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轰隆隆”,一阵昏暗,正在上课的阿曼达和同学们被突如其来的地震埋在了废墟中。幸好他们正处在墙角和塌下来的房顶架起的三角空间里,没被压着。每一个孩子都很惊慌,都想奋力挣脱积压在周围的水泥板爬出去。  相似文献   

2.
<正>又是一个周末,艾莉斯小姐像以往一样给她的学生布置了实验作业。这次实验的主题是"自由",学生们都觉得有些难。如何进行一场关于自由的实验来展现其含义呢?星期一,艾莉斯小姐挑选了三个学生来当场演示他们的实验,他们是阿曼达、查理和安德烈亚。阿曼达拿出五个不同颜色的盒子,让艾莉斯小姐选择其中的一个。艾莉斯小姐微笑着选择了粉红色的盒子。接着阿曼达拿出五个黄色的盒子,让查理选择其中的一个。查理有点生气,随便挑选了一个。阿曼达拿起艾莉斯小姐和查理挑选出来  相似文献   

3.
语林     
绅士风度有一天,杰斐逊和他的孙子架着马车出去。在路上,他们碰上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行鞠躬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托马斯,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事外人语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慢待一个向你表示敬意的人,即使你看起来很高贵,他看起来很贫穷。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但是,我非常需要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哦,…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著名的《独立宣言》起草人,美国民主党的开山鼻祖,弗吉尼亚大学之父。一位传记作家对此不无钦佩地赞叹道:“任何人只要独占其中任何一项,都可名垂青史,而杰斐逊却独兼各项。”他创造了为世人所称颂的“杰斐逊神话”的伟大业绩。富家少年为何没有成为随波逐流的纨绔子弟? 1760年3月,杰斐逊考入威廉—玛丽学院深造。当时学院所在地威廉斯堡,社会风气极其堕落,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环境令人眼花缭乱。学校也自然难逃这种社会环境的侵蚀,  相似文献   

5.
杰斐逊的教育观根植于他那“高贵”的出身、弗吉尼亚的地方主义情节和“进步”学说的引领。在其飞扬的文采之中,我们发现,杰斐逊所谓的“人民”的真实含义是拥有土地的“自耕农”,是以杰斐逊为代表的革命精英们的自称。他们的土地成为他们的“自由”、“平等”与“美德”的证明,使其成为“天然的贵族”,而教育的所有目的与意义,就是要将这样一代不依靠门阀血缘,而是依靠美德才能的“天然的贵族”一代一代地“世袭”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杰斐逊的教育观中,教育不是未雨绸缪的理想主义,而是为了精英权力的巩固;教育不是为了实现“全民参与”的民主情怀,而是社会精英自我延续的上层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家一看到“惩罚公司”,好像很害怕。其实,这里是专门用文明的手段来说服你的,就是为了避免使用“武力惩罚”,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我开这个公司的原因就在于现在还有很多家长都爱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这样不但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伤害,还不能使他们很好地改正错误。所以,我决定开一家这样文明的“惩罚公司”。听听我的设想吧!如果小伙伴们犯了错误,我会怎么“惩罚”呢?小伙伴们做错了事,心里肯定有一些忐忑不安。我会事先拿“复制器”复制出很多的“惭愧感觉”放进做了错事的孩子脑袋里,使他们能很快认识错误,过两个小时,“药”的能…  相似文献   

7.
别小瞧我们     
阿曼达·伯博,13岁,犹他州申特维勒市阿曼达蹬上短雪橇,如离弦之箭般越过一堵高高的冰墙,嗖地一声弹到另一边去。她兴奋地说:“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人体乒乓球,被冰墙推来推去。不过,通过这样的训练,我掌握了调整雪橇方向的正确方法。”阿曼达希望有机会成为美国奥林匹克雪  相似文献   

8.
我家有一棵“摇钱树”,他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名模具设计师,他每天在电脑上画图,从早上六点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工作非常辛苦。爸爸有画不完的图,他画过手机壳、灯泡、胶枪、瓶盖、玩具、医疗器材等物件,爸爸还画过班上同学买过的风扇呢。爸爸是我们的“财务管家”,我和姐姐的学费、牛奶费、校服费、书费、饭卡费……都是找爸爸要。我们找爸爸要钱,只要理由充分,他绝对会给。  相似文献   

9.
【热点背景】(新华社华盛顿8月15日专电)8月15日,美国铸币局在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前举行一美元杰斐逊“总统硬币”发行仪式,推广即将于16日第三度正式发行的一美元“总统硬币”,期望以此达到帮助国民补习历史知识等四大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3,(12):10-11
在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上学的南非姑娘阿曼达,因为非常想了解“熊猫的故乡”,于是她来到了中国陕西,在西安南郊高新区一所国际学校担任外籍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拿出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在上面点了一个黑点,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一个小黑点。”我又说:“再看看。”他们仔细端详了一阵,看着我说:“就一个小黑点。”我再一次郑重地说:“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这下,他们摸着脑袋,一脸迷惑地望着我直摇头:“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12.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  相似文献   

13.
“惩罚公司”看起来好像很可怕。其实,这是一种专门用来说服人的文明手段,一点也不可怕。现在很多家长都爱用暴力来教育孩子,这样不但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伤害,还不能使他们很好地改正错误。所以,我决定开一家文明的“惩罚公司”。听听我的设想吧——小伙伴们做错了事,心里肯定有一些忐忑不安,我会怎么“惩罚”呢?我会拿“复制器”复制出更多“惭愧感觉”,放进做错事的孩子心里,使他们能很快认识错误。过两个小时,“药”的能量会慢慢消失,他们就能恢复快乐。这样,总比打和骂来得好吧!不妨请大家看看下面几个场景。镜头1:人物:小民和他的…  相似文献   

14.
“100元给我家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500元给公司设计一个漂亮的FLASH”、“300元帮我翻译一下专业资料”……牛群在相声《点子公司》里卖点子的笑话如今已有网络版,他们就是“威客一族”。  相似文献   

15.
王建军 《上海教育》2007,(6A):24-25
“山里学生有电视看吗?”“他们用什么教材?”“他们有钱买邮票和我们联系吗?”……这些都是我赴滇支教前,上海学生要我解答的问题。带着一腔热血和同样的疑惑,我来到了祖国西南边陲——孟连县红塔中学。  相似文献   

16.
埃利斯小姐的实验作业很有名,在她的课上,每个人都必须设计出能够帮助理解的实验,她的学生很喜欢她的这种教学形式.这次实验作业就有个很难的主题:自由.怎样才能做一场关于"自由"的实验呢?通过实验又能展现出"自由"的什么内容呢? 到了周一,大家带着各自的实验构思返校,并逐一进行了阐述.埃利斯小姐只让我给大家讲讲她最喜欢的3个实验,即阿曼达、查利以及安德烈娅的实验. 阿曼达拿出5个颜色各异的盒子,让埃利斯小姐从中选一个.埃利斯小姐欣然拿起粉色的那个盒子,笑逐颜开.接着阿曼达又拿出5个黄色的盒子,请查利挑一个.查利有些生气,随便拿了一个.埃利斯小姐被逗乐了,问阿曼达这个实验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7.
“扣分”     
班长送给我《每周品行扣分统计册》。除了几个“调皮鬼”依旧“星光灿烂”外,我惊异地发现四个班干部的扣分“突飞猛进”,一周里每人就扣了十多分。真是怪事,平日里他们蛮守纪律的,我不就病了一个星期,管理上放松了点吗?他们怎么能如此不自觉呢?我带着怨气和疑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们,并且带有挖苦意味地问道“:你们真行啊!”看到我严厉的眼神,他们耷拉下了脑袋,有的还背转过脸去。就在那刹那间,我分明看见泪水在他们眼睛里打转,嘴唇也微微颤抖着,我似乎察觉到什么。平日里他们严于律己、大胆工作的形象又在我眼前一一闪过…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们经常模仿我的穿着打扮。在他们眼里,相貌平平的我也成了“最漂亮”的。每当他们把我团团围住,我总能充分体会到“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这句话的含义。为了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我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清纯一点,随  相似文献   

19.
李明海 《考试》2010,(10):36-37
一、选择题 1.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针对当时报纸上对他的谩骂,杰斐逊说:“我情愿将自己捐献出来,作一次伟大实验的对象……,以证明所谓舆论自由与治理有方的政府互不相容这一借口的欺骗性”。这最能表明杰斐逊  相似文献   

20.
我班有两个风云人物。一个姓梁,性格开朗,爱好篮球,嗜好“侃”;另一个姓崔,爱好睡觉,嗜好“吹”。两人一“吹”一“侃”,可谓志趣相投地走到了一起。因为崔说不过梁,所以崔拱手认他为老大。再后来,他们的“侃大山公司”成立了,梁为董事长,崔为秘书。这一“里程碑”似的举措,标志着我班的“调侃”事业已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