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轶 《文学教育(上)》2010,(17):124-124
读书是知识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读书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试从“读书之用”、“读书之乐”和“读书之业”三个方面,对读书文化作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2.
程宝平 《中国德育》2007,2(6):52-53
作家布罗茨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最近一次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为42.2%,这个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校长爱读书,教师就爱读书;教师爱读书,学生就爱读书;学生爱读书,就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可见,读书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大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相传的。因此,传承人类文明,创新先进文化,都离不开书,都需要读书。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何从浩瀚的书海中汲取为我所用的知识才是读书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5.
班荣鼎 《中国德育》2008,(11):22-23
1.主题读书、主导价值观及其关系主题读书,是指为了某种价值目的而专门有倾向性地阅读某类书籍,可适用于个体,也可以适用于群体。有多种层次,大到全人类,次到一个国家民族,再小可以是机构团体,通常都通过主题读书实现某种特定文化思想及价值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房沈健 《天津教育》2021,(9):173-174
阅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场效应源自心理场,心理场主要是由个体需要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所构成。人的行为都是行为主体和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校园就是一个“场”,激活校园读书场效应方式推进儿童深读阅读。通过线上教学实践研究,激活读书场效应——教师读书场与学生家庭读书场,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尤炜 《人民教育》2023,(8):24-27
<正>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逐渐从积极倡导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局面正在形成,“盛世读书”正和“盛世修典”一起,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塑造广大人民的精神。语文教育领域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比起成人,青少年在读书方面更需要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与书结缘     
书籍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一股永不枯竭的甘泉,不断地给予一代代学子以滋润;它是一盏不灭的灯,不断地薪火传承,播种文明。可以说,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习惯之一。而我有幸能成为爱书一族,把“我读书、我快乐”作为人生的信条,这归功于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必须加强学习,注重读书,领悟读书的好处。读书有百利而无一害,对领导干部来说至少有五大好处:读书可以汲取知识营养,读书可以增强大局意识,读书可以升华思想境界,读书可以帮助察今识人,读书可以传承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多读书,少做题。书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人类不断向前发展就在于传承与创新,继往开来。因此,下一代人不断地吸收上一代人的经验,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前进,才得以永不止步地进取。  相似文献   

11.
陈奇 《现代教学》2009,(6):12-12
中华五千年古老而璀璨的文化中,文学作品闪耀着瞩目的光辉,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引导学生从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养料,是每一位学生亟需补上的一课。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应该成为学校、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最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乡贤精神是本地域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家族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家族教育在乡贤精神传承中独具优势。荣氏家族是江南望族,在发展家族事业的同时致力家乡建设。读书习礼,帮贫助学,贾而兼儒的良好家风,使荣氏尽社会责任;创办族学,培养实才,建立图书馆,使荣氏致力公益,泽被乡里。荣氏家族教育对乡贤精神的传承,对加强乡村家庭德育,形成良好文明家风,助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弘扬传统乡贤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习语文不仅为了识字、读书、能够写信、表达思想感情。我们还应该明白事理,了解古今文化传承,接受中外思想和智慧的洗礼。所以,语文有两个特征: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和传承思想、智慧与文明的人文性。那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4.
刘克宇 《甘肃教育》2014,(14):88-88
正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人群,不爱读书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值得我们深思。一、当下教师不愿读书的原因分析一是没有读书环境。当今社会,没有一种良好的读书风气,相当一部分人都将空闲的时间消遣在牌桌麻将、喝酒应酬上,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浮躁。另  相似文献   

15.
舒坦 《文学教育(上)》2008,(13):157-157
近日,为了改变日本国民阅读兴趣淡薄,离文字、铅字越来越远的社会现状,日本国会决定把2010年定为“国民读书年”。“文字、铅字文化推进机构”6月16日举行了读书年说明会,同时,该机构也向联合国呼吁,建议把2010年定为“国际儿童读书年”。日本国会在决议中指出,文字是人类智慧传承的重要媒介,广博的知识遗产通过文字得到传承,并更好地向后世发展;而远离文字、铅字是导致语言能力、理解力和精神文明变质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进行各种努力,以唤醒国民的读书意识,培养其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作为高校文化建设来说,重点是高校图书馆,要以读书活动和自身内涵建设为手段,对读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以推动高校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使其枝繁叶茂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道德精神发扬光大的载体。读书最终目的并不仅是获取知识,而是熏陶思想,升华人格,点亮人生。这些主要在阅读经典名著及语文教育中完成。语文教学会用多种实践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解少洁 《学周刊C版》2014,(3):155-155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使其枝繁叶茂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道德精神发扬光大的载体。读书最终目的并不仅是获取知识,而是熏陶思想,升华人格,点亮人生。这些主要在阅读经典名著及语文教育中完成。语文教学会用多种实践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让书香润泽我们的心灵吧!  相似文献   

20.
今天你读书了吗?高较里在读研究生差不多每天都可能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做学术研究,还是以后从事其他工作,读书无疑都是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最重要途径,在这个网络缩小世界的年代,学习方法的探讨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而传统方式——读书的价值却不言自明地凸现出来。我们知道,任何网络化的快餐文化都可能带来文化消化不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继续读书,让续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继续传承这一绝技行走地球江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