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陶诗鲜明个人风格的获得,景物描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诗中经常出现的青松、芳菊、孤云、飞鸟等寄托了诗人孤独的情怀和孤高的人格追求。陶诗的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他注重对于比兴、寄托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发扬密不可分。陶渊明对于平凡而常见的田园风物的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张立宏 《成才之路》2014,(15):74-74
正有这样一道例题:同室四人各写1张贺卡,先集中起来再进行分配,规定每个人不能拿自己写的贺卡,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分析: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4张贺卡编号为A、B、C、D后排成一排,要求A不在第一位,B不在第二位,C不在第三位,D不在第四位。依题意可列树形图如下: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后期作品是指陶渊明从41岁辞去彭泽县令隐居躬耕到63岁去世所创作的诗文作品。陶渊明后期诗文多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综合分析陶渊明后期诗文所体现的心态,主要包括有志未骋的悲慨、生死问题的忧思、生活穷苦与固穷守节的困惑、知音难觅的孤独凄凉,使陶渊明“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有着因理想追求和恶浊社会现实相背离、对情感的期待和期待实现程度之间相差太大,以及对时间和死亡十分关注却又无可奈何而产生的孤独。同时,陶渊明又以“自然”、“顺化”的思想来超越孤独;具体的方式有:引古代贤哲为知音,借酒排遣并超越孤独,以诗书自娱,在躬耕劳动中体验人生并超越孤独。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个不为时人所重但对后代文人人格构建和创作有深远影响的文人。他“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一个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的庶族文人,面对反动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的社会现实,他不愿与世俗污浊的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数度挣扎之后,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6.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7.
从对陶渊明的创作心理、生存心理、社会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入手 ,探讨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动因和价值 ,试析陶渊明的孤独而且超脱的隐居生活对他创作的巨大影响 ,说明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陶渊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其人及诗文是“自然”的,从“无为”及“中庸的自然”“人文的自然”的角度考察这种“自然”,可以揭示陶渊明融汇并超越道儒等诸家思想这种自觉而非凡努力的意义与价值.中庸作为一种最自然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总是被人们所忽视的,更被忽视的是中庸在陶渊明追求“自然”的生命境界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陶渊明中庸而诗意地践行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中庸的精神助成、保障了陶渊明其人其诗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剧,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一个问题,那就是“休闲”,如何去休闲?方式可能是多样的,从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那就是“独处”,独处与孤独不同,独处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生活方式,而孤独则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心理体验。独处可能会有孤独感,但在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享受闲暇。独处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其内在特质在于独处更容易获得自由与自然,这也是休闲的要求。当然独处不是自闭,陶渊明的独处还提醒我们学会自娱与自我追问,在哲学和精神层次上,休闲与独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从对陶渊明的创作心理、生存心理、社会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入手,探讨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动因和价值,试析陶渊明的孤独而且超脱的隐居生活对他创作的巨大影响,说明了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陶渊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不仅在生活中,有酒相伴,与酒为邻。他还写了大量的诗文来咏酒,尤其是《饮酒》二十首。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饮酒诗意在托酒言志,以示人生醒醉。  相似文献   

12.
读《归去来兮辞》,我读到了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决绝,但更多地读到的却是陶渊明的无奈与忧伤、孤独与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千古绝唱。它既写尽了个人的孤独之感,也展现了一种"相看两不厌"的静默之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一开头看似写景,实写自己伤心之感。群鸟高飞远去,寥廓的长空一片白云也越飘越远,诗人觉得世间万物好像都在厌弃他,"只有敬亭山"静默无语,任凭人观赏、玩味;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鸟"的作品。鸟这一意象在陶渊明的全部作品中出现过40多次。陶渊明所描写的鸟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以及用意。本文主要探讨了作者运用鸟这一意象使他的作品达到更深一层次的意境,从而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和生动地描画出诗人思想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萧统认定陶渊明的隐士身份,亦认定其作品的隐逸内容;但其编撰《文选》却不把陶渊明诗作入“招隐类”、“反招隐类”,《艺文类聚》亦是如此。原因在于传统上隐逸诗作的品格是写山林,而陶渊明诗作则写自己在农村田园的生活,南北朝唐宋人编撰总集入陶渊明诗作于“田家”、“田园”类。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未被人们认可。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正在赫尔辛基大学读书的李纳斯·托沃兹写了一个电脑操作系统,取名“Linux”,并公布了源代码。今天,Linux已经成为能够与微软视窗和Unix抗衡的操作系统。据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800万台电脑在运行Linux。  相似文献   

17.
黄昏时,在一片红晕的陪伴下,我坐在操场的看台上,优美的旋律在耳边回响。音乐与余辉一同过滤了我心中的浮躁、凡俗。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又让我彻底回归自然。突然发觉眼前这片风景也褪去了白天的喧嚣,显得和平、宁静。而我深信,在这平淡宁静中,生命在孕育着另一种光华,它不造作、不功利,是真的美丽,是一种永恒。是的,我喜欢平淡,向往平和,梦想自由。我欣赏孔明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向往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当面对一间陈设简单的书房时,我会由衷地吟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与酒     
张帆 《少年读者》2008,(5):28-28
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人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五柳先生传》),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也不是自然,而是生命自身,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他的精神生命最终走在了肉体生命之前,所以,陶渊明为自己的生存找了很多理由:自然、邻人、读书、回忆、写诗、颜回式的固守清贫、庄子式的纵情自然,并构想了乌托邦,写了挽歌辞、自祭文,但最终未能摆脱源于生命自身的形而上的孤独。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0.
带包袱的V字     
<正>向左走,这个卑微且忧伤的我;向右走,这个忧伤且卑微的我;向前走,这个面带微笑向前出发的我!——题记朋友说,我是一个忧郁的孩子,喜欢一个人孤独地看天——一言不发地躺在绿茵上,眼中满是淡蓝色的哀伤。朋友说我有一种东西叫做气,似乎对一切都是那么的随便,说话时盛气凌人,令人无法抗拒。其实我的孤独不在看天的时候,写作业时的我才是真正的无助。坐姿是一种完美的防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