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伟 《天津教育》2009,(7):22-22
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语文课一定要在语文素养方面给学生足够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申俊初 《考试》2009,(1):84-85
什么才是绿色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该怎样教?语文课改的路在何方?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语文课改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葛银珠 《考试周刊》2015,(45):43-44
中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在语文课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课似乎什么都可以教,不管怎么教,教了也没有什么大害。语文课的可教之处关键是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已无问题的语言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语言艺术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吕顺顺 《甘肃教育》2008,(17):62-62
语文课应该追求什么?应该让学生在语文新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什么?是传授系统化的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运用的技能、技巧,还是承担起文化建构的使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著名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根据中学语文科的特点,如何达到“不教”这一目的确实值得深思。中学语文该如何教?我们要明白:语文知识包含两大知识系统,一是语言知识系统,二是语言文学知识系统。而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包含性极强,既是学习其他知识学科的入门工具,也是唯一包含作者情感的一门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地看待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语文课的教学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如何看待自然事物的出现以及教会学生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价值,而是要把语文课堂上得更有价值一些,更能凸显语文课的特征。小学语文课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教学生学习说话,让学生将这些学以致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意境呢?笔者认为,要想变得更有意境,就要把“三味”学科味、学习味、学生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教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仔细打量这句话,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的思想外,还可从另一个层面去探讨,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课要教什么?不教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教了多年的语文课,我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生学语文?我们都教过《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有的教师为教学生识字学词,指向语文知识;有的教师为教学生练习朗读叙述语言与角色语言,指向语文技能;有的教师为教学生认识狼凶残的本性、要善于保护自己,指向思想内容。有一位教师却慧眼独具,聚焦在小羊与狼的争辩上,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很显然,这位教师的教学指向的不仅仅是争辩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可谓众说纷纭。结合这些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人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下语文课怎样教?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怎么当?这思想.那理念;这方法,那艺术;这新探,那经典……我们如何选择、吸取与运用?面对这些问题光有语文知识本身不行.还必须依靠教育哲学的引领。  相似文献   

12.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我们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而且更要看学生是怎么掌握的,怎么理解的,怎么学会的。要让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需要努力营造具有"新""实""活"特征的语文课堂。1.如何营造"新"的语文课堂所谓"新",就是让语文课上出新意,上得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要做到"新"字,教师课前要充分地备课,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甚至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社会自然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任务是什么,语文课怎么教,语文课教什么,这是必须清楚明确回答的问题。语文课要以"学习语文字运用"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要重视语言积累,包括字、词和句型的积累,这样语文课才能高效,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是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6.
卢奂帆 《广西教育》2013,(17):30-30
语文课的教学,无外乎听、读、写、说的训练。教师要把一节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同时教出语文的本色,就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归途。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这很难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19.
当下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很多教师不知道该不该教,或者知道要教但又不知道怎么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这说明语文课是必须要教语文知识的,但不能为知识而教,而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