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的地位得到了逐步提升.音乐教学是让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重得以放松的重要课程,有利于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对话式教学成为适合中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成为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一、耐心倾听,平等交流对话式教学的展开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倾听意识.教师在和学生进行对话时,需要  相似文献   

2.
小学音乐教师面临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它面临的学生群体与其他等级的学校有所不同,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要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对话式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充分地应用对话式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尽管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教师还是拿准备好的结论和答案灌输给学生,教师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不敢质疑,缺乏批判精神。即使学生对音乐有隽逸奔突的才情和飞扬灵动的思维,也迫于教师的抑制而不能得以张扬和生发。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欣赏学习与教学,是满足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在“我—你”的对话关系中,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世界。音乐欣赏中的师生对话,以双方的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并不是判断师生对话的标准,师生对话的关键因素取决于音乐教师的…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一种人与人交际的有效手段和策略,也是人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对话,对话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针对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较低的现状,对“对话式”音乐鉴赏课教学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存在着比如师生间的对话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倾听和反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等问题。要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要善于有效提问,应提供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对话讨论之中,充分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敢于内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学。首先,教师得和文本“对话”.把握好文本.先取得和学生对话的发言权。其次,教师走进课堂,得先引导学生直面教材,让学生和文本个性对话。再者.教师作为“过来人”.不要轻易把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而应当把自己得到结果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单靠学生阅读或者教师阅读不仅没有办法很好进行知识教学,也让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要改善语文课堂阅读这样的氛围,可以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课本对话的方式让整个语文阅读课程变得活跃起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给出对话教学方式,最后结合实践分析对话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维霞 《文教资料》2010,(28):70-71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获得精神享受.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对话的方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三种互相交融、充满“人生”的对话,学生能时时享受到平等,享受到自主,享受到心灵交融的喜悦,更享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是师生双方精神的互动交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通过“对话”的手段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素养.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陈洁 《教学随笔》2016,(10):73-7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单靠学生阅读或者教师阅读不仅没有办法很好进行知识教学,也让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要改善语文课堂阅读这样的氛围,可以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课本对话的方式让整个语文阅读课程变得活跃起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学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给出对话教学方式,最后结合实践分析对话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修身养性的艺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模式在不断变革,逐步改变为对话式教学。普通高中的音乐鉴赏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能力的使命。本文就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热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洪枫 《儿童音乐》2013,(1):50-51,44
正所谓对话式教学,就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互动"开展教学的活动过程。它并非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平等的交往、精神的相遇相知,是一个创造的行动。在音乐鉴赏中应用对话式教学,为了满足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为了给学生们解疑释惑,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综合知识,为了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话式教学中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郑俊 《成才之路》2014,(23):83-83
正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有学生与课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这三种对话形式,三种对话形式往往不是界限分明,相互孤立,而是互动联系、融为一体的,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时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人思考,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深入地与课本进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领会课文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激扬地呼唤对话,执著地拓展对话,让学生置身于对话的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弹奏出创新的音符,让学生的心笔写出动人的华章。笔者在教学中围绕这一问题积极探索、反复实践,认为以下四个要素对于深入对话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强 《文教资料》2013,(23):32-33
教学对话是师生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主要方式,更是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与重构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但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对话教学不难发现,由于认识的偏差,对话教学常处于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状态。本文探讨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行为策略及有效性对话教学的几种表现形式: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师生与自我的对话。通过对话促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氛围;将课堂由单一的知识授受过程转变为双向的知识交流过程,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与激情,能让学生得到心灵的自由,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教学要实现多重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编者的对话。多重对话,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它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主旋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相似文献   

19.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在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对话教学是对语文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当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自由对话正成为课堂教学实践与行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钱红 《儿童音乐》2008,(10):70-71
对话式教学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合作方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不能将对话教学简单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的谈话法。在对话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师生之间心灵互融程度将直接影响对话式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