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和贸易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国海关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分类,基于HS六分位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九大领域的产业内贸易进行测算,并采用Greenaway方法进一步测算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我国高新技术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结果显示:(1)高新技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产业内贸易则体现为典型的垂直产业内贸易;(2)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几类产品;(3)高新技术竞争力提高很大程度依赖于外资;(4)高新技术产业收入贸易条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历年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当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含量低、各行业、各地区之间高新技术发展不平衡,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选取1992-2012年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美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因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价格竞争力效应是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但近年来价格竞争力效应不断下降。与此存在明显差异的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始终是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出口结构性效应,而价格竞争力效应则制约了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扩张。为促进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未来两国应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调整出口结构;增加研发投入,重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两国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合作,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建立更多渠道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具有后发劣势,即在制度建设方面迟滞所造成的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的瓶颈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息息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高新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肖元真,高亢,张林根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高新技术竞争。许多国家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竞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贸易。目前世界高新技术产品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占整个制造业产值比重的17%,美国...  相似文献   

6.
英国不仅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世界高新技术强国。随着中英贸易的不断扩大,英国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伙伴之一,而其高新技术对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两国之间、中国与欧盟之间不断出现的贸易摩擦,尤其是英国及欧盟对华高新技术的出口管制体系对中英高新技术贸易的拓展产生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研究中英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中英高新技术贸易的拓展途径对于今后中英乃至以英国为突破口打开与整个欧盟成员国的高新技术贸易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珺  尹楚洁 《未来与发展》2015,(4):25-29,20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对外贸易的结构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选择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角度研究其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在所选样本空间内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与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在长期内对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以及一般产品出口会有正向影响,对加工贸易产品出口有反向影响,且影响系数各不相同,总体来讲会有利于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钱芳 《科技广场》2008,(4):113-114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必将带来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应扩张。教育服务的可贸易性大大增强。本文从我国教育服务产品缺乏竞争力;教育产业化时间不长,国内教育机构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国内教育供给不足,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滞后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逆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信息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鉴于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中对我国信息贸易总体状况的分析还相对较少,本文从我国信息贸易各类产品以及服务角度入手,分析了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贸易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考察,从而相对客观的展现了我国信息贸易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10.
陈婷婷 《中国科技信息》2008,(3):143-143,145
国际服务产品市场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体比较落后,面对加入WTO后出现的新形势,需制定合理、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耿心怡 《科研管理》2014,35(7):27-34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现状,采用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不同角度测度和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运用面板数据对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大而不强,产业内贸易结构不均衡,急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产业。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人均收入差距、技术差距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距和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因素根据贸易伙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仇怡  吴建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38-1346
首先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外贸易情况。以我国1998-2007年间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行业集中度和HHI指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其各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的国际贸易、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区域集中特征,产业集聚度逐年增强,不断增长的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产业集聚,同时提高了当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40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保险进口对发达国家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运输通讯进口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商务服务进口对发展中国家中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升级的促进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增加值贸易(TIVA)数据,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的方法,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角度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计算增加值贸易核算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内增加值贡献度、RCA指数和GVC参与指数,以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GVC地位指数,更加准确地分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妍 《科技与管理》2003,5(5):22-24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国国有外贸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结合目前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制约中国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并针对国有外贸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林红 《软科学》2014,(3):65-68
以2007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从投资视角剖析商业信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研究商业信用融资与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使用促进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投资支出的增加;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更多,但国有上市公司并没有因此提高商业信用的投资行为,而民营上市公司其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对投资支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和墨西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规模、速度、出口相似度等方面对两国对美高技术产品贸易进行了比较,进而采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将两国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于墨西哥,但差距在缩小.文章最后就如何提升中国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主动扩大进口是新时期中国外贸政策的重大转变。基于H-K三元边际分析框架,测度了2001-2018年中国对58个主要贸易伙伴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的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的“投入—产出”机制,并采用三阶段DEA衡量了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效率。最后,从制度距离层面考察了影响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技术效率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主要依赖于种类增长,“价高量低”是当前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具有显著的国别间异质性,且其进口增长扩展边际和价格边际的极化现象不容忽视。(2)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的效率水平较高,规模效率增长是其技术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纯技术效率比规模效率更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经济制度距离和政治制度距离是影响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增长技术效率的重要内部因素,中国政府需高度重视国家制度及治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俞立平  戴化勇  蔡绍洪 《科研管理》2019,40(10):116-125
从创新数量、创新质量角度分析创新对外贸出口的作用机制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创新数量的微观作用机制包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宏观作用机制包括加强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等。创新质量的微观作用机制包括有利于企业形成蓝海战略、企业创新成果的良性反馈效应,宏观作用机制包括催生新兴产业、提升全球价值链、改善国家贸易环境等等。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对外贸出口呈现U型曲线。并且具有外贸出口门槛效应,即随着外贸出口门槛水平增高,创新数量贡献的弹性增大;创新数量存在“U型陷阱”与“低外贸出口”效应;创新质量水平较低,与外贸出口无关。  相似文献   

20.
刘振  刘博 《科研管理》2018,39(12):95-102
基于代理理论和创新理论,探讨股权集中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资的影响。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控制权性质企业,股权集中度、管理者薪酬组合与企业自主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管理者货币薪酬越高,股权薪酬越低,较低的股权薪酬诱导管理者提高货币薪酬;在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管理者货币薪酬越低,股权薪酬越高,较高的股权薪酬强化了管理者提高货币薪酬的权力。(2)在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货币薪酬会诱导管理者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投资,而在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货币薪酬会激励管理者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在国有控股或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股权薪酬对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均具有“N型”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