畅性有一定的阻碍。于是,我在语文课上尝试让学生们只要想好答案不用举手就可以发表意见,也就是说可以无拘无束地抢答,创造开放性课堂,鼓励孩子标新立异,让张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18.
周萍 《湖南教育》2001,(9):19-19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没有问,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说。教师讲的课只允许相信,不允许怀疑;只允许接受,不允许异议。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由学习的主人沦为知识的奴隶。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本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倡教学民主,营造良好的课堂空间。  相似文献   

19.
单莹 《成才之路》2011,(32):9-9
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只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学生在初中成绩不好的原因多半是学习热情不高,上课不爱听课。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游离,产生听课疲倦,出现睡觉、讲话、开小差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入学后,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分析学生无法安心认真学习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但长期以来,在对待学生课堂的出错上,很多教师更多地是畏之若虎。我认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善待学生的出错,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巧妙地把出错转化成新的教学契机与资源。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