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丽丝·沃克是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有力地抨击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这一主题,成功地塑造了一对性格鲜明、别具一格的黑人姐妹的形象。该文通过对麦格德琳娜和苏珊娜两姐妹的悲惨命运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姐妹俩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沃克不仅关注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而且致力于父权文化下性别意识与性别秩序的解构与重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紫色》中的性别形象、性别冲突及性别等级,发现该作品不仅解构了父权文化意识中的男女性别形象的二元对立,改写了女人迫害女人的性别冲突关系定位,而且颠覆了男强女弱的性别等级制,凸显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经历了从"扁"到"圆",从模式化到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有力反抗,抨击了白人和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尤其黑人女性的迫害和压制,使得当代美国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致力于以她的小说文本消解父权文化。这不仅体现在莫里森的单部作品之中,而且纵向地呈现在她的诸多小说中。通过对莫里森小说文本的历时梳理,指出其消解父权文化的系列过程:揭示父权文化的危害、挑战父权文化男权中心思想以及摈弃父权文化的性别歧视思想。  相似文献   

5.
"歌唱"是黑人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许多黑人作家笔下,这一符号是漂泊、流落在异国他乡的非洲子民追根寻祖,确立自我身份的隐喻.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紫颜色>一书中对这一古老的黑人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女性主义的阐释.深入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该作品中的"歌唱"意象代表一种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人格,努力寻找自由和幸福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作品关注黑人女性及自然的命运,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分析小说《紫色》,体现在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与自然同时受到了男性的压迫,批判二元论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呼吁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美国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男性,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则成功塑造了一位黑人女性成长主人公——西丽。由于深受种族主义和父权主义的双重压迫,西丽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自由,但是在黑人女性同胞的指引下,西丽以其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地实现了从无知到成熟的转变。西丽艰辛的成长过程正是黑人女性寻求解放的过程,西丽用自己成功的成长经历,为黑人女性树立了榜样,为黑人妇女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紫颜色》对女性主体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她提出了“妇女主义”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黑人女性话语,体现了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获奖作家库切在《耻》中塑造了众多努力实现去父权化去殖民化,重构自我身份,掌握自主权和话语权的黑人女性,以及生活在殖民地上的白人女性旨在承担历史,化解冲突和矛盾,实现联接对话的理想。库切笔下的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从他者到自我,从历史到未来的过渡,彰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和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独特的超越性的地位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仰望上苍》与黑人作家爱丽丝.沃克的《紫色》关注的都是黑人女性的觉醒以及她们与父权社会的抗争。因此,爱丽丝.沃克在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在其作品《紫色》中阐述了三方面的主题,即:女性的经济独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两性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康茂华  滕萍凤 《考试周刊》2008,(13):204-205
本文从黑人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小说<紫颜色>中所反映的黑人女同性恋关系作出分析.从而指出西丽和莎格之间的同性恋关系不仅是对父权制度摧残女性身心的强烈控诉,又是西丽走向自我觉醒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玛雅·安吉罗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通过文化意识的融入来关注美国社会道德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关注黑人女性生活境况和文化身份的建立。采用文本解读和分组归类的方式,通过对安吉罗的多首诗歌的分析来解读其中的黑人女性意识,即直面黑人女性生存境况、引导黑人女性走出边缘以及重塑黑人女性完美身份。安吉罗诗中的黑人女性意识之所以值得我们研究是由于其提出了两性平等融合的展望,这也是安吉罗女性主义思想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从女性翻译理论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翻译以女权主义运动为背景.它的出现和繁荣是对父权文化的挑战,同时也是对父权文化的扰乱和瓦解,表达了女性要求政治独立、性别独立及文化独立的愿望,实现了女性生存的社会价值.女性翻译理论的建立使女性翻译走向理论化,正规化,有序化.女权运动的文化性质决定了女性翻译理论的研究是跨性别、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翻译理论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文学翻译以女权主义运动为背景。它的出现和繁荣是对父权文化的挑战 ,同时也是对父权文化的扰乱和瓦解 ,表达了女性要求政治独立、性别独立及文化独立的愿望 ,实现了女性生存的社会价值。女性翻译理论的建立使女性翻译走向理论化 ,正规化 ,有序化。女权运动的文化性质决定了女性翻译理论的研究是跨性别、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5.
《紫颜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文章从伦理身份缺失,伦理意识觉醒和伦理环境压迫这三方面讨论了美国南方黑人女性被剥夺了最基本的为人子女、母亲以及妻子的伦理身份;失去了正常伦理属性家庭关系里本应享受的父母之爱与两性之爱。文章认为:《紫颜色》充分体现了黑人女作家沃克一贯主张的伦理诉求:即广大黑人女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奋发自为,解除父权社会下"男尊女卑"观念的精神枷锁,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王群  吴桂金 《海外英语》2011,(6):261-262,283
艾丽斯·沃克非常关注父权体制下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对女性受到的压迫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同时,沃克对大自然的命运忧心忡忡,指出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沃克的生态观批判了西方社会中父权制世界观对于自然和女性的压榨。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就是一部宣扬生态主义思想的著作,小说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受压迫的同质性,提出妇女应该团结一致,抵制父权社会把女性和自然他者化的生态观。自然、男性和女性应处于和谐的状态,男女应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共创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杰出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现了白人文化主导下的审美价值观对黑人女性的精神戕害,探索了黑人女性身份的困境及出路。本文在性别、种族和文化等多重视域的关照下重点对作品中的佩科拉等几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剖析,从反面说明了黑人女性的健康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日趋复杂的黑人女性身份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艾丽斯·沃克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歌颂黑人妇女的创造力,黑人妇女的文化,黑人妇女的情感、智慧和力量,表现黑人女性大胆、乐观、开放和宽容的形象特征,以唤起黑人女性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勇气.本文分析了沃克小说中的许多黑人妇女形象,都被赋予了这样具有文化意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新作《慈悲》描绘了17世纪北美大陆蓄奴制初期种族压迫及性别歧视等文化创伤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文章运用创伤理论,通过剖析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认为文化创伤导致了黑人女性主体性的缺失,从而凸显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是走出文化创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者认为,格林童话故事中渗透着父权文化的意识形态,其中公主的角色,是通过男性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典型的公主,是父权文化操控下,理想女性的化身,在她们身上发展成为一整套关于理想女性的“女性气质”:美丽、忠贞、温驯、被动和顺从。格林童话正是通过如公主一样的女性角色的形塑,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父权社会改造,以期她们按照男性所期盼的规约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