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多姿多彩,主要体现在服饰、音乐、舞蹈、饮食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部分。本文运用文献法,通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梳理,认清在传播领域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将贵州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形象传递出去。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做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对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和谐贵州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主要从科学发展观对做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指导意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分析这两个方面着手,最后提出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划分为竞技能力、文化表演、健身养心三大民族体育项群。但贵州薄弱的地区经济基础、保守的民族传统观念等防碍了其自身的开发利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导致其变异较大。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应建立政府管理、企业投资、社区参与、学者研究等多层次立体发展管理模式;重点塑造竞力类项目,走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道路;以熊彼特创新思维引导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贵州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选择可行路径,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同时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宝藏进行探秘,发现这些文化宝藏主要是用节日、欢庆活动为载体的多元体育文化形式体现出来的。进而分析了这些体育文化背后所反映的体育文化特征,并提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4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最多且分布最广。从服饰、耕作、建筑、丧葬等文化的基本要素入手,对贵州苗族文化生态进行分析,找出文化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环境、文化要素的组合将贵州苗族文化生态划分为三种类型。为了解苗族文化的地区差异和苗族地区资源开发提供基本依据,丰富民族文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一个有着48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自2002年以来,贵州省的一些中小学开始开设民族文化课程。通过探讨贵州省民族文化课程发展的历程、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开设的现状等,提出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价值定位、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建立资源共享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贵州汉墓出土的大量随葬物品中可以发现,早在我国汉代时,贵州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并不亚于中原地区。究其原因,汉代汉族农耕文化对促进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汉族农耕文化对贵州当地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产生了较深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贵州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积良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53-55,84
从贵州汉墓出土的大量随葬物品中可以发现,早在我国汉代时,贵州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并不亚于中原地区。究其原因,汉代汉族农耕文化对促进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汉族农耕文化对贵州当地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产生了较深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贵州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失去文化传统,意味着失去文化根基。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一潮流中争得一席生存之地,为各少数民族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笔者以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安全为例,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安全的现状、主要威胁因素及出路三方面浅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开发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处理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多样性文化资源富集的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家重视和支持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贵州逐渐形成了适合本省实际的多元文化保护模式。这些保护模式各具特色,比较和总结其实践经验,对于创新民族文化保护理论,探寻科学的民族文化保护方略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山学院学报》2014,(4):19-23
西南地区是指包括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和广西在内的5个省区,这里幅员辽阔,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30多个少数民族,占我国少数民族总数的半数以上。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和服饰纹样,成为西南地区民族族群的文化标识。从民族服饰纹样上,可以看到各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也能反映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文章从民族服饰纹样的仿生设计、审美意识以及图腾崇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苗族、彝族以及壮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为例来透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  相似文献   

14.
贵州自古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贵州各族人民的先人,在开发贵州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各个时代的历史遗存,都具有很高的民族地方特点。即使在汉民族进入贵州以后,汉文化和多种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所创造的历史文物遗存,亦具有十分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贵州的这种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物遗存,在整个文物中所占比例较大,约占全部文物保护单位的1/3以上。在现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或与历史上少数民族紧密联系的文物就有5处,即镇远青龙洞、增冲鼓楼、遵义杨粲墓、大屯土司庄园、大方奢香墓。在国家文物局列入的6处重要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15.
贵州石阡木偶戏是杖头傀儡在贵州民间的重要遗存,也是西南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从石阡木偶戏的"巫"特质和木偶戏艺人兼具巫者的双重身份来探究石阡木偶戏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这一表征是汉地文化进入石阡少数民族聚集区之后,与当地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殷稚彬 《贵州教育》2008,(22):15-16
贵州,这颗高原明珠,是古人类的摇篮之一.大约两千多年前,贵州是中国羌、白、百越、苗、瑶和汉族五大族系融合的地域.如今,全省3900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就占到了37.85%.这里生息着苗、布依、土家、彝、水族、回族等49个民族,其中包括17个世居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非常集中的省份之一.他们共同创造了贵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这些文化都是非常珍贵的.然而如今,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带来的是外来强势文化,这使得一直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冲击,给民族民间文化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儒学至少从取得独尊地位而成为官方哲学始,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哲学和思想文化中就有了明显传播和影响。云南纳西族的阴阳观念渗透着《周易》阴阳观念的文化基因,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白族僧侣被称为"儒释"或"释儒"。阳明学对贵州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在壮、黎、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岭南,儒学的传播影响和发展,更有广泛深刻而长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在对贵州的民族文化进行英译的过程时,鉴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译者要遵循不同的翻译策略,即采用"归化"和"异化"原则传播贵州民族文化;把握好翻译的"度",忠实原文的同时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43):112-1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独具地理和文化优势的贵州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尽如人意,存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数量少、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和制度保障建设不完善等现状。建议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保障机制、课程化等方面的建设,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贵州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