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勿忘情商     
陈雪梅 《广西教育》2006,(1B):93-93
小卫老师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啪”地一声扔下一叠试卷:“这道题我都讲了N遍了,考也考过了,这次再考,还是不会。笨死了!”正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一样.作为老师,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异常、一点就通呢?小卫老师碰到的这种情况,真是太普遍了。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够聪明吗?  相似文献   

2.
袁朝莲 《母婴世界》2011,(9):138-139
今天.宝宝一见我就兴奋地说:“妈妈.我在幼儿园讲故事了!老师和小朋友都夸我讲得好!”我问:“你讲的什么故事啊?”宝宝答:”小老鼠搬家.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第一次在幼儿园编故事,还大胆地讲出来,真是件让人惊喜的事。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来:“再讲一遍好么?”  相似文献   

3.
王传莉 《课外阅读》2010,(10):160-160
今天听课回来,一起等车时,一位语文老师说:“唉,今天上午听了三节没意思的语文课。”“咋没意思了?”一位数学老师说。“咳,三节课都是老师在费力地讲呀讲,生怕学生听不懂,学生默不作声地听着记着。”“我一直觉得你们语文挺有意思的,你看你们语文里有小说、诗歌、散文多有意思呀!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学生对有些原理难以理解,对自然规律、知识应用技能难以掌握,或者是由于对现象的抽象认识外加感官的刺激不足,出现“老师今天教,学生明天忘”.有时会听到一些老师说:“这个问题不管我怎么讲,学生就是听不懂、理解不了”,“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学生还是不会”.针对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5.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真笨!”“讲了这么多遍还不明白,真是榆木疙瘩!”类似的话在教学中不知听多少老师讲过。当然其中大多是老师情急之下恨铁不成钢而言,但抱怨、责备、挖苦之后,是否改变了现状呢?结果,学生不懂的题依旧不懂,要犯的错误照犯,还增加了一分对学习的厌恶、对教师的反感。  相似文献   

6.
教英语的王老师讲课很幽默,他鼓励大家在课堂上多讲英语,即使讲错也没关系,于是同学们都很积极地讲着中式英语,闹出好多笑话来。这一天又上英语课了。“Moneyorlife?”王老师说,“就是‘要钱要命?’的意思。”“Wantmoneyno!Wantlifeone!”小明跟着说。王老师疑惑地看着他。“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意思。”小明说。“哦!”大家觉得很有道理。“可是老师……”小红提出了疑问,“英语中是这么讲的吗?”王老师微笑着说:“这要看遇上什么样的贼了。中国的贼就可以听懂,如果是美国的贼就听不懂了。”“哦!”大家都点了点头。小军悄悄地…  相似文献   

7.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8.
刘东 《教育文汇》2014,(2):26-26
“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反反复复讲了四五遍,这几个学生还不懂,真没辙了!”“这个学生没救了,上课是虫,下课是龙,作业一塌糊涂。一个班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老师就遭罪了。”在办公室里常常听到一些同事这样抱怨。多年来,我也这样抱怨过。不久前听了一位校长关于“鱼牛”的寓言,想到自己对一些学生的抱怨,觉得有些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9.
一位香港的教师给我讲了他的无奈:他说,他有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目不转睛地听课,虽然,这位老师说,他深知这位学生绝对听不懂,他听课如此“专注“的原因只有一个,从初一开始,就在足球运动中与老师结下了深深的友谊.这是一份多深厚的友谊呀!想像一下,当他什么都听不懂,却要纹丝不动坐在课堂里支持敬爱的老师,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而洞察孩子的爱心的老师,不能帮助他听懂,又是多大的怅惘!……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七年级的一堂作文课,我板书题目后,就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等方面给学生作一番写作指导。突然,一位学生冒出一句:“老师,你讲得是很好,但你能写一篇文章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吗?”我的心不禁一颤:多么直爽的学生啊!说得很有道理,讲得好还不如写得好。于是,我一口许诺:“好吧,我们一起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时间过得很快,不到30分钟,我就把这篇作文写好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欣赏欣赏”。于是,我大声地朗读起来,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1.
从我成为学生那天起,一直到我成为学生的老师这二十多年中,我常常会看到这种情景:教师严厉地在说,学生低头不语。“作业怎么做成这样?”“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然能不会吗?”“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知道,老师讲了多少遍了”这是我们老师常说的话,也是埋怨学生不会的理由。但是却很少有人透过这种现象分析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专家提出“精讲多练”。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  相似文献   

13.
戴雪琴 《教师》2011,(31):72-7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边高高地举起了手,一边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整个处于游离状态,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4.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这道题讲过多遍了,学生还没有学会.我认为,那是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展示解题过程中的“源”与“流”,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做题.对此,我在“源”与“流”方面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晚上女儿对我说:“今天我们的作业多了,因为我们组一个同学说话了,所以老师就惩罚我们这一组的学生多做一遍作业。就怪那个同学,要不是他,我们就不会做这么多的作业了!”女儿愤愤不平地说着。  相似文献   

16.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真笨!““讲了这么多遍还不明白,真是榆木疙瘩!“类似的话在教学中不知听多少老师讲过.当然其中大多是老师情急之下恨铁不成钢而言,但抱怨、责备、挖苦之后,是否改变了现状呢?结果,学生不懂的题依旧不懂,要犯的错误照犯,还增加了一分对学习的厌恶、对教师的反感.……  相似文献   

17.
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专家提出“精讲多练”。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  相似文献   

18.
我狂晕     
《初中生》2007,(6):43-43
现在不是流行网络语言吗?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讲的我听不懂,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声“晕”。快退休的王老师听了,赶紧问:“谁,谁晕了?”全班哄堂大笑。我狂晕!  相似文献   

19.
随笔二题     
作文秘诀学生们向老师请教作文的秘诀。这问题挺难回答。于是,老师笑着问:“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好吗?”“老师,您问吧!”学生们挺感兴趣挺活跃。“写作文时你们谁流过泪?”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举手。“那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老师说。学生们充满了好奇,挺认真地望着老师。“三年前,中考阅卷时,我和城区的一位老教师分在同一个组阅作文。那位老教师阅着阅着忽然间号啕大哭起来,再也劝他不住。老师们感到很奇怪,纷纷围过来询问原因———原来一篇考场作文触动了他的心事,一时间感情再也收束不住……”“老师,您讲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盛顿州一家普通幼儿园。刚入园的孩子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一位图书室的专职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满架的儿童图书。“孩子们,我来讲个故事好吗?”“好!”于是,老师从书架上随意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将来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来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讲,我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里回荡。这时,老师就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了下来。“下面,哪个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