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调查从班额的视角,深入研究不同班额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根据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本调查依据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的多少,对不同规模的班级进行了分类。文章从学生的基本信息、阅读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制订书面计划习惯、完成作业习惯、与家人沟通交流习惯、学习问题求助习·质等八个方面呈现与分析了不同班额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针对小、中、大班额班级学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班额的这一新的视角,深入研究学习在不同班额班级的不同群体学生的独特学习现状。从学生的基本信息、课后学习负荷、学习压力、学习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呈现分析不同班额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小、中等、大班额班级学生学习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班额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班额的研究表明,小班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能高质量地掌握课堂知识,顺利完成课后作业,更健康地成长;教师更热衷于教学;家长更满意学校教育.我国目前大班额、超大班额的现象严重,相当多的班级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我国班额标准远远超过国际班额标准.科学地制订班额标准有助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我校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每个班都有学生60人左右。根据有关规定,班级学生人数以45人为宜。对照此规定,我校所有班级都是大班额或超大班额。众所周知,大班额给教学带来了种种弊端。面对大班额,加上语文教学工作的繁杂,尽管教师每天都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教学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在无法改变大班额现状的情况下,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觉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大班额,指班级人数超过法定人数和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2002年6月,教育部明确规定"56-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成相互学习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得到尊重,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较好的帮助。因此,探究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可  相似文献   

6.
张瑞祥 《甘肃教育》2014,(11):51-51
正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的平均班额为40人,中学为48人,但十里店小学现有的学生已达1580人,26个教学班,平均每班人数超过了60人。学生入学的人数超过了学校的容量,班额过大,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由于班额过大,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很难得到很好的锻炼,造成了学校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下降。因此,我校专门成立了体育教学实验课题小组来研究"小场地、大班额"的教学难问题。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十里店小学操场面积为1000m2左右,每节课至少有6个班级上体育课。如果体育教师都是按照传统  相似文献   

7.
胡进 《教学与管理》2014,(12):56-59
文章从班额的界定入手,分析了我国班额划分的主要类型。从全国和北京市两个层面分析了基于政府公布的班额统计数据,对全国与北京市的大、小班额的现状进行了细致描述,从政策层面与研究层面阐述了关于班额的规定、研究与评价。指出班额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班额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数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班额的班级为研究样本,以学生课堂回答教师提问为研究视角,向教师提出如何分析大班额与小班额的学生课堂发言质量,如何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小班化教学。引导教师更多思考“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一课堂教学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9.
李彦清 《考试周刊》2014,(57):43-44
<正>所谓大班额,指班级人数超过法定人数和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2002年6月,教育部明确规定"56~65"为大班额,"66以上"为超大班额。《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中最有影响力的调查篇章《我国中学超大班额现象的调查》显示:大班额、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镇与城市,以城镇最多,且超过50%;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逐步增多。在大班额环境教学中,普遍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成了新  相似文献   

10.
大班额教学环境下学生座位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班级教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所处的教室位置是影响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的研究显示,座位的不同,对学生的生理健康、学习效率、课堂纪律等均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在大班额教学环境下,座位的价值尤为显著。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班级规模,中小学一般为45人-50人左右,超出50人即可视为班额过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农村地区(主要指乡级中学)的班额都超出了规定,大班额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选取计算机、财会、汽修、美术四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教学班级人数存在"高度分化"现象;不同专业教师对班额的感受不同,但多数认为班级学生太多;各专业教师普遍认为30人左右是比较理想的班额;不同专业在班额的影响因素排序上有所不同。中职学校应加强对招生、学校管理等班额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解决"高度分化"现象;以30人左右为班额标准,并配备合适的教学资源;深入研究班额与各项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根据专业特点合理排序。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小学大部分班级班额较大、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弥补大班额班级授课制的缺点,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然而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关键看学生是否掌握合作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合作技能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小学56人以上的大班额占小学全部班额的20.03%,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占5.42%;全国初中56人以上的大班额占初中全部班额的51.34%,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占14.76%。小学的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的比例比2009年略有上升,初中的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的比例比2009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4.
徐莉 《师道》2013,(12):12-13
在我人职的第十七个年头,随着最后两个大班额班级学生的毕业,学校终于实现将每一个班级的班额都控制在45人以内。可是,在小学阶段这样的班额还是太大了。  相似文献   

15.
黄景华 《考试周刊》2013,(40):119-119
<正>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指出,中小学体育教学班级人数的具体标准为:"中学48人,小学40人为标准班。"根据实际情况,本文把体育教学班级人数超过56人的班额定为"大班额"。在大班额背景下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一、“大班额”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内涵 1.“大班额”概念的界定 对“大班额”这一概念较为准确的阐述应该是“规模过大的班级”或“人数过多的班级”。班级规模俗称“班额”,即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授课组织形式,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的班级较为固定,因而,在我国班级规模实际上往往指的是一个班级内学生人数的多少。  相似文献   

17.
王鹏 《时代教育》2013,(10):165
近年来,大班额现象已成为城区学校的普遍现象,一些先进的新课程理念由于班额过大而难以落实。特别是基于小班额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应用于大班额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如何在大班额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摆在很多教师面前的又一难题。本文将分析探讨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以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区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班级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班,谓之“大班额”。根据国家和甘肃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小学标准班额为45人,中学标准班额为50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小学的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有些农村小学或示范学校的班级授课的人数甚至远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班级人数,大班额教学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班额过大,学生过多,教育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大,作业批改任务重,体验参与活动难以到位,教学效果也难以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小学教学点布局结构的调整,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出现了大量的小班额现象,班级人数逐步呈现出不足20人的现象,这种自然形成的"小班额"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优势。教师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前准备,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实效性的激励评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以前的大班教学相比,小班教学学生较少,这使得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基于此,针对如何有效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