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陈仕伟 《高教研究》2007,23(1):50-54
毛泽东认为,社会生活就是实践,实践是社会的实践。因此,人的生存就是实践生存,要实现生存范式的转变就必须对实践的背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但是由于认识是一个过程,人们的思想往往会落后于现实,因此,在实践生存中会犯错误也是必然的。这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样人的实践生存就会不断向前发展,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实践生存范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念的转变基于人类对自然界、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反映了人类理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和自由自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完成价值观生态范式的转变即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目标。这不但是实践的体现,更是智慧的结晶。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包含自然价值的新价值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互惠共生。工业文明状态下的生态危机,就是那个时代由人类生存范式所引发的环境危机。要想化解这种危机,就要反思过去人类的生存范式,实现生存范式和社会关系范式的生态转向。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转变就是研究范式的转变,而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e Science)正是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全新范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新范式的重大转变,那就必须注重夯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大数据素养,完善伦理道德与制度建设并重的数据安全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全面提升共享数据质量,构建铸魂育人的麦肯锡分析模型与立德树人的用户行为路径分析模型,最终实现精准思政、精准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性本质是在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性实践活动,其实践特性内在地规定了它在人的生存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与功能,构成人的生存方式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完成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的生成;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助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从"社会需要论"向"现实的人"的转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态实践:探求生态危机根源与出路的主体向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性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化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应该到人类社会一生态实践的历史中去寻求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作为社会实践的反映,才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价值的错误判断。人类要走出当前的生态困境,同样应当首先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社会一生态实践活动,并由此转变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于其中的生态环境的价值判断,转变现存的生产方式,最终走出生态困境,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深层次、根本性因素,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实现专业成长,必须从转变思维方式入手。教学思维范式是教育者对教学实践活动认知、思考的模式,具体体现为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师生观等。当前,教学思维范式从预成性教学思维转变为生成性教学思维,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即思维冲突——教学理论启蒙——教学实践反思,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激发自身自主发展,积极转变意识,养成生成性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将来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影响这个人的生存方式。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统一的社会实体,人首先是劳动力,因为人不劳动,没有社会生产,人本身就无法生存,人类社会也就不能延续和发展;然而人为什么要劳动,劳动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回答这一问题,这又不能不回到人自身,人正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劳动,因而人的劳动是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劳动实践的最终目的。若把教育仅看作是劳动力的教育,那就是手段的教育,工具的教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多次的转换与整合,其中,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意义重大."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当中,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发挥",成为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由唯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转变;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实现由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自强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动力教育、奋斗教育。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生存教育。人在社会生活中,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人要在社会上生活,就得有生存的本领。这也是对待人生的一个态度问题。所以,生存教育就是引导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对陶渊明来说,弃绝仕途后归隐田园,是为了实现灵魂的归根和精神的自救。"归田"之后的陶渊明并非有意要作隐士,而是试图在儒释道之外,开创出一种以"美"和诗意为人生追求的艺术化的生存范式。通过对这种生存范式的实践,陶渊明最终由一个漂泊的、苦闷的士人,转变成了一个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的诗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正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有质量到高质量的转变,要完成这种转变,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学校教育非实行结构性变革不可。田忌赛马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是一个通过比赛选手的结构性调整反败为胜的经典案例。石墨和钻石都是碳元素大家庭的成员,但由于它们的元素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一个成为自然界中坚硬物质的翘楚,一个则是易脆物质的象征。同样的元素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功能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是结构性交化的神奇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品读     
<正>道德教育要适合个人生存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陆有铨认为,人类之所以创造出道德,其目的就是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满足别人的需要。因此,离开了人的生存和社会的需要,就无法理解"道德",乃至文明世界的一切。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有道德,而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这一基本事实,就决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来谈道德,也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来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诞生后,若无他人照料帮助是无法生存的.新生儿是以这种对他人的依赖性做为媒介在社会中学习人类的生存方式的.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学习过程,一个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社会化是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诸多学科及其流派研究的课题.因此,对社会化定义的界说也就莫衷一是了.如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布里姆将社会化定义为:"人获得知识、技能和倾向,使之成为社会的比较合格的成员的过程."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方面的过程,它一方面包括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包括个体的积极活动,积极介入社会环境,而对社会关  相似文献   

15.
梁春生 《考试周刊》2007,(28):149-151
政府公共关系与反腐败斗争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就是塑造民主、公平、廉洁、效率政府;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反政府公关的权力运行的封闭性和隐蔽性;通过观念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变革政府治理范式,一个透明的高效能政府、一个有着良好公共关系的政府就会展现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16.
思想解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思想解放的历史.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体现.正因为当代中国赋予了思想解放以特殊意义与当代价值,思想解放才真正推动了中国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实践历程是无止境的,因此,思想解放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为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急需破解的理论难题.这就要求我们以追求真理的勇气,释放与构建思想解放的制度空间,培育理性、宽容的文化素养,转变僵化的思维范式,以实践作为检验的唯一标准,实现思想的解放,从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7.
空谈与饕餮     
人类要能生存,要能从事政治、科学、文化等社会活动,就得首先有饭吃。饭从哪里来?天上不会凭空掉下馅饼,地上不会自然长出庄稼,靠画饼也并不能充饥。怎么办?就得进行生产。因此,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目标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要把原来只有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感到困难的却是如何从整体上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担心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就会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现实课堂上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庞大的人口基数既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也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劳动力的质量.河南省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单凭扫盲性质的基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普通高等教育往往又面临着投资大、周期长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大力发展适应地域经济特点的职业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将会是一个文字充斥的世纪。在这个文字信息时代里 ,不会阅读的人就是文盲。因此 ,为了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人们必须学会并善于阅读。否则 ,人们将会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通过阅读 ,人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 ,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会阅读的有效和快捷途径 ,便是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阅读 ,其探究不妨从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入手。实践表明 ,这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