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悟情悟理悟无字之文章;品诗品文品有字之美味。”意思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人生而课本的作用是工具。语文被誉为“百科之母”,它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任务。但多年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系统,突出工具特性,其结果造成一代代人继承、延续、加工、完善所形成的一套套固定的模式,教师习惯了这样的教学:让无数的学生在同一规定的时间,用同一种规定的方式,读同一篇规定的课文,  相似文献   

2.
禄彦海 《教育艺术》2003,(11):25-26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其意乃“思之吾也”,亦即“思考的我”;若从右往左看,其意乃“吾之思也”,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  相似文献   

3.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曾讲:“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其意乃“思之吾也”,亦即“思考的我”;若从右往左看,其意乃“吾之思也”,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与独创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或瞬间把握。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我校语文学科的“自主品悟”教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语感的积累,让孩子在语言学习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获得审美情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针对这个研究,分不同课型、不同年段进行了研究,那么针对低年级来说我们怎样进行“自主品悟”教学研究的,现以《雨铃铛》一课为例写出我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5.
“字字末宜忽,语语悟其神”,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功夫很有必要。笔者在教学《春》一课时,围绕“偷偷”一词进行了一番“开发”工作,效果较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有哪些词用得比较生动?为什么?”“‘钻’,一个‘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如  相似文献   

6.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曾讲 :“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 ,其意乃“思之吾也” ,亦即“思考的我” ;若从右往左看 ,其意乃“吾之思也” ,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 ,悟性乃是思想者与独创者的本性 :非思考不能有悟 ;非独创不能算悟。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蕴、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或瞬间把握。悟性 ,是心灵的闪光 ,是心智的飞跃。人如果失去了悟性 ,就像夜空失去了星星一样。然而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未能将“悟性”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须知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学…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体悟作者情感,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提升教学成效,文章从“读”诗歌、“品”意象“、析”情词“、悟”景语“、知”作者五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即诗歌五字教学法———“读、品、析、悟、知”。  相似文献   

8.
记得,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2008年《福建教育》第9期中提到: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就是“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王崧舟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引起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刻剖析,让我开始对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学习古诗词只靠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学透古诗词,“品”字诀一定要掌握。品,是品味.仔细咀嚼、反复琢磨的意思。品字。学古诗词必须咬文嚼字,一字一词的品。古诗词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每个字都是诗人费尽心血提炼出来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诗人七易其稿才定下来的。这一个字给全诗着上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文学作品,无庸置疑地要以读为本,但一味地读也不行,在读中应有所收获,在读中应完成“观品悟”的过程。如何完成呢?我把它总结为“从形式上观、在内容中品、往意境里悟”。  相似文献   

11.
窦桂梅 《教育》2014,(29):37-38
我这个语文教师,一谈什么是“理想的课堂”自然爱咬文嚼字。所以,我就从“理想”这两个字谈起。“理”字当头先说“理”字。理字可以组词为“理念”。现在我觉得不是缺乏理念,而是缺少怎样把理念更好地转换为课堂行为的逻辑能力。因此,理念要具有“理性”。“理想的课堂”在我眼里第一条就是要有“理性”。没有了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本来固有的不变的东西,那就成了天上的飘絮、水上的浮萍,再怎么改革最终会成为空中的楼阁、海市的蜃楼。  相似文献   

12.
《慈母情深》(人教版第九册)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写了一个穷困家庭的母亲给钱让我买书的事情。从选文的内容看,它属于比较典型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通过‘悟文品字’,把学生引向作者所营造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认识语言到分析语言,最终达到运用语言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以大纲为依据,结合教材的实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呢?我认为不妨多在“咬文嚼字”上下点功夫。 所谓“咬文嚼字”,就是紧紧抓住课文当中具体的字、词,给以适当的分析,使学生不仅理解字词本身的意思,而且能明白作者运用这一词语所要表现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最终使学生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字、词,以培养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们称赞一堂语文好课,常常说这课真铲语文味”。“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称得上有“语文味”?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化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慢慢读,欣赏啊!语文味:始于咬文嚼字,就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阅读教学中就应该由...  相似文献   

15.
《湖北教育》2005,(7):91-94
王钊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悟”性好,她勤奋、刻苦,肯动脑、善思考。总之,爱“悟”,且善“悟”,从“悟”中求真、求实;  相似文献   

16.
常听说狐狸狡猾,却不听说狐狸聪明;常听说自己孩子聪明,却不听说自己孩子狡猾。其实狡猾就是聪明,聪明便是狡猾。自己的话或文章,有人向你提出批评,也许你说人家咬文嚼字;学生的习作叫你批改,你叫学生要字斟句酌。其实“咬文嚼字”就是“字斟句酌”,“字斟句酌”也便是“咬文嚼字”。以上两组词语仅是附着的感情不同而已。然而,学生在听、读方面不去“咬文嚼字”,又怎能在说、写中字斟句酌?要把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当作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当作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怀疑、创新精神的体现。在这点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咬文嚼字”并非坏事。  相似文献   

17.
“白”字是常常出现在人们口语中的。那次去学校的路上,耳边就飘过一句话来:“今天要是下雪,一早上我扫的地就是白扫了。”我平素好咬文嚼字,一时竟被这“白扫”的“白”字弄糊涂了。到了教室,翻开字典,嗬!真没想到“白”字居然有六种用法,而“白扫”中的“白”,显然是用来指“没成就的,没有效果的”了。扫了地地就干净了,这就是效果。下过雪又得扫了,这是另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品字解词的感悟,下面列举了几个实例。一、“才”字见人品文中出现三处“才”:①“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②“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③“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通过“找—评—悟”的方法,理解这三个“才”字各自不同的内涵。第一个“才”,我们可以品悟到父亲恪守党的机密,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同时,也让人感到父亲不想让“我”知道太多的原因是保护儿女,有一颗伟大的慈父心。第二个“才”字,我们可以深切地了解到“局势  相似文献   

19.
散文阅读教学切忌:盲目地咬文嚼字,脱离时代,以偏概全.笔者认为要立足“全局”,并从散文本身的特点入手,以“吟哦讽诵创意境,知人论世读经典”为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读“形”品“神”,链“时”悟“旨”,寻找并利用一切利于教师和学生能深入研读文本的教学资源,力求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为“教”张本,为“学”铺路.本文以散文《石榴》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读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新大纲语)为目标,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字,在读中领悟作遣词造句的巧妙绝伦、抒发情感的恰如其分和表达方法的匠心独运;在悟后读,读出章的意、情、境。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其语言的运用。它以“初读感悟→精读领悟→导读省悟→美读品悟”为基本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