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想想算算     
一、小梯形的下底有多长算右图是一个梯形,上底11厘米,下底13厘米。在这梯形里面又分出一个上底为2厘米的小梯形。已知这个小梯形的面积是原梯形的14。这个小梯形的下底是多少厘米?小林读完题后想:要求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上底、下底与高。现在大梯形的高不知道,因此无法求出大梯形的面积。当然小梯形的面积也无法算出。那么怎样求出它的下底的长呢?小松一看题目,就想出了算的方法,就去指导小林。同学们,你知道小松的算法吗?二、小明是用什么方法选择的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a×3980=b×2039(a、b…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 常听到老师这样问学生:“要求梯形的而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上底、下底和高。”于是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直角梯形较短的一条腰长6厘米,上、下底的和等于这条腰的长。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很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上底和下底,怎么求面积呢?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在最初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犯下了诸如本文开头设问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等腰梯形A BCD的对角线AC长20 cm,并且∠A CB=45°.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我是这样解的。一般来说,求梯形的面积,得知道它的上、下底和高,但这道题中没给出这些条件,怎么办?题中给出了一个条件:∠ACB=45°,这个条件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4.
在解某些图形题时,把一些未知量的数量用字母表示出来,参与列式,但并不需要把它具体解出来。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我们称为“设而不求”。例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ABCD的边长为10厘米,则图中阴影部分(△BFD)的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本题要求的阴影部分面积,是一个没有给出且不能求出底和高的三角形面积。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可通过在三角形BCD与梯形DCEF的面积和中,减去△BEF的面积求得,这就需要用到正方形CEFG的边长。因此我们先假设这个边长为a厘米,然后让其参与题中条件和问题的沟通,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5.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五年级数学试卷中有这样一题:一个梯形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8.2厘米,高是4.5厘米。如果在这个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当初看到试卷时,我还独自窃喜:这题刚在昨天讲过,学生肯定没问题。只是原来讲过的题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九册“练习二十”有这样一题,求右面图形的面积(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先把图形分割成两个梯形来求图形的面积,然后把原图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求图形的面积。但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做时,竟把“20厘米”这个数据给漏了,使得两个梯形的高无法分出多少。因此,学生一开始就分成长方形和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陆智勇 《云南教育》2002,(25):43-43
有些求阴影面积的题目,已知条件比较笼统,而学生又往往只会按照一般的思路,孤立地、单一地进行思考,常常无从下手,或事倍功半。我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采用“分”“合”思想,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通过作辅助线,让学生换个角度想一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如下图),它的面积是67.2平方厘米E、F分别是AD与CD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此题时,大多数学生都这样想:阴影部分是梯形,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按此思路下去,最后因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都算不出来,不能直接代公式解答而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8.
在“比和比例”的复习课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为学生出了一道题:如图,在一个梯形内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12平方分米和25平方分米,已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比是3∶5。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讲评时,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根据梯形上底与下底的比是3∶5,可设梯形上底为3分米,则下底为5分米。那么三角形AED的高为12×2÷3=8(分米),三角形BCE的高为25×2÷5=10(分米)。梯形ABCD的面积为(3+5)×(8+10)÷2=72(平方分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2-12-25=35(平…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听过一节有关“面积知识”的复习课,执教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6厘米,从中划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下图) 执教者让学生口答思路和列式: 学生A:把阴影部分看作三角形,只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列式: (12-8)×6÷22 教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学生B:用平行四边彤的面积减去梯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题目]已知右下图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5页第17题)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时,出了这样一组习题:梯形的高为4厘米不变.将上底减少l厘米,下底增加1厘米.上底减少2厘米,下底增加2厘米,算一算梯形的面积.发现梯形的面积没有变化。学生总结出因为上下底的和没变,高不变,所以梯形的面积也没有变化。然后,逐步将这个梯形的上底减少到0,下底也逐步增加上底减少的长度,发...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听过一节有关“面积知识”的复习课,执教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6厘米。从中划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如下图)。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树立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而现行初中数学课本中 ,不少习题内涵丰富 ,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不同寻常的作用和丰富的教学价值 .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 1 如图 1 ,已知梯形ABCD的上底AD长1cm ,下底BC长 4cm ,对角线AC长4cm ,BD长 3cm ,求梯形ABCD的面积 .分析 1 :已知梯形上、下底 ,求梯形面积时 ,同学们最常想到的就是求梯形的高 ,…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去“找”公式。几何知识中的公式比较多,如何让学生能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公式?“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找出公式来的。”学生自己找出公式,弄清其来龙去脉,他们自然能熟练准确地掌握公式。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 这时,有的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下底的和,即(a+b),高就是梯形的高h。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底×高 2=(a+b)×h2。 有的学生把梯形转…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一个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1.6倍,若把上底延长9厘米,就可以组成一个面积是288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求原梯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基础训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有这样一道题:下图的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梯形和三角形两部分(如图1),它们的面积相差13cm^2,求梯形的上底。  相似文献   

17.
[题目]有一个等腰梯形,上底是32 cm,下底是68 cm,底角为45°。问: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如果直接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这道题,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题目中并没有告诉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仔细读题后,同学们可以发现,题中的"底角为45°"这个条件还没有考虑,那这  相似文献   

18.
[题目]已知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且圆锥与圆柱的体积的比是1:6,圆锥高4.8厘米。求圆柱高多少厘米? [一般解法]设圆柱高h厘米,圆锥、圆柱的底面积都是S平方厘米,根据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结合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圆锥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卷[B]有下面这道几何题:下图一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和一个梯形拼成的“火炬”。梯形的上底长1.5米,A 为上底的中点,B为下底的中点,线段 AB 恰好是梯形的高,长为0.5米,CD 长为1/3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这是一个好题,本文给出多种解法.  相似文献   

20.
刘秋生 《湖南教育》2002,(20):37-37
在新旧知识迁移中提问。教学时,教师在知识的联结点上选择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点———新旧知识联结点———新知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如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引导学生看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问:当梯形上底缩短为零时,这时梯形就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变成怎样呢?(S=(a+0)h=ah)当梯形上底和下底同样长时,梯形变成什么图形?(S=(a+a)h=2a×h=2ah)这样做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些几何公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