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小班幼儿对于规范和要求的认识较为模糊,其行为常常随着兴趣而转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但小班幼儿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最适宜。家庭对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容忽视,幼儿园不仅要在教育理念上与家长达成一致,更要在方法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有效的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促进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园应当坚持保教并重,寓教育与生活中。采取"小标志"的方法,为幼儿提供了亲历、模仿、实践和不断修正自身行为的各种机会,可以有效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3.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幼儿家长、幼儿园保教工作者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教育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拥有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已有研究成果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价值意义及其理论认知、主要影响因素、培养途径等方面取得了指导性的成果;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集中在饮食、睡眠习惯、个人卫生等三个领域;幼儿的告状、攻击、哭泣、同伴冲突等行为是在其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教养实践中应区分家庭和幼儿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目标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即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际上,幼儿正处于形成个性、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一生的行为处世。对如何在幼儿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食育"进入生活课堂,让幼儿做健康的人、做幸福的人。食育文化旨在以幼儿为本,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入手,引导幼儿认识食物、食品;了解绿色、环保;掌握文明、礼仪;懂得尊重、感恩;感受付出、回报,在食育文化塑造中让幼儿能够养成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的饮食行为习惯。为此,就食育文化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意义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开始,我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市"十五"课题结题的基础上确立市级"十一五"立项课题"农村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从多方位、多层面入手,探索幼儿园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互为沟通模式,结合幼儿的年龄、认知、心理特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技能,增强幼儿的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具体体现为一日生活常规教育,即将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结合起来,促使幼儿了解、接受、遵守幼儿园集体生活所需的各种行为规则,养成相应的习惯。那么,如何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地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体系,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特色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模式呢?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园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过程中需遵守的基本规则,具体包括教师对幼儿在盥洗、进餐、睡眠、喝水、如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而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契机。以往常规教育方法注重教师在教育中的外在强化作用,幼儿依据教师的指令行动,很难建立内在秩序感,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教师应结合礼仪教育课题,创设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在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生活礼仪教育、感恩礼仪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氛围,让幼儿在遵守礼仪的良好氛围和在丰富的游戏中巩固礼貌行为;礼仪教育回归幼儿生活,让幼儿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社会,养成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午睡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下午的学习生活.然而,幼儿在园午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午睡重要性的认识,丰富和完善幼儿教师管理午睡的方法,合理调整幼儿园午睡时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美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文明礼仪,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园借助承担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实验"这一课题,本着"尊重天性、张扬个性、塑造品性"的教育原则,从"五度"入手,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进程,提高礼仪教育实效。一、不断完善科研先导运行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着眼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为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建立了"立足以园为本、注重骨干带动学科联动、  相似文献   

13.
贾斌 《当代教育科学》2006,(12):F0002-F0002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研究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实验研究”课题鉴定暨科研成果展示会于2006年5月24日至25日在济南隆重召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了山东师范大学戚万学教授等七位专家组成鉴定组对该课题进行了会议鉴定;来自山东省各市的参加该课题实验的结题单位的代表8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是儿童玩耍、学习、生活的场所,幼儿园所处环境及幼儿园教室内外环境都对幼儿教育及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常规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幼儿一些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因此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些适合他们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并从幼儿身边小事出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5.
朱艳红 《教育》2014,(9):38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教师千方百计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精辟的话语值得教师深思。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责任。实践证明,幼儿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综合素养才会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也才更显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指的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而良好的习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一种受思想支配的稳定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根据《教育大纲》和《纲要》我们把在幼儿园内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与培养分为以下几方面:1.如厕习惯:提醒幼儿及时如厕;允许幼儿按需要大小便;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按顺序如厕并注意安全,提醒幼儿便后洗手。2.盥洗习惯:提醒幼儿有秩序地盥  相似文献   

17.
【课题概述】《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为吴江市实验小学幼儿园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D/2006/02/377,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  相似文献   

18.
穿衣、吃饭、喝水……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 ,却构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 ,莫不需要教师、家长倾注温情 ,付出心血。因为 ,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孩子来说会终生受益现代生活实践证明 ,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需要从幼儿时期就S进行培养。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需要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家长必须掌握的。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 ,本文拟结合实际就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和养成谈一点个人意见。一、幼儿良好…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目标中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从实际出发,在幼儿意识萌芽阶段,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多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