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不能忘掉祖国”》课文分析及教学建议安徽熊兆铣,刘浩宋庆龄的一生以其赤诚的爱国心,炽烈的爱国情,坚决地捍卫祖国的尊严,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无限敬仰和爱戴。《“我不能忘掉祖国”》一文,是宋庆龄留学美国生活的反映。课文记叙...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这四篇课文。贯穿于这四篇课文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笔者做了以下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浅谈教学《詹天佑》德育的渗透□江苏省东台市张晓琴素质教育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如下几个方面相机渗透。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詹天佑》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赞扬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要让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无疑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是六年制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常年驻守在戈壁滩的边防军战士发现了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 ,并精心保护这块“中国石”,颂扬了他们心中时刻想着祖国的拳拳中国心和殷殷爱国情。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中国石》一课除个别句子外 ,语言浅显明白 ,并无什么晦涩拗口的句子。因此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一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 ,扫清拦路虎。二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整体感知课文。三读课文 ,提出问题 ,自由回答。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 ,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或了解到什么、懂得了什么 ?…  相似文献   

7.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采蒲台的苇》这篇课文时。必须抓住课文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这条线索,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爱国线索是: 一、人苇结合,爱国热情初见文端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白洋淀“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像鸟儿  相似文献   

9.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10.
《詹天佑》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若按课文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全文 ,很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 ,造成重点不够突出、难点难以突破的情况。我认为 ,本课可通过“紧扣中心词 ,用好过渡句”展开变序教学 ,以达到“长文短讲 ,教活全篇”的目的。二、初读全文 ,拎出中心句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便是文章的中心句 ,“杰出”、“爱国”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词 ,全课的教学必须紧扣住这两个词展开 ,学生若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则教学才算成功。教学…  相似文献   

11.
神光所聚统率全篇──《詹天佑》教学建议萝北县奋斗乡中心校马传玉语文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詹天佑》就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范文。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他的爱国...  相似文献   

12.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课文潜在的思想因素,全方位、深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时,可着重抓住本文的中心句进行。 学生通过阅读,不难找到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贯穿于全篇的中心句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全篇主要写抗日小英雄雨来牢记“我们是中国  相似文献   

13.
沿海版教材第五册第六组第一篇课文《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是写小作者站在地球仪前,寻找祖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寻找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寻找祖国大地的两大“动脉”———长江、黄河和祖国的宝岛———台湾,以及在寻找中产生的联想。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词汇丰富,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祖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品味欣赏重点词句;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引发学生展开想象;课外阅读延伸,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是:一、激趣导入新课伊始,教师出示地球仪,问学生:这是…  相似文献   

14.
罗春君 《广西教育》2010,(22):40-41
一、情景描述 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讲的是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祖国怀抱的坎坷而感人的经历。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钱学森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我的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句话正是他爱国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篇阅读课文《我和企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习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生境的教育.学习这单元的课文,要在了解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既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又学到了读懂自然段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安排有自然段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训练,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有关的段落进行重点训练.基础训练中的“字·词·句”安排有读准韵母、反义词、词语逻辑归类、扩句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学情·学法 《黄河颂》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按主题编排,主题是“爱国”。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来看,这个单元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从知识和能力角度看。要“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在课文中,则是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标准:  相似文献   

17.
《詹天佑》一课是义教小语第12册第6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詹天佑修筑第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篇课文是围绕开头的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按...  相似文献   

18.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四篇课文六首诗的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内容提示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艾青对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在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2.《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这首诗便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  相似文献   

20.
《从小就要爱科学》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自由读写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苏步青教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所写的一篇序言。课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