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书刊广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军 《出版科学》2002,(1):35-38
鲁迅(1881~193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家。鲁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时间很长,从1907年在日本筹办文艺期刊《新生》算起,一直到1936年逝世前三天为曹靖华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序,整整30年。据不完全统计,鲁迅曾担任过18种期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并办过7个社团,编辑出版《未名丛书》、《乌合丛书》、《奴隶丛书》、《朝花文集》等,替别人“校订”、“校刊”的作品一百  相似文献   

2.
在人才济济的上海出版界,有不少编辑,不仅在本行为人作嫁、做“杂家”方面成绩卓然,成了名编,而且在其他领域术业有专攻,修成正果,成为名家。2003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策划了一套颇有新意的丛书《名家与名编——世纪初的对话》,请出他们中的几位,进行“名家”与“名编”的对话,借以反映名编的“业余”研究成果。雷群明——上海出版界一位备受同人推崇的资深出版人,得以将他从事编辑工作几十年潜心研究编辑学的所得、所悟付诸文字,撰成一本《编辑修养十日谈》。  相似文献   

3.
张潮,清代初期一个文学家兼编辑家、出版家.他从迁移扬州到晚年,对图书编刻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编刻了《虞初新志》、《昭代丛书》、《檀几丛书》等,总共编刻图书几十种.他把毕生的精力主要放在图书编刻事业,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辑思想.本文以《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等主要编纂著作为例,对张潮的编辑思想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于1952年从军队转到上海,进华东人民出版社,到1966年“文革”爆发,整整做了14年编辑工作。在这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14年中,自然会有许多可供回味的事情。可惜,经过“文革”的磨难,记忆力大衰。加上资料的匮乏,许多具体细节已经模糊,无可追寻了。倪墨炎同志约我写点回忆录之类,我且把几件小事记录如下,聊以塞责云耳。《民间文艺选辑》之诞生 1953年底,分管通俗文艺编辑室的副总编姜彬同志,要我们在《新唱本》和《通俗演唱丛书》之外,再编辑一种民间文艺丛刊。在此之前,顾伦、王文华和我,几个爱好民间文艺  相似文献   

5.
一项有特色的道德基础工程──《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编辑散议顾传菁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新蕾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被评为中宣部一九九三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并在20种优秀图书中排行第一。下面谈谈该书...  相似文献   

6.
在新华社的驻外分社工作了近10年之后,我于1998年年底回到了总社。回到总社后,我在亚太编辑室做过编辑,担任过英文编辑室主任、国际部副主任、新华社副总编辑,现任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在这些年里,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新华社国际新闻报道的组织指挥,最深的体会是做好这件事不容易。我先是在国际部担任英文编辑室的主任,负责国际新闻的对外报道。外文稿件和中文稿件的编发本来是由地区编辑室负责的,海湾战争后国际部将从事英文报道的编辑集中在一起,成立了英文编辑室。我出任编辑室主任,从此开始了在编辑部从事组织指…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05,(7):33-35
1942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社长)李竹如同志在反“扫荡”战斗中中弹牺牲,当时年仅37岁。他是我党新闻宣传战线上的一位出色的战士。他从1927年入党后,以主要精力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抗战以前,他曾几次办报;抗战以后,他先后担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并兼管《大众日报》的工作。他还担任过党政军其他重要职务,但每个时期的革命活动,都跟新闻宣传工作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让青年从历史经验中吸取营养──“接力棒丛书”编辑纪事马嵩山《新闻出版报》一位同志看了我编的“接力棒丛书”,特地来信热情鼓励,并要我谈点编书的构想及这套书在读者中的反应。进入90年代,我怎么会想到要编“接力棒丛书”的?这不是一二句话所能讲清。我开始编这...  相似文献   

9.
邓拓同志逝世二十年了。我深深地怀念他。邓拓同志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对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很有才华,既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又是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诗人。我开始认识邓拓同志,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那时担任晋察冀边区《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的社长兼总编。一九四一年,我在晋察冀边区三专区任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主任,兼任《抗敌报》通讯站的工作。一次,为工作,我应邀去抗敌报社。那时的条件是很艰苦的,报社住在阜平县山沟里的一个村庄。他身躯瘦瘦的,举止文雅端庄,目光炯炯有神,态度和蔼,在接触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可敬可亲感觉。这就是我第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韬奋是做出了杰出成就的编辑工作者。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以后,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此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被迫停止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两年一个月的时间流亡国外从事记者采写活动,有8个月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埋头在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先后主编了《生活》、《大  相似文献   

11.
陶膺 《出版史料》2010,(4):27-31
1949年7月,我进入上海三联书店《英华大词典》编辑室,在郑易里同志的指导下做《英华大词典》索引的编辑工作。1950年7月调来北京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分配到范用同志主管的期刊出版部校对科工作,1952年随范用同志调到总编办公室做编辑业务管理工作,一直到1991年1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在范用同志手下工作了四十年。  相似文献   

12.
我和萧也牧曾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以下简称"中青社")共事过十多年,他在文学编辑室当编辑,曾一度升为副主任;我在总编室做版权和发行工作,在工作上关系十分密切.萧也牧在中青社的十多年中,时间虽然不长,且常在运动、劳动和批斗中度过,但他不违初衷,不负众望,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一代名编.  相似文献   

13.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0):27-29,35
人物简介:成舍我(1898-1991年),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报纸出版家、新闻教育家。湖南湘乡人,原名成勋,后名成平,笔名舍我。青年时代曾任职沈阳《健报》编辑、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编辑、《太平洋》杂志助编。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书,课余在北京《益世报》担任主笔、总编辑。1924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翌年增出《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并创办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报纸后被执政当局封闭。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  相似文献   

14.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同志年已古稀,他学习和工作的劲头,却不减当年。 1932年,他参加了新闻工作。1937年,经范长江同志推荐,担任《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报界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中有人要给他参谋街头,聘他担任《民国日报》主编和《和平日报》经理,他都谢绝了。最后,他毅然去香港,在夏衍主办的《周末》报工作。1953年回上海后,先在《新闻报》后调《新民晚报》工作。他擅长写通讯,也擅长写杂文。前几年,他参加全国记协组织的“长江行”采访活动,写了一系列生动的通讯,汇集出  相似文献   

15.
因写作博士论文《傅维鳞与(明书)研究》,曾翻阅过各个版本的《明书》,其中有三种版本有句读,即《丛书集成初编》本、《丛书集成新编》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据光绪五年畿辅丛书本排印,无序跋,不知为何人所点;《丛书集成新编》本按初编本排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国学基本丛书》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8年长沙再版。  相似文献   

16.
王子野     
王子野同志是安徽绩溪县人,1916年6月生。1930年14岁时就离家独立生活,到上海亚东图书馆当练习生,这是他从事出版工作的开始。1938年,他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束后留在中央机关工作,给中央领导同志当秘书,使他有较多机会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其中对哲学问题的研究特别感兴趣。延安整风时期,他写过一些论文、文艺评论和杂文,发表在当时的《解放日报》上。1946年,他担任《晋察冀日报》编委。编辑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有20余年,其间采写和编辑了大量的舆论监督稿件,且获得了大量的奖项。《闽西日报》的舆论监督版面原为半个月一期的《读者之声》,在报社党委、编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3年7月成立了群工部并将舆论监督版面设为现在影响较大的《读者热线》版,由我担任编辑至今。2006年,《读者热线》版头条栏目“登高视线”被评为“福建名专栏”。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的头条舆论监督稿件大多来源于刚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记者,由于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所提供的稿件往往缺乏舆论监督稿件所应具备的“五性”,即:思想认识的统一性、把握问题的全面性、文章结构的合理性、文章标题的准确性、社会反响的认同性。本文就如何采编《闽西日报·读者热线》版粗浅地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8.
周文是文艺大众化和报纸大众化工作的一位杰出的开拓者。 1933年,在鲁迅的领导下,周文在“左联”工作时,就开始热心地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1937年,他回成都参加文艺界抗战协会和地下党组织的文艺领导工作。1940年,他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副主席。1943年,在晋绥边区党委宣传部负责领导工作和担任吕粱文化教育出版社社长时,他一直坚持不懈地继续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周文又是一位报刊工作的老前辈。他先后负责编辑过好些报刊的文艺副刊,为很多报刊写过大量文  相似文献   

19.
1942年4月25日,是一个雨天。 此前,在《解放日报》担任文艺版主编的丁玲,因写了为延安妇女鸣不平的文章《‘三八’节有感》,又发表王实味对延安的等级制和腐败特权现象表达不满的《野百合花》,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好在毛泽东保她过了关,称“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  相似文献   

20.
《新闻知识》2003,(12):14-14
刘礼福同志的新著《清荷集》,最近已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刘礼福长期从事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曾先后担任《渭南日报》社总编办主任、副总编辑及陕西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书中收录的是他30余年间辛勤笔耕并经筛选整理的平生“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