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联片教研是在城乡学校之间、强弱学校之间、特色与普通学校之间搭建起联动合作、资源共享、互助引领、协作互动、互补互利、共同提高的平台,是当前教育城乡统筹背景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制度和政策是联片教研有效运行的保障,健全的驱动机制包括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和推进机制是联片教研有效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城乡教育差异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题,而“三元五环七步”联片教研模式作为一种教育创新的尝试,为缩小城乡初中化学义务教育差距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通过解析“三元五环七步”联片教研模式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揭示了该模式的操作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学科研究、师资培训和资源共享四个具体路径,为城乡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互补与合作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复祥 《天津教育》2020,(1):157-158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全国各个地域广泛实施教育新模式,积极探索教育新方法,迎来了教育的创新与革新。联片教研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联片教研的举措,旨在实现片区内各个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均衡发展,达到教师资源、知识资源、设备资源、教研成果等方面相对共等。联片教研的广泛实施下,片区内的教师经常性地交流教学经验,学习专业知识,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准,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联片教研已经成为区域内学校经常性开展的一种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4.
福建厦门市翔安区以农村课改基地校为核心,以片区为平台,开展联片跨校教研活动,包括:区级层面的基地校联动辐射、片区层面的主题式联片教研和学校层面的项目合作。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的联合,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缩小校际间师资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年轻教师的职业素养,改善校本教研存在的实效性低这一问题,文章提出城乡联片教研。它可以有效整合优秀资源,激发学校的发展潜力,让教师在互相帮扶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使教学质量高且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能够突破教学瓶颈期,进一步完成教学质量提升。城乡联片教研活动需要以本校的教育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间的往来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缩小本校与名校之间的教学差距,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认知上完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以学区联片教研实践为切入点,对学区联片教研的系统建设、教师教研、学生活动实施,以及实施的成效、问题等方面全面整理,分析,总结,呈现学区联片教研具体实践的全过程。研究通过对学区联片教研对区域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学区联片教研的现状,发现学区联片教研对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及区域学校优质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师资匮乏、创新不足等问题,并加以归因分析,结合实际,从学区管理文化及联片教研实践操作等方面,提出学区联片教研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联片教研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以教学研究部门为依托,以教研员为引领,以片内学校为平台,以共同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均衡发展为宗旨,以资源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8.
联片教研作为区域教育改革的一种教研形式,由以园所为单位的教研向以多个园所、多个区域为单位的教研转变,具有合作互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特点。当前,一些地区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但收效甚微。基于现状分析,文章提出应从健全制度体系、合理划分片区、强化问题导向、丰富教研形式等方面发力,以提高联片教研活动成效,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联片教研是以“校本”为基本概念,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的新的校本教研工作机制。这种新的教研工作机制要求我们在联片教研中要统筹安排,加强指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厦门市进行区划调整后,翔安区的农村学校特别是普通完小点多面广线长,虽着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资源整合,但发展仍不均衡,城乡差异明显.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不理想,有的学校教师人数偏少,组织教研活动困难,如果仅仅依靠区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则覆盖面小、频率低、教师水平提升慢,所以建立以农村课改基地校为核心,以片区为平台的"区域联片协作体"教研模式,整合全区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片区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对于基层学校乃至全区教育科研的顺利实施,对校本教研文化的重建,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乃至对实现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脚步在快速迈进,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在新形式下出现农村小规模学校,适应了农村发展现实需要,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农村最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很多教研活动几乎无法开展,甚至连简单的听评课也搞不起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联片教研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联片教研是以新课程及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间的有效合作及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全面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联片教研的呈现给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以生命的动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通过校际间的有效合作及优势互补使我中心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实践证明,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是联片教研让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走向"小而美"。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有机补充形式的联片教研活动,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并得以推广,它的开展对于充分挖掘各校潜力,整合多种现有教育资源,解决农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丰富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内涵、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是植根于学校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教研员要恰当地融合在校本教研中,要转变自我角色,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合作者、服务者;要在专业引领中,逐步形成联片教研、城乡互动的教研机制;要努力提升教研水平,防止非理性的、形式化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城乡适龄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的一项民心工程。要实现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必须要实现区域学校教师队伍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均衡。为此,陕西省安康市在全市开展了教研协作区改革,在学校教研组活动和联片教研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新型体制,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内  相似文献   

16.
刘斌(二克浅镇中心学校西南片教研组组长):各位同事,上午好!很高兴又能与各兄弟学校的教师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中心学校针对我们农村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了联片教研这一校本教研的新形式,旨在通过联片教研为各校之间架设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7.
2004年9月昆明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五华区地域扩大,学校增加,学校类型变单一的城区学校为城区.郊区.农村.山区学校并存。农村学校的加入,既为五华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面对变化,如何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打造一支合格的农村(含郊区)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城乡孩子享有均衡的基础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成了五华区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依托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通过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城乡结对,聚焦课堂等手段,摸索出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隰县就如何“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发展平台,发挥优势效能,实现联动互惠”闯出了一条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以“龙头教研,集团活动,城乡一体,网络推进”为内容的教研工作新思路。所谓“龙头教研”就是要充分发挥县城中小学校教学研究的优势,以点带面,辐射全县;“集团活动”就是要把全县各乡(镇)中学、中心校划片与县城学校组成一个教研共同体,统筹活动;“城乡一体”就是要把县城学校和乡(镇)学校放在一个平台上互动共进;“网络推进”就是要求全县教育整体发展,共同推进。“龙头教研”的内涵解读及鲜明特征1.“龙头…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扎实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尤为重要。但是,各个学校、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开展效果参差不齐,联片教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教研方式立足于校本教研,以教师发展为目标,构建“研究共同体”的工作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安康市校本研修持续深入开展,探索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方法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搭建联片研修平台,借助优势学科、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教师全员研修,有利于推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通过近些年的探索实践,安康市农村学校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的"合作"、"引领"下,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在办学软实力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市、县(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