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摘要中第一人称指称由第一人称代词"I","We"来体现,指示指称则由指示代词"This"及冠词"The"短语来体现,两者在体现作者叙述当下研究方面无明显差异。论文英文摘要中恰当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有助于研究者轻松表达其观点,有效推销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论文摘要作者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与本族语作者具有差异。英美摘要作者敢于采用第一人称代词和构建高风险作者角色来表露个人身份,而中国摘要作者更倾向于少用或不用第一人称代词,以及构建低风险作者角色来隐藏自己身份。  相似文献   

3.
选取中外120篇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建成语料库,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期刊论文摘要中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文摘要第一人称使用方面与本族语使用者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少用或不用第一人称代词,以表示客观;而本族语使用者多使用第一人称来表露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学术论文中作者身份通常是隐性的,不使用第一人称而使用第三人称或用the author等指称作者。通过对比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与EAGA数据库英文论文摘要和Geoscience数据库英文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标识情况,发现在国外论文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很常见,但没有使用the author/researcher/writer等词来指称作者身份的作法。因此,在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让研究生关注"作者身份"。此外,批改网将"人称代词错误"作为评判学术写作优劣的一个标准,这一点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5.
朱庆之 《中国语文》2012,(3):195-210,287
在上古时期,汉语有不止一个的第一人称代词在同时使用。后来,这些代词除了"我",其余都退出了口语。这是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一个重要变化。然而,这个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一些学者曾作过粗略的推测,却一直没有认真的后续性研究。本文尝试用语料库的资料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这一研究。研究仔细对比了本土文献和翻译佛经,发现在翻译佛经中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变化最晚在东汉时期(25—220)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6.
以6门学科21种学术期刊中的60篇学术论文为语料,对比分析了第一人称代词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中的使用情况和话语功能.结果发现,第一人称代词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使用频率和话语功能都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韩礼德提出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人称代词所承载的人际意义。该文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偏爱使用人称代词来表达人际意义。通过对学生作文中第一人称单、复数以及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次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偏向使用第一人称复数,而较少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第二人称的使用频次居于第一人称复数和单数的频次之间。学生使用人称代词主要是为了能说服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加亲切感,但是频繁使用代词不符合英语议论文体写作要求,所以本研究的发现也说明被抽样调查的多数学生不熟悉议论文体写作的表达规范,而且对如何表达人际意义的方式也不胜了解。基于以上问题,今后的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增加讲授英语人际意义表达的知识,以促进学习者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韩礼德提出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人称代词所承载的人际意义。该文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偏爱使用人称代词来表达人际意义。通过对学生作文中第一人称单、复数以及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次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偏向使用第一人称复数,而较少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第二人称的使用频次居于第一人称复数和单数的频次之间。学生使用人称代词主要是为了能说服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加亲切感,但是频繁使用代词不符合英语议论文体写作要求,所以本研究的发现也说明被抽样调查的多数学生不熟悉议论文体写作的表达规范,而且对如何表达人际意义的方式也不胜了解。基于以上问题,今后的写作教学应该注重增加讲授英语人际意义表达的知识,以促进学习者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全球抑郁症人数正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该领域。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以及抑郁倾向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沉浸和自我聚焦均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和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使用频率的增多。检测社交媒体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可以预测抑郁症的发生,减少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也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未来研究需深入探讨抑郁个体言语理解过程中对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认知加工,尤其要加强对女性群体的关注;进一步明确其他心理问题是否也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英文摘要中的人称代词和语态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第一人称单数I、第一人称复数we以及第三人称单数it的使用情况及其话语功能做了详细分析。语料库研究方法集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于一体,具备例证的典型性和论证的有效性,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国家的语言均反映着其特有的文化现象,这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种种障碍。解释性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将不同语言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文化背景加以详尽的解释,起到了移植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探讨了解释性翻译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实例说明运用解释性翻译传达中文专有名词、概括性词、缩略语以及谚语、典故、歇后语等文化负载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一种目的明确的应用文体。广告翻译随着国际商品流通的增强,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译者在广告翻译过程中习惯运用自身思维方式,造成广告翻译的失误。英国翻译家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商业广告的翻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该文试图以其理论为基础,从商业广告的特点入手,分析产生误译的原因,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课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从事翻译技能训练的实践,以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忠廉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变译理论从科学翻译的实践出发,经过高度的理论构建和逻辑梳理,自成体系,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很高的理论创新性。变译理论在与西方译论对话及中国特色译论的建立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翻译研究的多视角审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16.
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红楼梦>杨译本中对习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保留形象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加释义,借用同义习语.从对各种译法所占比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看,杨宪益夫妇主要采用直译法对<红楼梦>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见,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体现了其文化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中英电影名称的翻译中,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本文从电影片名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等入手,分析与电影片名翻译有关的一些问题。并以国内外一些著名电影的片名翻译为例,着重分析电影片名翻译的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影响,人们常常用"忠实"、"等值"来衡量一篇译文的质量。而对在译文当中"创作"成分,人们常常是颇有成见。笔者试着用解构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古今中外一些翻译作品中"创译"产生的深刻根源及其对历史文化的贡献,从而肯定了"创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具有它的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直译和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直译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应,即不但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更忠实地反映原文。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而强调“精神实质”的一致性。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零翻译能够解决因语言表达差异、文化差异以及源语创新所造成的目的语词汇空缺问题。科技英语专业术话的零翻译主要表现为音译和移译。计量单位、新型材料名称以及首字母缩写词等可采用音译法,概念、产品的商标、型号和牌号的词语及一些首字母缩写词等可采用移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