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童年·木桥     
【简评】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家乡小木桥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令人称道的是,一篇怀念童年生活的文章因为小木桥的丰富内涵而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小木桥连接的是“我”懵懂的童年生活和长大后的未知世界.孩子们总是会憧憬和追寻彼岸的精彩.这小木桥其实就是每个人童年生活中的一道彩虹。  相似文献   

2.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湘西是人人向往的地方,猛洞河是湘西的著名风景区。作者生活在猛洞河畔,对家乡有着深切的挚爱之情。本文写的是土家族人在猛洞河畔的生活,写猛洞河的四季风情,重点写她的春夏风景和土家人的习俗。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挚爱。“情深而文明”,没有对家乡的挚爱之情,是很难写出如此美妙的景物和风情来的。所以,要写好文章,首先你要对自己笔下的人和事有真切的感受与感情,才能成就优美的文字和优美的文章。此文的成功还在于作者有较深的文字功夫,对自己家乡的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特性,用充满感情的文字去描述她,…  相似文献   

4.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是著名作家阎连科回忆自己童年和家乡的作品。该书写了作者小时候发生在家乡田湖寨的故事,以孩子的眼光写了“文革”中的往事,写与小伙伴见娜的离别,写自己离家出走去寻找李白的冒险……全书语言朴质又不乏幽默,感情细腻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家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写了"我"童年摇桂花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向读者真实再现了童年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能透过文字,清晰地看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收到了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一、"香"飘十里摇花乐文章中,作者花了不少的文字描写桂花的"香气味儿"。"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  相似文献   

6.
《端午的鸭蛋》是散文家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由端午节的风俗想到端午的鸭蛋再写到家乡的鸭蛋,畅达自然,如行云流水般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风俗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关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8.
1.抓住表达“我”真情实感的词句,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情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点评     
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描绘了秋天多幅美丽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秋天灿烂而多彩、丰富而充实的特点。文章情景交融,抒发了对秋天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的鸭蛋》是散文大家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平凡的审美视角展现了平淡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意,抒发了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文章以真挚浓郁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教学之余,笔者反复品读,觉得它蕴涵着浓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1.
读的内容: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记实性的回忆散文。文章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作者通过回忆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軎.表汰了自己对玟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句。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我"与祖父一起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之情. 从布局谋篇上看,"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将"借景抒情"作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教学点,既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又兼顾了课程的学段目标,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我爱家乡     
[作者审题构思]写家乡的文章很多,好文章也不胜枚举。要真正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引起读者的共鸣,首先应以情动人。走进家乡,感受家乡,先确定自己的立足点,再从选材上下功夫,抒发自己对家乡浓烈而真挚的热爱之情。选材严谨,详略得当,还要对文章有所开掘,深化主题,如本文最后一段中对家乡的未来进行展望,是点睛之笔,影射出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文章内容更显充实。中学生模仿名篇佳作是无可非议的,但更重要的是“出新”,写出新意,写出个性来,还应该注重遣词造句,运用恰当的修饰手法,增加文章的美感,使之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重点详略分明地再现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真实地展现人物性格。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 ,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 ,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 认真地朗读课文 ,通过再现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体会长妈妈真实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二 )问题情境 这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一个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吗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  相似文献   

16.
秦斌 《小学语文》2009,(9):44-46
[教材简析]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问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情景。渐渐地,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7.
《端午的鸭蛋》乃高邮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文章以一枚鸭蛋入笔,娓娓道来,字字含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风俗的称道、家乡物产的自豪。但是,汪老散淡的行文风格,未必能让新世纪的城市小孩认同与理解。笔者在充分调查学情,梳理学生疑难的基础上,以为学生解惑为教学起点,设计本课教学。本课的最终教学目的,乃是教会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并从输入到输出,进一步引导学生移情仿写,学习作者语言,赞美家乡物产。本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桂花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我”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境,表现了儿时生活的童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相似文献   

19.
《端午的鸭蛋》乃高邮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文章以一枚鸭蛋入笔,娓娓道来,字字含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风俗的称道、家乡物产的自豪。但是,汪老散淡的行文风格,未必能让新世纪的城市小孩认同与理解。笔者在充分调查学情,梳理学生疑难的基础上,以为学生解惑为教学起点,设计本课教学。本课的最终教学目的,乃是教会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并从输入到输出,进一步引导学生移情仿写,学习作者语言,赞美家乡物产。本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发表于1876年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第一部独立完成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自诞生以来,就被看做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之情。作者在小说中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儿童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